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那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极其混乱的时期,恰似一幅战火纷飞、政权更迭频繁的乱世图。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局面失控,各方势力逐鹿中原,大唐盛世的余晖迅速消散,天下陷入分崩离析之境。朱温率先发难,于公元 907 年篡唐称帝,建立后梁,开启了五代的更迭序幕。紧接着,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如走马灯般相继登场,你方唱罢我登场,每个政权都在竭力站稳脚跟,却又难以长久维系。
在这动荡的时局下,各政权为了彰显自身权威、满足经济需求、维持统治根基,纷纷铸行钱币。钱币,作为经济运行的关键媒介,承载着各政权的政治抱负与经济诉求,也成为我们窥探那个乱世经济脉络的一扇窗。它们或工艺精湛,或形制独特,每一枚背后都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故事,默默诉说着五代十国的风云变幻。
五代风云,钱币更迭(一)后梁开平,钱币初创朱温建立的后梁,作为五代之首,在钱币铸造上开启了新篇。其年号 “开平” 期间所铸 “开平通宝” 与 “开平元宝”,犹如破晓曙光,打破了唐亡后的钱币沉寂。这两款钱币,形体上多仿照唐 “开元通宝”,却又带着新生政权的粗犷与质朴。“开平通宝”,现今所见多为大钱,钱径约 3.4 厘米,重约 10 克左右,生坑者常伴有红绿锈,其隶书钱文 “开平通宝” 四字,从上往右旋读,笔力刚劲,颇具古韵,虽铸造制作略显粗糙,边廓不整,却难掩其古朴风姿,仿若诉说着后梁开国的艰辛与豪迈。“开平元宝” 与之相似,存世多为熟坑无锈,因史料匮乏、存世稀少,真伪争议不断,目前仅各有一枚孤品现世,皆被视为稀世珍宝,藏于国家博物馆,引得无数钱币爱好者与研究者竞折腰,渴望一窥其真容,探寻后梁初创时的经济密码。
(二)后唐复唐,钱币新篇后唐以 “复唐” 为旗号,试图重拾大唐荣光,其钱币铸造也颇具特色。庄宗李存勖灭梁后,初期仍沿用 “开元通宝”,但不久便有了自家铸币。“天成元宝”,乃明宗李嗣源天成年间所铸,钱文隶书,旋读,字体浑厚饱满,颇具唐风遗韵,其 “元” 字首笔横画特长,似有开元通宝之神韵又独具一格。“天成元宝” 铸量稀少,制作精良,直径约 2.3 厘米,重 3 克上下,如今存世不过寥寥数十枚,每一枚现世皆能在钱币市场掀起波澜,成为藏家梦寐以求的珍品。再看 “清泰元宝”,末帝李从珂清泰年间产物,钱文隶书,直读,书法古朴苍劲,然因国祚短促,战乱频仍,其铸造质量参差不齐,存世更为罕有,偶现拍场,必是众人争抢的焦点,价格更是屡屡刷新纪录,为研究后唐经济兴衰与工艺传承提供了珍贵样本。
(三)后晋天福,民铸官钱后晋石敬瑭,得契丹助力称帝,取国号 “天福”,所铸 “天福元宝” 颇具故事。史载天福三年(公元 938 年),诏许天下民人自铸,此令一下,钱币版式瞬间多样繁杂。官铸 “天福元宝”,制作精美,形制厚重,直径约 2.5 厘米,重约 4 克,钱文隶书,旋读,书法虽不算顶尖,却也规整大气,彰显皇家风范;私铸者则铜质低劣,文字粗糙,大小不一,直径小至 2.1 厘米甚至更小,重量轻薄,钱文漫漶不清。更有甚者,因铜价高昂,私铸者为牟利,常掺杂铅铁,使得钱币质量堪忧。好在一年后,朝廷禁私铸,可私铸之风余韵难消。此外,还有 “助国元宝” 一说,传为道士助国炼丹所铸,或为后晋官方特许,其形制与 “天福元宝” 相仿,四字隶书,旋读,笔画纤细,铜质精良,存世稀少,为五代钱币添一抹神秘色彩,让后人对那段复杂的经济管控与民间挣扎有了更深刻认知。
