千年前曾是中国一省的小国,独立后顺走中国一块地,面积还不小

历史系小狼 2025-02-14 10:02:00

对于越南我们都不陌生,它位于中国南方,与我们有领土接壤。除了地缘关系外,越南在中国漫长历史中也是个不容忽略的存在。虽然越南现在不愿意承认,但事实上在很早以前,它确实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一、南越国与古越南

秦朝建立后,越南这片土地就逐渐被中央王朝控制。当时还没有越南的概念,这里与岭南地区都是中原人眼中的荒芜不毛之地,是非常偏僻的边疆地带,活跃在这里的是一些尚未开化的原始部落,他们的酋长叫做雒将。

后来越南针对这点,提出越南的祖先是雒将,这支部落创造了以铜鼓为代表的青铜文明。但根据考古发现,所谓越南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其实都来自云南一带,他们仍然是受中原文明教化的后裔。

为了加强对大一统国家的管辖,秦始皇出动了几十万人的大军,一路南下,剑锋直指长期游离于中原王权之外的中国南境。据记载,这次远征光用在岭南的军队就有40万人。

大战初期因为水土不服,加上对地理环境陌生,秦军战况很不乐观,甚至连主将都战死了。接连3年的大战打得人困马乏。直到公元214年,新任主将被派到前线,才最终扭转战局,完成了秦朝的统一大业,这次被派来的主要将领中就有赵佗。

天下初定的秦始皇便开始发力,改革吏制、兵制,统一思想文化。他革命性的新政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项就是在岭南设置了管理机构,也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3大郡,从此正式宣告这片区域归属于秦王朝。

赵佗因为军功,被留在这里做了官。他眼见岭南经过战争侵袭后社会凋敝,十室九空,便上书请求从中原移民,填补岭南的劳动力空缺。

秦朝廷很快批准了他的申请,前后发动了5次大规模移民,除了最亟需的男丁外,朝廷还送来了几万名女性参与支边行动,解决驻军的婚配问题。在这一系列政策推动下,岭南地区逐渐恢复生机,变得人丁兴旺。

秦朝末年岭南发生了一件大事,驻守南海郡的赵佗趁乱世攻城掠地,占领了南越的广大地区,建立起一个独立于中央政权之外的地方小朝廷。正是因为赵佗及其后世子孙的励精图治,包括越南在内的岭南广大地区才得以逐渐摆脱荒蛮,进入农耕文明时代。

在最辉煌的时期,南越的疆界甚至囊括了福建和海南,如今越南的中部和北部都属于它的统治范围。这个风光一时的南部小国,统治岭南和越中北地区长达百年,最后在汉武帝时期被消灭了。

本来西汉建立时刘邦就想废了南越国,但碍于山高路远,远征难度太大,最后还是用了缓兵之计,暂时安抚住了他们,从此南越就成了中央王朝的藩属国。吕后摄政时也曾动过念头,但南越率先发难,还打到了长沙国。汉文帝继位后,开始采取怀柔手段,还让人提高了赵佗先人的墓葬规格,很好地安抚了南越躁动的人心。

后来在中央使臣的游说下,赵佗终于决定以臣子的身份向汉朝低头。武帝时期,趁着南越统治阶层中出现矛盾,汉庭双管齐下,一面挑拨几派势力之间的矛盾,一面派兵直逼南越。在几路大军的同时围攻下,这个曾经为岭南带来繁荣的小朝廷,终于从历史上消失了。

二、越南的独立与臣服

从汉朝一直到唐代末年,越南地区一直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但随着自身不断强大,越南也开始生出了异心。虽然这里名义上已经是汉朝的疆土,但地方首领的力量远远大于朝廷官员,因此经常发生骚乱,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二征起事”。

当时越南一带叫“交趾”,居住在这里的一对姓征的姐妹发动了叛乱。这次叛乱规模很大,附近的郡县纷纷响应,集结了10万之众。他们一路向北厮杀,攻陷了东汉几十座城池。后来还是老将马援平定了骚乱。这次平叛也成为马援人生的一大功绩,拥有了自己的专属成语“马革裹尸”。

后来交趾地区还发生过一次大动乱,这次的时间是南北朝时期,当时控制南越一带的是梁。动乱的起因是一个叫李贲的梁朝官员,他不满自己长期居于下位,以及地方官员苛政虐民,于是发动了起义。在一鼓作气赶走梁军后,他便在越南自立称王,后来被陈霸先率兵推翻,李贲逃匿时被人杀死。

