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你会听到上百个新兴职业的入行信息以及不同职人的入行故事。
让我们一起发现自己真正的天命职业,做喜欢的事,赚开心的钱。
01
做AI副业收入高于主业程弈人:今天邀请到的嘉宾是泛函,目前就职于国内一家顶尖的知识服务公司专注于AI相关课程产品的研发。同时,他在副业领域也进行了诸多与AI相关的拓展和探索。
接下来,泛函将与我们分享如何将自己的副业或商业模式与AI结合,以及如何利用AI开展一个既适合自己又能盈利的小项目。
泛函:Hello,大家好,我是泛函。目前,我的主业是在一家知识服务公司从事课程研发及运营相关工作,副业则是结合AI技术承接一些小项目,开展一些自己的小生意。目前,我的副业收入略高于主业,当然,这也可能随着主业的薪资调整而有所变化。
程弈人:副业收入比主业还高?
泛函:是的,但目前来说只是高一点。不过,说不定哪天主业涨薪了,情况就会反过来。
如果打算利用AI为企业提供服务,帮助他们降本增效、扩大营收,一般有两种思路:
第一种是直接带着AI解决方案去BD一家公司,展示Demo,并在他们的企业中落地实施;
第二种方式更为稳妥,即先带着对AI的深入理解,选择一家你认为容易落地这套解决方案的公司,然后以员工身份深入其内部,为各种业务流程提高效率。在积累经验后,你就可以为与这家公司类似的众多公司提供服务。
我选择的是第二种方式。因此,我在这家公司的目标并非成为高管,而是希望落地一套全面的解决方案,让这家公司成为我未来的长期大客户。
换句话说,即使在我离职后,他们仍然愿意将我视为供应商或给予我外部合作机会,这对我后续的发展更为有利。所以,尽管目前我的副业收入似乎略高于主业,但我仍在打工。
02
AI到底可以解决什么问题程弈人:那么,你目前在公司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否涉及利用AI为各业务部门提效呢?
泛函:其实并不完全是这样。我之前确实有过类似的经历,比如为一家公司利用AI提效,以及通过飞书等组件帮助小团队在数字化协同上提高效率。我发现,如果不亲手参与工作,就很难说服别人接受新技术。你必须与他们做同样的工作,然后带着新技术、新工具,在他们面前展示效率的提升,这样才能更有说服力。因此,我目前采取了这样的策略。
程弈人:接下来,泛函能否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你副业项目的具体内容呢?刚才我们只提到了与AI有关,但具体是用AI去解决什么问题呢?
泛函:我的核心思路是“用人类智能去辅助人工智能”。首先,我会研究大家通常如何使用ChatGPT,以及AI在哪些方面能够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接着,我会深入探究大家的工作流程,最终发现这些流程可以被整合成一个服务项目。
以AI搜索类产品为例,现在很多厂商都在积极开发这类产品,如360不久前发布的AI搜索工具,以及秘塔的AI搜索等,都非常受欢迎。你会发现,根据简单需求定制化搜索、整理资料是一个刚需。因此,我将其封装成了一个服务项目。
比如,如果你有一个需求,预算299元原本打算购买一堂相关课程,那你可以考虑把这299元给我,让我来为你提供服务。在这个项目中,你先提出需求,我会用我的人类智能去理解它,然后根据我对各种信息源的了解,去阅读大量文章,并摘选出对你真正有帮助的片段。如果涉及软件操作,我们还可以预约视频会议,我通过投屏面对面、手把手教你每个步骤。这是我副业的一个项目。
