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成语,大智慧,《孙子兵法》里的成语(军争篇)

寒珊课程 2024-03-01 12:12:51

《孙子兵法·军争篇》,本篇主要论述敌对双方战略展开中,争取先于敌人到达或占领战略要地,先于敌人展开有利地形上的布局,形成有利态势,先察明敌人的弱点,以便出其不意,先发制人。

下是《孙子兵法·军争篇》里的成语的整理和解析:

1、以迂为直

【解释】: 迂:曲折,绕远。用迂回曲折的途径达到近直的目的。

【出处】: 《孙子·军争》: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翻译】:孙子说:大凡用兵的法则,将帅接受国君的命令,从征集民众、组织军队到同敌人对阵,在这过程中没有比争取先机之利更困难的。争取先机之利最困难的地方,是要把迂回的弯路变为捷径,要把不利变成有利。所以用迂回绕道的佯动,并用小利引诱敌人,这样就能比敌人后出发而先到达所要争夺的要地,这就是懂得以迂为直的方法了。

2、以患为利

【解释】: 患:祸患,不利。把于己不利之处转变为有利。

【出处】: 《孙子·军争篇》: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翻译】:见上条。

3、倍道兼行

【解释】: 倍、兼:加倍;道:指行程。每天加倍行进,一天走两天的路程。形容加速急行。

【出处】: 《孙子·军争》: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翻译】:所以,卷起盔甲急速奔走,日夜兼程不停,奔波百里去争夺有利战机,则会损失上、中、下三军将领,健壮的士兵能够先到达战场,疲惫的士兵必然落后,这种情况下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够到达;奔波五十里去争夺有利战机,就会损失上将军,一般只有一半的人能够到达战场;奔波三十里去争夺有利战机,也只有三分之二的人能够到达。

【举例造句】: 倍道兼行,召三方兵,大会于陈许之郊。 ★《晋书·景帝纪》

【近义词】: 倍道兼进

4、动如雷霆

【解释】: 行动像雷霆一样迅猛。

【出处】: 《孙子·军争》: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

【翻译】:所以,军队快速行进时,像狂风骤至;行动缓慢时,像舒缓的森林;进攻敌人时,像迅猛的烈火;不动的时候像山岳;隐蔽的时候,像阴天看不见日月星辰;行动起来,像万钧雷霆。

5、避其锐气/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解释】: 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避开敌人的旺盛气势,等敌人疲惫松懈时再狠狠打击。

【出处】: 孙武《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翻译】: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总是避开敌人的锐气,趁敌人士气衰竭时才发起猛攻。这就是正确运用士气的原则。

【举例造句】: 我们要避其锐气,智取这个无名高地

【近义词】: 避实击虚

6、以佚待劳

【解释】: 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

【出处】: 《孙子·军争》: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翻译】:所以三军的士气可以被挫伤,将军统帅的决心可以被动摇。所以初战的时候,敌人气势锐利,再战时就衰减了,战至后期,士气就消亡了。因此善于带兵打仗的人,总是避开敌人的锐气,攻击敌人的惰气和暮气,这是从士气上取胜的方法。用自己的严整来应对敌人的混乱,用自己的沉着冷静来应对敌人的躁动和哗变,这是从心理上取胜的办法。自己先到战场等待远途奔来的敌人,用休整良好的军队等待疲劳困顿的敌人,用自己饱食的军队对付饥饿的敌人,这是从体力上取胜的方法。不要去攻击旗帜整齐队伍统一的敌军,也不要去攻击阵容严肃士气饱满的军队,这是因应形势随机而变对付敌人的方法。

【近义词】: 以逸待劳、以逸击劳

(本章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