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养猪过程中,一些伴有神经症状的疫病常常让养殖户忧心忡忡,这些疫病不仅发病突然,而且病情发展迅速,若不及时诊治,极易导致猪只死亡,给养猪业带来巨大损失。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具有神经症状的疫病:
猪传染性脑脊髓炎:又名猪捷申病、猪脑髓灰质炎,由肠道病毒属病毒引发,是接触性传染病。幼龄猪(4 - 5 周龄)最易感,成猪多隐性感染,病猪和带毒猪通过粪便排病毒,经消化道、呼吸道等传染,新疫区发病率和病死率高,老疫区呈散发。潜伏期平均约 6 天,病猪早期发热、不食、倦怠,随后共济失调,严重者眼球震颤、肌肉抽搐、头颈后弯、昏迷、麻痹,受刺激时四肢不协调运动,多在症状出现 3 - 4 天内死亡,急性期后幸存者有肌肉萎缩和麻痹后遗症;低毒株感染症状轻、病死率低,病初体温升高、后腿失控、运动失调,数日后症状或消失,或发展为易兴奋、平衡失调、肢体麻痹。病变在脊髓腹角、小脑灰质和脑干,肉眼病变不明显,组织学可见非化脓性脑脊炎,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神经胶质细胞增生,有噬神经现象和管套现象,神经细胞质内有嗜酸性包涵体,病程长时心肌和肌肉萎缩。目前无特效疗法,可加强护理、对症治疗,试用康复血清或血液,预防要严格检疫种猪,发病后隔离、消毒,疫情严重时可用疫苗免疫。病毒性脑脊髓炎:通常由特定病毒感染引起,发病初期猪可能出现发热、精神沉郁、食欲减退等前驱症状,随后迅速进展到神经症状阶段。病猪表现为共济失调,行走时步伐不稳,东倒西歪,如同醉酒一般;有的会出现肢体麻痹,肢体无力,无法正常站立或行走,只能卧地;部分病猪还会有抽搐现象,肌肉突然强烈收缩,身体痉挛颤抖,严重时牙关紧闭、口吐白沫。解剖可见脑部有充血、水肿等病变,脑脊液增多且可能浑浊。治疗时,急性期可采用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抑制病情,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使用抗生素防治继发感染;恢复期给予维生素 B 类药物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同时做好护理工作,保持猪舍安静、温暖、干燥,提供充足清洁饮水与易消化饲料,防止病猪发生褥疮等并发症。猪类流感型伪狂犬病:由伪狂犬病毒变异株所致,与猪流感症状相似但更严重,传播迅速,各年龄段猪易感,仔猪和保育猪死亡率高。病猪突发高热、精神萎靡、厌食、扎堆、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有的呕吐、腹泻,仔猪有明显神经症状,如震颤、抽搐、转圈、倒地四肢划动,病死率可达 50% - 100%。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发病后紧急接种伪狂犬疫苗,对病猪对症治疗,用抗生素防继发感染;预防靠疫苗接种,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定期检测淘汰带毒猪,防止引入病毒。猪伪狂犬:由伪狂犬病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发病具有一定季节性,秋冬寒冷季节多发。病猪和带毒猪通过鼻腔、口腔分泌物排出病毒,污染饲料、饮水和环境,健康猪经消化道、呼吸道接触感染,妊娠期母猪还可将病毒传给仔猪,多种动物易感,死亡率高。仔猪感染后 15 天左右可能大批死亡,死亡率近 100%,有呕吐、神经症状,如运动障碍、流白沫、糊状粪便,病情发展迅速,常突然倒地死亡;育肥猪多表现呼吸道症状,生长性能下降,呕吐、精神不振,轻症约一周可恢复;母猪感染常流产、产死胎,青年母猪不发情或不孕,公猪生产性能降低。病死猪剖检可见肝脏肿大、有黄白色坏死灶,胆囊胆汁充盈粘稠,肾脏有出血点,肺脏坏死,胃部黏膜出血,有神经症状的仔猪脑膜充血、有出血点。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借助实验室技术,如 PCR 检测病毒遗传物质、动物接种试验观察小鼠发病情况。现阶段无特效治疗药,养猪场应采取分区饲养,按猪群年龄、生长阶段分群管理,避免交叉感染,同时科学免疫,仔猪 1 - 3 天滴鼻免疫,3 - 4 周后加强免疫;母猪 70 天接种,产前 4 - 6 周加强;公猪每隔 4 个月接种,接种后监测抗体水平,必要时补免。猪李氏杆菌病:由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猪发病后主要表现败血症、脑膜炎及母猪流产,病原对环境抵抗力强,耐盐、耐热、耐干燥,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年,对部分消毒剂敏感。多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冬季、春季及饲养管理差、猪群拥挤、缺乏运动时易发病,传染源为发病猪、带菌猪及其他携带病原动物,其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土壤、饮水、饲料,健康猪经消化道、呼吸道、受损皮肤感染。潜伏期 2 - 3 周,临床分败血症型、脑膜脑炎型和混合型。