其他思路也类似。比如,如果你想和AI聊天,让它帮你理清个人IP定位的思路,我也有一个服务项目叫做“IP定位陪聊”。虽然我现在还不能提供一整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但我知道如何向你提问,我在这个领域有自己的积累和了解,也取得过一些小成绩。所以,你只需支付99元,就可以享受40分钟的陪聊服务。我会用画板和思维导图帮你理清思路,同时向你提问和追问,最后我们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和方向,你就可以去实践了,这会降低你做这件事的阻力。
另外,如果你想让AI帮你写文案,我也有一个服务项目,主要是写产品宣发文案或招聘文案。你支付几百元后,我会帮你写出一版文案。我的服务边界是允许你提出三次修改需求,或者细化你的需求。如果我对文案满意,且你有相应需求,我也可以在我的各个渠道(即刻、朋友圈、公众号、小红书)帮你发布相同的内容,这可能会额外收取你几百元。
还有一种方式是咨询,你支付一笔费用后,我们聊一小时,我给你一些启发。如果你觉得值,那就太好了;如果觉得不值,也可以随时退款。
以上所有服务项目,我都欢迎大家随时退款,退款比例可选择30%、50%或100%。我的副业大概就是做这些事情。
在做了一个多月这种服务类型的事情后,下一个月我就不再接单了,而是对各种案例进行结构化整理,包括使用的AI工具、笔记软件、自动化工具等,然后将其变成一些可以发布在公域的内容,用来引流并带来下一个服务的单子,或者直接变成付费的知识产品出售,从而获得另一份收益。
所以,我的整个副业并不是一个一次性的收益,而是一个持续流转的自来水系统。大概就是这个思路。
程弈人:很多咨询服务或其他类型服务,一旦付出时间,通常都不支持全额退款。你为什么想采取这种与客户沟通的方式呢?
泛函:哈哈,主要是胆子小,怕被骂。其实背后也有一些深思熟虑。比如,当你没有显赫的头衔,比如某某公司创始人或操盘过千万GMV项目的经历时,收取较高的费用往往会让人质疑你的价值。这时,你就需要在营销上花费很多心思,比如制作精美的海报、数字名片,或撰写吸引人的营销文案。但如果我提供全额退款的服务,就可以省去这些麻烦。同时,我的心理负担也会小很多。
如果不设置全额退款,我可能会患上“冒名顶替综合症”,会质疑自己凭什么收这些钱。毕竟,有那么多专家还在做免费的事情。但有了全额退款机制,我就可以坦然地说:“我不坑、不骗、不抢,如果你不满意,随时退款。”这既规避了风险,也给了用户保障,反而能促成更多订单。
因为我的客户大多是熟人,要么是我的长期读者,要么是我的老朋友。他们通常不会恶意白嫖时间。有时他们不满意,也会选择部分退款。这样,我仍然有收入,同时也会对服务流程、内容和品控进行反思,让自己不断进步。
03
AI无法给你产出爆款内容程弈人:这个机制有点像很多产品在获取种子用户时采用的“随喜”机制。用户先体验产品,然后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价值认知发红包。你则是把退款门槛设在前面,但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申请不同比例的退款。这既筛选了用户,也更容易让客户产生信任,从而真正体验你的服务。
那么,你是如何接触到AI的?对AI的兴趣是一开始就产生的吗?
泛函:我接触AI,其实是从效率工具开始的。我是一个多年的效率工具爱好者,每当有新的效率工具出现,比如Ark浏览器、Notion、新的笔记软件,或者飞书成为主流办公软件并推出自动化功能时,我都会主动尝试,并快速找到它们在我工作场景中的应用。所以,当ChatGPT出现时,我并没有把它当作一个革命性的技术,而是觉得又有一款好用的工具出现了。
随着使用的深入,我开始关注相关的媒体和讨论,逐渐意识到这项技术的不凡。我想起了高中时看的各种互联网传奇,比如马云、马化腾的3Q大战,张一鸣如何创立字节跳动等。这些故事让我觉得自己也有机会赶上这样的时代。于是,我毫不犹豫地跳进了AI这个领域,见了很多人,打了很多份工,看了很多故事。
程弈人:你第一个用AI开始收费的服务场景是什么?客户的需求是什么?