(四)后汉短暂,汉元传承后汉历时短暂,却在钱币史上留下独特印记。隐帝刘承祐乾祐元年(公元 948 年)始铸 “汉元通宝”,此钱堪称一绝。它形制面文制式仿 “开元通宝”,钱径约 2.4 厘米,重 3 克左右,钱文四字隶书直读,笔锋刚健,苍劲有力,“汉” 字为国号彰显,其余三字与开元通宝神韵相近又自有风骨。其背多有星、月纹,宛如夜空繁星点缀,为钱币增添几分浪漫与神秘。常见版别多样,如平头通手、元宝寄郭手等,各有千秋。因铸造时间仅三年,国亡即停,存世量稀少,如今一枚品相上佳的 “汉元通宝”,在市场上价格不菲,成为五代钱币收藏中的璀璨明珠,承载着后汉那如流星划过般的历史记忆,见证着乱世中短暂政权对经济秩序的执着构建。
(五)后周毁佛,周元精美后周世宗柴荣,心怀壮志,欲一统华夏。显德二年(公元 955 年),为解铜材紧缺、充实国库以资战事,毅然下令毁佛铸钱,“周元通宝” 应运而生。此钱形制仿唐开元通宝,制作精良,堪称五代钱币之翘楚。钱文 “周元通宝” 隶书,对读,字体深峻宽缘,庄重挺拔,细部铸造工整精湛,“周” 字方正,“元” 字扁而长横左挑,“宝” 字虽小却韵味十足,与开元通宝相比,别有一种雄浑大气。一般钱径 2.5—2.9 厘米,重 3—4.6 克,以青铜为主,铜质优良,色泽温润。其背面除常见星月纹外,还有龙凤等吉祥纹饰,多为后世所铸吉祥钱。“周元通宝” 不仅是流通货币,更因毁佛铸钱的传奇身世,被赋予辟邪、祈福等神秘寓意,民间传说其能治病救人,故而备受珍爱,历代仿制不断。存世量相对较多,却因精美工艺与独特文化内涵,在钱币收藏领域始终占据重要一席,是研究五代政治、经济、宗教融合的关键物证,闪耀着后周革新进取的时代光芒。
十国异彩,钱币多样(一)南唐风华,钱币争辉南唐,五代十国中的文化昌盛之地,其钱币文化亦是独树一帜。李昪初建齐国时所铸 “大齐通宝”,堪称传奇。存世公认仅两枚,“缺角大齐” 与 “四眼大齐”,一枚仅存拓片,一枚留有小孔,身世神秘,为泉界梦幻逸品,价值连城。李璟继位,年号 “保大”,所铸 “保大元宝” 有楚地遗风,背 “天” 字版,钱文雄浑,制作精良,版式多样,为稀世珍品。中兴元年 “永通泉货” 现世,分篆、隶,有铜钱、铁钱,一当十枚小钱,韩熙载监铸,存世稀少,隶书版更是凤毛麟角。后周显德六年,“唐国通宝” 登场,钱文篆、楷、隶三体,首创对钱先河,篆书、楷书或篆书、隶书成对,版别丰富,小平常见,折十珍罕。同期 “大唐通宝” 隶书小平,与 “唐国通宝” 通用,稍显粗朴。还有南唐开元通宝,延续唐制创新,有篆、隶对钱,阔缘、平头通为特色,早期精美,后期轻小,背四决纹者价昂。另有一说 “开国通宝” 为南唐开国纪念币,小平篆书,稀见,身世成谜,引得藏家竞相探寻。这一枚枚钱币,宛如南唐的文化符号,承载着那段繁华又沧桑的历史。