一直到公元968年,一个叫丁部领的人出现,才算越南取得了独立。因为他一手建立了越南国,被其国人尊称为“丁先皇”。脱离中央王朝的管控后,越南越发自大,甚至对自己的称呼也变成了“大越”,而中原则被他们称为“吴”。

在此后的数百年间,越南虽然政治上取得了独立,但在其他方面仍然仰赖于中原文化,为了加强教育,他们还仿照中国的方式设立了文庙,效法我们的进士制度设立了儒释道三科考试。

很显然,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越南与中国的关系始终是若即若离,心理上急切想要摆脱,但现实中又很难切割,这就是文明强大的影响力。到了明朝,越南地区又被划入了中国的疆域。从1407年到1428年这21年时间里,越南深受儒家文明影响,四书五经和程朱理学在越南士大夫中非常风靡,这一时期也是越南全面推行儒学的重要时期。

即使后来又闹了独立,但文化的影响早已刻入骨髓,新建立的黎朝不仅继续推行科举制,考察内容基本照搬中国,其他很多政策和制度也都有着非常鲜明的儒家色彩,与中国一样,越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儒学治国。

除了制度、文化方面,越南的经济也极度依赖中原,两国之间的经贸往来以中国的输出为主。比如宋朝的时候,越南因为物资缺乏次向中央示好,还主动恢复了朝贡,通过这样的方式获得了很多物资。

对于中国来说,越南从我们的一个郡,最终发展成一个独立的藩属国,的确有点翅膀长硬翻脸不认人的感觉。而且越南的独立,相当于割去了中国一块面积不小的领土,的确让人有些遗憾。但治乱兴衰分分合合本来就是历史常态,我们也能平常心看待。

三、近代历史上的对越战争

一直以来越南与中国的关系也比较曲折,有和平也有战争。二战时越南也沦为了殖民地,与中国经历了同样的命运,此时两国心心相惜,建立了非常牢固的革命友谊。

上世纪50年代,越南开大会时还把毛泽东思想写进了指导纲领,可见当时两国关系非常铁。后来越南独立战争时,我们还派兵支援,在国内困难重重的时候,我们还省吃俭用给越南提供了200多亿美元的援助。

但随着国际环境变化,中国与苏联关系破裂,与美国恢复了外交,曾经受过中国巨大恩惠的越南心态开始扭曲。因为同属社会主义国家,但中国不愿跟着苏联走霸权之路,意见不合自然要分道扬镳。但在越南眼中,我们这就是背叛革命。眼见有利可图,苏联也和越南越走越近,挑唆越南共同对付中国。

此后,越南国内出现了非常强烈的排华情绪,逼得大量华人远走他乡,流离失所。更过分的是,他们还不断在边境搞事情,派出持枪的武装人员打砸抢烧,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他们甚至还想趁着赶跑美国人,中国刚结束动乱之际,将国界线向北推移。

为了保家卫国,中央在1978年开始部署,第二年正式发动了对越南的军事反击,这场仗从2月开始,打了整整一个月。这次大战规模空前,我们的海陆空三军都出动了。战前越南还寄希望于苏联在北线策应,而中央早已做好了两线作战的准备,北部几大军区都进入了战备状态。

为了应对中国,越南也大量调兵遣将,15万大军集结在中越边境。在一片震天响的猛烈炮火中,对越反击战拉开了序幕。开战区域属于热带雨林,越南仗着熟悉地形的优势,开始时还很轻视中国,隔着阵地疯狂叫嚣。

当然,这场仗解放军打得并不轻松,但我们的战士凭着视死如归的精神顽强挺近,先后攻占了越南的几个重要阵地。越共终于慌了手脚,按照这样的趋势,他们的老巢河内也很快就要沦陷。在历史上数次中越战争中,谅山是决战到关键,攻下了这里,政治核心河内就无险可守完全暴露了。

这场战争中双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从此以后越南被打怕了,再也不敢随意挑衅中国。进入新世纪,越南非常识时务地频频向中国示好,两国关系逐渐修复,又开始以兄弟国家相称。

还是那句话,现代世界和平与发展才是主题,这也是新中国一直以来坚持的道路,除非非打不可,我们绝不主动挑起事端。

3 阅读:1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