泛函:那时候是做培训。当时我在一家个体小团队,老板觉得我用ChatGPT用得很好,就提议办一场活动,让我主讲。我花了5个多小时做了一整套演示文稿,效果非常好。后来,一个媒体公司的姐姐觉得很有帮助,他们公司虽然写了很多AI新闻,但团队自己却不知道怎么用。于是,她邀请我去讲一场。那场讲座反响也很好,后来有很多人加我微信谈合作。
就这样,一场接一场地讲,直到有一天我讲累了,不想讲了。当有人再来找我讲时,我就直接报价3000块钱。没想到他很爽快地答应了,还报销打车费和饭钱。这让我意识到,我可以靠AI挣钱。于是,我开始帮人写课程稿、开付费专栏等。有一个40块钱的专栏特别火,有700多个订阅,让我赚了几万块钱。
来找我咨询的客户中,很多人都想用AI进行内容创作。在这个时代,拥有一个自己的账号,可能是最能让自己不那么“无产阶级”的事情了。大家都想通过做账号来掌握一些生产资料。
程弈人:在创作领域,你使用AI后,感觉它是否能为创作者带来比他们自行创作更高效的提升,或者提供一些创意上的帮助呢?
泛函:其实,大家常常会有一个幻想,就是ChatGPT能帮我批量生成爆款文案,然后我每天自动发文,几个月后就成了一个百万粉丝的博主。这是大家的经典幻想,但现实并非如此。在平台上发布的免费内容,若想要有所成就,一定得靠自己的个人特色,要有自己的风格。ChatGPT显然是无法拥有你的风格的,所以直接使用ChatGPT生成的内容,并不能帮你太多。
不过大多数人的创作能力可能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优秀,他们输出的内容可能甚至不如ChatGPT,他们可以用ChatGPT生成一些内容片段,就像是预制菜,自己再进行拼装组合,至少把逻辑理顺,让文章可读。
我们还发现,很多人在自己的行业里是有见解和能力的,但表达能力可能欠缺。他们的经验很值钱,却难以变现。这时,ChatGPT确实能起到一定的帮助,因为深度的行业内容并不需要特别好的文采。
另外,我自己用ChatGPT进行内容创作也非常高频,虽然我写的每一行字都是自己手敲的,但它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帮助。这个帮助主要在于,它让我的思路变得清晰了。
程弈人: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泛函:我用ChatGPT最多的场景就是让它帮我找思路。这其实不需要复杂的提示词技巧。比如,我要和新同事一起录一档博客,但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为了帮我理清思路,我会问ChatGPT:“你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我?”然后它就会给我抛出10个问题。我可以回答这些问题,然后让它继续提问,这样我就能理清楚思路了。
如果我不想打字,我还可以跟它说:“我觉得你这10个问题挺不错的,你要不自己回答一下,说不定我就有思路了。”
它就像是身边多了一个随时可商量的人。这里并没有太多的技巧,但确实有很多经验不太容易传授。有时候,你说不出来你为什么突然就想到这个点,但它给你的回答中哪个点就戳中了你。
常见的比较结构化的用法有这么几种:首先,我在做一件事时,为了帮助我理清思路,我会请ChatGPT根据这件事向我提出10个问题;其次,当我的代办清单里有任务时,我会请它帮我拆解成更具体的子任务;最后,我会跟它说,我将一点点地向它汇报我的工作,请它在每次汇报后给我一些新的工作思路。
它并没有直接提高我的工作效率,但确实提升了我的工作体验,让我更容易进入心流状态,我不会再突然卡在那里不知道做什么,也不会在一堆软件之间翻来翻去,打开一篇空白的文档不知道如何开始。工作体验提升后,工作效率也确实会有所上升。
程弈人:所以你现在用下来,ChatGPT对于创作者而言,它其实更多地是在从“没有想法”到“有想法”的过程中,让创作者更顺畅地进入创作状态。
泛函:是的,如果你期望它直接帮你生成内容,或者自动化地执行任务,目前我的判断是还不太容易实现。
程弈人:这相当于是过程中的提效,那有没有什么是直接从结果层面帮助创作者或者是企业?