败血症型多发生于哺乳仔猪,体温升高至 42℃,后期下降,食欲废绝,呼吸、皮肤发绀,咳嗽、腹泻、流涎,1 - 3 天死亡,慢性病例消瘦、贫血、站立不稳;脑膜脑炎型多数病猪发病 1 小时内死亡,病程长者 2 - 4 天,仔猪病死率高,母猪流产,病猪意识模糊、运动失调、前冲后退、转圈,呈 “观星状”,颈部、颊部僵硬,尖叫倒地、抽搐、口吐白沫;混合型常见于妊娠期母猪,无征兆流产,胎儿潮红、出血,胎盘出血、水肿。剖检可见脑膜充血、增厚、水肿,脑脊液浑浊,脑干软化、有化脓灶,肝脏肿大、有坏死灶,肺脏水肿、间质增生、有坏死,脾脏肿大、坏死,心脏内膜、外膜出血,淋巴结肿大、出血、坏死。诊断靠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结合病原学诊断,如平板接种、分子生物学法、动物接种实验,还需与血凝性脑脊髓炎、猪伪狂犬病鉴别。预防要加强饲养管理与消毒,注意猪舍卫生,定期清扫、消毒,长途运输做好保暖、防暑、通风,不拥挤,保障饮水;治疗早期大剂量用磺胺类药物,可与青霉素、四环素等联用,有兴奋神经症状时用硫酸镁注射液。猪破伤风:由破伤风梭菌经伤口感染引发,该菌为厌氧菌,在无氧环境下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猪受伤尤其是深部创伤、阉割、断脐时若伤口处理不当易感染。潜伏期通常 1 - 2 周,发病初期症状不典型,随后出现肌肉强直,病猪行走僵硬,四肢如木棍般伸直,转弯困难,逐渐牙关紧闭,无法正常咀嚼、吞咽,口角流涎,严重时角弓反张,背部肌肉强烈收缩,身体呈弓形,呼吸急促、困难,对外界刺激敏感,轻微声响、触碰都能引发肌肉痉挛加剧。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发病后将病猪置于安静、阴暗、温暖环境,避免刺激,处理伤口,清除坏死组织、异物,用 3% 过氧化氢或 0.1% 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再用青霉素、链霉素抗感染,中和毒素可静脉或肌肉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对症治疗缓解呼吸困难、痉挛等症状,预防关键是做好伤口处理,日常饲养防止猪受伤,阉割、断脐等操作严格消毒。猪水肿病:多发生于断奶后不久的仔猪,春秋季常见,由特定血清型大肠杆菌产生毒素致病,饲料突然更换、营养失衡、饲养环境差、应激等因素易诱发。病猪突然发病,眼睑、头部、颈部皮下水肿,按压有弹性,不凹陷,叫声嘶哑,共济失调,行走摇摆,似醉酒状,有的转圈、盲目行走,随后倒地抽搐,四肢划动,肌肉震颤,体温一般正常或略升高,病程短,多在数小时至 2 天内死亡。解剖可见胃壁、肠系膜水肿,胃大弯、贲门部黏膜下有胶冻样物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小肠黏膜充血、出血。治疗先停喂高蛋白饲料,改喂易消化流食,用硫酸镁等泻药排出肠道毒素,再用抗菌药物抑制大肠杆菌,如恩诺沙星、磺胺嘧啶钠等,对水肿部位可针刺放液,并用 10% 氯化钙、维生素 C 等药物改善血管通透性,预防要科学饲养,仔猪断奶循序渐进,避免饲料突变,做好猪舍卫生、消毒,减少应激。猪脑炎型链球菌病: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病猪通过口鼻分泌物、排泄物排出病菌,健康猪经呼吸道、消化道、损伤皮肤黏膜感染,饲养密度大、通风不良、高温高湿、转群、免疫应激等易诱发。发病急,体温升高至 40 - 42℃,精神沉郁,食欲废绝,随后出现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转圈、磨牙、空嚼,四肢游泳状划动,角弓反张,有的倒地不起,昏迷不醒,部分病猪皮肤发红、有出血点,病程短,不及时治疗 1 - 3 天死亡。剖检可见脑膜充血、出血,脑脊液浑浊,脑实质有化脓灶,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肺脏充血、水肿,脾脏肿大,关节腔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治疗用大剂量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配合磺胺嘧啶钠,首次剂量加倍,有高热用氨基比林、安乃近退热,对昏迷、呼吸困难病猪对症治疗,预防要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疫苗接种,定期消毒,减少应激,发病后及时隔离、无害化处理病死猪。猪布氏杆菌病: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动物及其分泌物、排泄物,或食用被污染的食物、水传播,猪感染后生殖系统受损。公猪表现睾丸炎、附睾炎,睾丸肿大、疼痛,行动不便,性欲减退;母猪多在妊娠中后期流产、早产、产死胎、木乃伊胎,产后胎衣不下,子宫炎,屡配不孕,少数病猪有关节炎、腱鞘炎,跛行,部分出现神经症状,如后躯麻痹、运动失调、眩晕等,病情发展缓慢,病程长。诊断靠血清学检测、细菌分离鉴定,预防要加强检疫,自繁自养,不从疫区引种,定期对猪群检疫,淘汰阳性猪,做好人员防护、消毒,防止传播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