(二)前蜀王建,钱币颇丰前蜀王建,乱世称雄,其铸币亦颇具规模。永平年间 “永平元宝”,小平钱,版式有别,大样早期、小样晚期,铸工虽糙,面文古朴,“永平” 近真书,“平” 字竖粗长,径约 2.3 厘米,重 3 克,背平或有仰月,传世稀少。通正元年 “通正元宝” 仿开元,制作粗率,铜褐红,径约 2.2 厘米,重约 2.6 克,隶书旋读,多光背,星月纹少见,大样文字逊,“元” 右挑,量略少。天汉元年 “天汉元宝” 较工整,廓平,钱文四字隶书旋读,文字端正。光天元年 “光天元宝”,隶书旋读,光天二字有行书意,背多铸月纹,钱体薄小。王衍继位,乾德元年 “乾德元宝”,背有月纹,隶、真书体,铜质小平,隶书小、真书大,隶书旋读,“元” 左挑,有光背、背月,传有铁钱。咸康元年 “咸康元宝” 制作粗疏,钱文不整,八分兼行书,背常见仰月、星纹。前蜀钱币,见证其兴衰,为研究提供实物线索。
(三)马楚铅铁,钱币有别马楚,偏安湖南,钱币独具特色。马殷受封天策上将军,铸 “天策府宝”,铜、铁皆有,大钱折十,钱文旋读,雄浑大气,“天策” 彰显荣耀,铜质稀少,铁质稍多,为古泉珍品,藏家梦寐以求。同光三年 “乾封泉宝” 铁钱问世,以一当十,围六寸,文曰 “乾封泉宝”,钱文古朴,背有 “天”“策” 等字,或无文,虽锈蚀常见,然规整者亦显精美。马楚铸币,解铜荒、促经济,以铅铁钱笨重留铜于境内,推动贸易,让湖南商业繁荣,富甲一方,其钱币承载着那段经济谋略的传奇。
(四)闽国山海,钱币奇珍闽国,山海之间,钱币文化别具一格。王审知时,闽开元通宝登场,铅质为主,铜、铁辅之,沿用秦制,钱文隶书 “开元通宝” 对读,背有 “福”“闽” 及月纹,代表铸地,王审知时铸钱精良,后质量下滑。永隆年间王延羲铸 “永隆通宝”,材质多样,铜少铅铁多,文字介于行、隶,背有 “闽”、月纹或图案,大铅钱同大铁钱规制,存世极少,铅质尤罕,伪品充斥市场。天德三年王延政建殷国,铸 “天德重宝”,铜铁兼具,铜钱大、小样,面文隶、楷,有 “隶宝” 版,背 “殷” 字醒目,存世稀缺,为五十珍之一;“天德通宝” 与之相仿,更为罕见。闽国钱币,材质多元,工艺独特,是其历史、经济、文化的生动映照。
(五)南汉岭南,恶钱横行南汉,偏居岭南,铸币却争议颇多。刘䶮即位,因铜材匮乏,铸 “乾亨通宝” 与 “乾亨重宝”,多为铅钱,铜钱稀少。“乾亨通宝” 小平铜钱,铸于开国,工艺粗糙,存世寥寥,价格高昂;“乾亨重宝” 有铜、铅,小平为主,铅钱量大质劣,钱文模糊,大小不一,背文繁杂,如 “邕”“邑” 等,含义难明。南汉官方借此搜刮民财,规定城内用铅、城外用铜,违者严惩,百姓苦不堪言,经济秩序混乱,其钱币成为统治者贪婪的见证,为后世所诟病。
五代十国钱币的后世影响与收藏价值五代十国的钱币,恰似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唐末的余晖,一头开启宋元的新程。其在形制、工艺、钱文等多方面为后世铸币提供了蓝本。北宋初期钱币,诸多方面都有五代影子,如 “对钱” 形式,南唐率先试水,宋时则发扬光大,成一代特色;周元通宝的精良工艺,也为宋钱注重品质奠定基础。从文化角度看,这些钱币承载的历史记忆、政权更迭信息,是华夏文明传承脉络里不可或缺的节点,让后人能触摸到千年前乱世的温度。
于收藏领域,五代十国钱币更是熠熠生辉。它们因乱世纷争、政权短促,存世量大多稀少,诸多珍品位列 “古泉五十名珍”。如 “大齐通宝”,存世两枚的神秘,引得历代藏家倾尽全力追寻;“开平通宝” 孤品之尊,承载后梁开国风云,价值难以估量。每一枚钱币的成交,都是一次历史与财富的对话,价格飙升背后,是藏家对那段历史的敬重、对稀缺珍品的珍视。它们不仅仅是金属货币,更是艺术珍品、历史化石,在收藏的舞台上,将五代十国的故事代代传唱,延续着千年前的时代余音,让后人铭记那一段别样的乱世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