泛函:图像生成方面会有帮助。图像生成能实实在在地提高效率,确实能为企业节省很多成本,尽管其技术复杂度也很高。比如,正规的商业化交付中,使用media journey可能不太行,因为上面的图片虽然惊艳,但总有些细节让人不满意。
当media journey不太够用的时候,你需要使用更稳定的stable diffusion。不过,我觉得stable diffusion的上手难度不低于PS,需要花很多功夫去研究。它的提示词结构复杂,还需要配置各种参数,如步长、权重等,很麻烦。如果你想要稳定的输出,还需要先构建数据集,然后训练一个Lora或者更复杂的模型来出图。
这个过程一方面技术难度高,另一方面也挺花钱的,对算力有要求。但在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它还是提高了不少效率。
我手里有一个知识库,是网上的朋友整理的,里面收录了所有大厂,如阿里、腾讯、京东等分享的AI实践案例,几乎全是设计相关的。这份文档我们可以放在show notes里面,给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企业应用的第一块。
在企业落地的话,还有一个思路叫做“用大模型练小模型”。
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的企业落地场景其实没有那么多,但是传统的判别式人工智能,比如人脸识别、图像识别等技术,其落地场景还是非常丰富的。
以前你训练一个人工智能的小模型,比如传统的机器学习模型或者深度学习模型,可能不太行,深度学习模型太难了。机器学习模型解决一些小问题的话,需要你去搜集一大堆数据集,然后人工打标,企业又要做很复杂的数据处理和数据清洗,并且你要有一个AI科学家帮你调神经网络,调着调着才能把这个传统的机器学习模型调明白。
现在,ChatGPT有自己生产数据的能力,它可以生成内容表格,或者你可以拿已有的数据让它帮你打标签,跑一个自动化脚本就行。它又能写代码,虽然不能直接帮你调神经网络,但还是可以提高你调神经网络的效率。这样一来,它就可以帮你训练很多传统的机器学习小模型,然后你拿这些小模型去落地,还是能做到很多事情的。
04
普通人如何使用AI提高效率程弈人:你刚才讲的用大模型去训练一个小模型,这件事情对于个人来说是可行的吗?
比如说,一个企业的财务,他每周或每个月需要处理Excel里面的数据,这个处理的方法和口径都是统一的,以前是人工处理的,现在有没有可能用机器去处理?再比如说,有些公司有周报、月报的习惯,文档的格式也是一样的,能不能不自己写,只是把过程中产出的一些内容发给ChatGPT或其他工具,让它自动生成,这可行吗?
换句话说,对于普通人而言,大家都想过能不能用AI去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让它成为自己的一个助手。如果说想要真正地找到一些自己的应用场景,可以从什么角度去思考这件事情?
泛函:个人角度的话,刚刚那两套思路成本就太高了,学习难度也太高了。你要解决自己的一个问题,专门去调一个人工智能出来给你解决问题,不如把提示词写好。如果你的需求它输出的效果没有那么满意,你自己稍微修改一下,也不会花费太多时间。
对于个人来说,要用AI提高工作效率,我觉得主要从三个方向入手。
第一个是怎么写提示词。网上教程已经非常多了,你可以稍微学一学,把人家的提示词多看看,然后抄一抄,复制粘贴到ChatGPT里面,发送一下,看看效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你能很快学会。
第二个是工作流。你不需要用什么自动化的方式把很多工具串联起来,你就自己学会怎么快速切换网页,知道自己的工作每个环节分别用哪些工具就OK了。
比如我现在有一个工作是做直播切片,第一步是找到那些合适的片段,可以用阿里的通义千问,它背后的模型可以帮忙做一个整两小时视频的切片分段。分完段之后再去每个段里面挑出那个适合剪出来的部分,花费的时间也不多,同时它很简单。找到对应的部分再去剪映里面稍微切一切,技术难度也不高,同时确实很省事。
所谓的工作流就是怎么组合不同的工具来提高你的工作效率,或者说在你的每个工作节点你应该写一段什么定制化的提示词。
比如你想做出一幅海报,那你可能有第一段提示词是一段设计参考,我一般写的一段提示词是“你是一个世界一流设计师,请你根据我的需求设计一幅海报,并且用语言描述一下你的设计”。然后它就会告诉我这个海报的色调是什么样的,左上角放什么,右下角放什么,文字排版哪个大哪个小,他会讲得很详细。第二步是做海报的底图,用AI的绘图工具,比如midjourney,或者用别的一些工具也行,最后画出这个底图。第三个步骤可能是卖点的提炼,或者说是把卖点转化成具体的文案,那就给ChatGPT说一下海报的目标用户,需要传递哪些信息,信息的优先级。让它根据这些东西每个部分出20条文案,然后你在每个部分挑一挑,一张海报就能快速做出来,这对于普通人来说就很有用的。
第三个是构建你自己的AI知识库。现在有很多工具,包括GPT Store、智谱清言的智能体中心,还有Monica (莫妮卡) 这样的插件产品,它们可以把你私有的笔记数据、收藏的文章归结成一个知识库,你可以通过对话式搜索来找到你需要的信息。
这就是一个传统的知识管理问题了,要考虑哪些东西该存进来,AI搜索和普通搜索有哪些区别。比如当我确定想找到我哪篇笔记,我还是会用关键词搜索,很快就出来了。
当我需求比较模糊的时候,或者说我需要一些特定格式的时候,比如根据我收藏的所有内容,根据某个主题,然后给我列一个表格出来,那AI搜索是很有帮助的。
另外,AI可能不是一个那么轻易使用的效率工具,但它是一个很容易使用的学习工具和思考工具。
你即使不用AI来提高你的任何工作效率,你可以用它来更加高效地学习,比如帮你读更多文章,帮你快速了解某个领域的知识,或者帮助你从更多的角度进行思考,那么你的个人的综合能力提高之后,工作效率自然会提高。
程弈人:所以在你看来,AI是一个提高学习效率的工具,还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
泛函:我觉得它在提高学习效率和思考效率这两个方面的难度要低于提高你的工作效率。但其实AI三者都行。
程弈人:可以给大家推荐几个,你觉得大家可能没怎么听说过,但是其实可能跟每个人的工作生活都会相关的一些AI工具吗?
泛函:当然可以。首先,我会推荐秘塔的AI搜索,个人认为它是我用过所有的对话式搜索工具里面最好的一个。
这个是秘塔写作猫这个团队推出的新产品,目前还都是免费的,你可以用对话来搜索问题,它会给你输出一个详细的研究报告,甚至可能会引用十几二十篇文章来回答你的一个问题,非常的全面。
你有时候用newbing或者用perplexity,或者用一些比如百度的文心一言的联网功能去搜索,大部分的内容来源会来源于搜狗的一些网站、知乎的一些文章,以及百度百科等,这些信息源其实还有一些进步空间。但是,秘塔AI搜索的信息源是团队专门筛选过的,来自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或者一些垂类的小众的网站,我会觉得更加可靠。
所以我很喜欢这个工具,现在几乎所有的搜索需求都在这上面解决。
第二个我会推荐智谱清言。因为我们自己业务的需求,我最近在做一个实验,看我下个月不充ChatGPT Plus,用国内的大模型能不能实现一样的工作效率。
我最近感觉还是挺不错的,像智谱清言和Kimi这两款产品,在很多中文任务的表现上已经和GPT4差不太多,而且访问速度很快,还免费。
我有个口诀叫做“读用Kimi,写用智谱”,就是智谱清言在生成文本方面效果好一点;但月之暗面的Kimi,它拥有非常强的长文本理解能力,所以它给你做的摘要总结,或者帮你去一大段文档里面找一些你想要的信息,找得非常准、非常快。
这是我推荐的两个工具。然后我自己工作里还比较常用讯飞听见。
这个工具的一个显著优点在于,它非常适合我们频繁进行的直播活动。
在直播时,你可以方便地开启录音功能,该功能能实时将语音转换为文字。这一操作既简单又高效。在实时转换的同时,界面右侧还设有笔记区,使你可以一边查看转换后的文字,一边为直播内容标注重点,随后轻松地将这些标注分享至讨论区或群聊中。
直播结束后,这个工具还提供了一个“全文规整”的功能。我们的口语表达中,难免存在冗余、逻辑不清以及口癖词等问题。如果直接将语音转换为文字并呈现给用户,可能会给他们带来阅读上的困扰。而全文规整功能可以在保留大部分信息的基础上,智能删除那些逻辑不通、语句不畅以及冗余的部分。
我平时还会用到一些图像生成工具,比如:哩布AI。它功能非常全面,包括文生图、图生图,还可以调用社区里的大模型、Lora小模型以及进行Lora训练等。它的收费也比较便宜,一个月大约30元。
还有一个浏览器插件:Monica,它把个人AI助手的功能做到了极致。
去年我们看Monica这款产品时,还觉得它只是一个普通的浏览器插件,没有什么竞争力。但一年后,它已经集成了很多实用的功能,如可以同时对比多个模型的输出,快速将ChatGPT的输出结果用于生成图片等。
它还增加了很多新功能,比如AI一键去除人物背景抠图、图像画质增强,以及将文章剪藏并保存在其浏览器插件的知识库里,构建个人的AI知识库。它还有一些简单的agent能力,总之,在个人AI助手这个定位上已经做得相当有壁垒了,这些都让我们都刮目相看。
程弈人:泛函推荐的这些工具,我们之后会统一整理在Show Notes里面,大家可以去体验一下。我听下来,这些应该都是国内可以使用的。
泛函:关于Monica,首先你需要能够访问Chrome应用商店,使用Chrome插件。它是国内武汉团队做的,但志向远大,面向的是全球市场,所以,你可能还需要一张美国信用卡来充值。我推荐wild card,这是一张国内开发者开发的CRD卡,你可以在上面申请一张海外信用卡,获取一个海外手机号,给海外信用卡充钱,然后用它来注册并充值OpenAI账号,非常方便。
05
如何做一人公司程弈人:我们说回泛函,你自己未来比较向往或者想发展的一种从业方式是怎样的?
我知道你比较推崇一人公司的就业形式。包括我们新职人的听友里面,很多伙伴也想做自由职业、轻资产创业,或者说,做一家一人公司,从副业做起。
你自己定义的或者你认为的一人公司模式是怎样的?一个人达到什么样的一种状态,可以算作是一家一人公司?
泛函:一人公司不一定得是你一个人孤军奋战。比如,我就和我女朋友一起在做很多事情。我觉得,首先你得有一个稳定的社区,比如新职人的听友群,大家互相认识,知道彼此是什么调性的一群人。
这个社区需要有独特的文化。你背后得有一个小的社区支持你,同时你得有一些很信任你的人,他们不仅是你的好朋友,还愿意为你的技能、认知、知识和服务去付费。
你拥有这样的关系网络的同时,还需具备一些无需过多介绍的硬技能。比如我的设计能力,我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你无需给自己堆砌很多头衔,讲述过往的经历,只需展示一页PPT,大家就会惊叹:“哇,真好看!这人真厉害!”这就是你的硬技能。
此外,开公司还需要一些基本的素养,比如你需要了解如何算账,清楚每件事情的ROI,知道哪些东西是资产,哪些是负债。举个例子,很多人常有的一个误区是,你创建了一个知识星球,一年期的会员费是599元,第一天有200人付费,那么你手上就有了12万。但这12万是你的收入或资产吗?不是,它其实是你的负债。因为你需要用这些钱来服务他们,直到一年的交付期结束,这笔钱才能真正算作你的收入。所以,你得有这样的意识,才能分清哪些钱是真正属于你的,哪些是尚未完成的债务。
对于一人公司的模式,我的学习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首先是一本书,叫做《小而美:持续盈利的经营法则》。
这本书的作者曾在硅谷的创业浪潮中大展拳脚,管理过很多人,也拿过很多投资。但后来他发现,融资、市值、规模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稳定的盈利。
于是,他开了一家小公司,团队只有三四个人,但一年能赚100多万美金,生活得非常舒适。这本书的核心思想就是,开公司不一定非要开得很大。书中还给出了一些非常实用的技巧。
比如,作者建议从朋友和熟人开始寻找初始客户,以及利用社区进行初步增长。这两个建议我都觉得非常有用。
程弈人:这里我想打断一下。你说一人公司背后需要有个社区,也就是说需要有个社交圈子。
那么这个圈子对于想做一人公司或自由职业的人来说,主要提供的价值是什么呢?是情绪价值,还是提供客户、合作资源等?
泛函:两者都有。但我个人认为,从社区开始做起的话,客户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你一开始就直接去公开平台获客,成本会很高,同时如果你的内容营销能力还不够完善,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却吸引来的不是目标用户。而社区基本上已经对人进行了筛选,你从他们开始,距离更近,试错成本更低,大家对你的包容度也更高。而且,你经常与他们在一起,能更深入地洞察用户需求。
书中还给出了一个特别具体的建议:如果你要做一个产品、开一家公司,首先要找到一个需求,然后用你的人类智能去贴身服务它。服务一段时间后,拿一张纸写下你所有的服务步骤,然后尝试用一些高效的工具来提高效率,或者将某些部分自动化。
之后,再用一些连接器产品,如Zapier等,将你的各种自动化工具连接起来。如果你发现效率还是不高,或者市场上的产品都差点意思,那这时你才需要亲手写第一行代码,开发自己的产品。
我觉得这个建议非常启发人。
另外,我读过的另一本特别有用的书叫做《一人企业》。它的核心技术点就是,你不仅要设置增长的下限,比如我这个月至少涨粉100个,也要设置增长的上限,比如我这个月涨粉不能超过1万。
程弈人:为什么不能超过一万这个界限呢?
泛函:这个问题我也从几位不同的人那里得到了启示。比如孟雨桐、董宇辉和李博士,他们都让我意识到,当你的流量超过了你的服务能力时,可能会遇到一些难以掌控的局面。所以,经营一人企业,不仅要追求增长和稳定盈利,更重要的是保持局面的可控性。在招人时,我们要谨慎,尽量用外包服务或一次性合作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长期雇佣。
当你单子多到接不过来时,你会开始思考哪些事情是真正该做的,哪些应该拒绝。这样,你就能逐渐聚焦到某个领域,形成自己的风格和格调,这对长期品牌建设是非常有帮助的。
除了这些,我还从一个社区创始人晴晴的分享中学到了“生活方式创业”的概念。这与传统的创业思路不同,它更侧重于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想服务什么样的人,想与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先想清楚这些,再围绕理想中的生活去构建事业,做到一定程度就足够了。
回到最初,当我看到马化腾、马云、张一鸣他们的创业路径时,我曾想何时才能有我的机会。但现在,我更倾向于小而美的一人公司模式,不追求快速规模化,甚至不追求规模化。这个转变主要来自于我在创业公司工作的经历。
在创业公司,我亲身经历了很多磨难,也对自己的能力和喜好有了更深的反思。我意识到,我的能力可能并不像社交媒体上展现的那么出众。同时,我也近距离观察了一个创业者的生活状态,他们非常拼搏,经常凌晨还在工作,这对健康有很大的损害。我认为,人对自我的认识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通过与世界的碰撞逐渐形成的。就像物理学中证明一个东西存在,我们需要用小球去撞击它一样。我们也需要与世界发生碰撞,才能慢慢形成稳定的价值观。
经历了这些之后,我发现我更喜欢局面可控、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且追求时间自由和地点自由。同时,我也希望尽可能多地掌控自己的核心资源,减少风险以换取收益。
程弈人:很多听众可能都有类似的想法,但可能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业务模型。比如,你提到了用AI去服务客户的场景,那对于想做副业、自由职业或一人公司的听众来说,他们如何用AI来找到思路呢?
泛函:其实,我觉得首先还是要明确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人生,想做什么样的事情。
AI只是一个工具,它不能告诉你应该做什么样的生意或如何赚钱。当你有了明确的目标后,你可以思考如何利用AI来帮助你实现这个目标。
对于普通人来说,找一个与AI相关的副业或个人商业模式的切入点并不容易。这需要我们有一定的历史机遇和巧合,比如恰好在某个时间段学习了某项技能,然后这个技能又能帮助我们做好后面的事情。
但我可以分享一些学习AI的方法。首先,你可以利用常用的社交媒体平台去搜索与AI相关的内容,比如ChatGPT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等。这些平台会根据你的兴趣推荐相关的内容,你可以从中获取很多免费的知识。
接下来,你可以整理这些碎片化的知识,按照自己的逻辑线整理成一份文档。这样,你就已经对AI有了一定的了解。另外,你也可以找到一些价格适中的AI课程,根据课程的目录去各个平台搜索相关的内容,并按照目录整理成一份自己的学习地图。我就曾经做过这样一个AI实战派的学习地图,只需要5块8毛钱。这个地图可以帮助你系统地学习AI,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
总的来说,AI只是一个工具,它不能代替我们去思考和决策。我们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然后利用AI这个工具来帮助我们实现目标。
06
主业+副业,我的一年规划程弈人:在我的直播间和博客里,我经常提到一个观点,那就是当你想做一件事却发现自己需要先花时间去学习时,这件事可能并不适合你。
就像泛函,他之所以能用AI赚到钱,是因为在有人找他分享之前,他已经研究并使用了很长时间,而且还做过相关分享。
所以,如果大家真的想搭建自己的商业模式,一定要避开这个坑。
很多人听到某个东西很火,就跑去研究、学习,然后在学习之前就断定这是自己想做的项目。但这样往往会导致时间周期拉长,缺乏正反馈,过程中很容易放弃。这是我见过很多失败案例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那泛函,你有没有关于一人公司的三年或五年规划呢?还是说你觉得这太远,不会去设想?
泛函:我有一年的规划。首先要持续做内容输出,这是不能断的。其次,在公司要好好干活,让上级信任我,提高知名度,用我的能力和专长提高业务效率,建立信任。同时,我要充分了解公司的所有业务,看看以后有哪些合作机会。
另外,我计划早点去深圳发展。
程弈人:为什么想去深圳呢?为什么不选杭州或上海等其他城市?
泛函:我去过上海和杭州,但对杭州没什么印象。在深圳的那段时间我很开心,因为大家可以大大方方地谈钱。在深圳,当你聊到赚钱时,你会感觉每个人都很专注、很投入。而且深圳很务实,就像你站在拳击台上时,你不会想这个拳的意义是什么,只会专注于如何出拳、如何打败对方,这种过程在我这个年纪觉得很刺激,这是我喜欢深圳的原因。
我也在上海待过,挺喜欢那里的。上海是一个生活起来很舒服的城市,但有时会感觉太浮华了。在上海,你身边总会有一些人像是上流社会的象征,你很想融入他们。但同时你也会有很多时刻觉得自己一脚踏入了那个传说中的上流社会,但那个梦又总会在某个时刻破灭。
程弈人:泛函,回顾过去的一年,有没有某句话或某段经历对你影响很大,可能也对大家有借鉴意义的?
泛函:有两句话对我很有意义。
第一句比较燃:纵有狂风拔地起,我亦乘风破万里。
在这个AI风起云涌、各种事情变化很快的时代,我们要有乘风破浪的信心。经常想起这句话,就会觉得生活像热血的动漫一样,很燃。
第二句是:世界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但我们每个人都在终其一生雕刻一件名为自己的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