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还有轮渡,这个地方曾经是长江上的重要码头,现在繁华远去

你好泸州 2022-11-12 21:43:04

《一路耍》VOL:041期

文字|王木木

图片|王木木

弥陀,曾经是码头(水陆码头)重镇,是泸州到重庆的36个水码头之一;也是长江泸州段,至今仍然保留了客运轮渡的地方。小时候坐船渡河的感受,在这里,你还可以有机会体验。

弥陀,虽然建镇是在1951年,但在明崇祯初年(公元1628年)就有了临街店铺。在宋元之际,这里曾是水军的作战基地。

弥陀的老码头,曾经船只如云。市场上售卖的大米、甘蔗、茶叶、蔬菜...等商品物资,通过码头和集市交易、中转,商船运送货物,在这里停靠,来往的商贩忙忙碌碌,一派繁荣盛景。

到了80、90年代,这里依然有着码头的繁华。

长江,在弥陀这里,因九条龙石滩的阻隔,形成一个大的回水沱,辽阔的水域,成为各种‘河鲜’生长的乐园。

这里的江团、水米子、清波....曾经都是泸州市场上,‘正宗河鲜’的代名词。

以前的泸州,有段时间,属于河鲜‘泛滥’的时代。有极少数黑心商家用水库鱼,丢到长江里面喂养一段时间,再冒充‘河鱼’售卖。但从小就知道‘河鲜’味道的泸州人,怎么可能识别不了这种低劣的手段?

所以,在那个时候,有很多人就专门到弥陀购买正宗的河鱼。

但那时候,买河鱼也要靠点运气。因为那时座机电话都还没有普及,更不要说手机了。买主需要亲自前往码头守候,所有打鱼归来的渔船,只要一靠岸,就会被早在岸边等候的买主团团围住。在打鱼船收获不多的时候,这些远道而来的买主,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满载而归,有的无功而返。

再后面,有了座机电话,喜欢吃河鲜的,可以跟相熟的渔民先说好,如果有新鲜的河鱼,电话通知自己再去,免于白跑一趟。

弥陀的河鲜,远近闻名,老街上,曾经有很多馆子因为做河鲜而生意爆火。

只是,到了今天,江边渔船已经消失,曾经守候在码头边的人群,再也不见身影。

弥陀,有自己的名小吃“风雪糕”。弥陀风雪糕——“雪白如银、油而不腻、香甜化渣”,是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

可能很少有朋友知道,弥陀出名的还有龙凤纸伞,曾经远销全国和东南亚。

以前,弥陀出名的,还有水中坝的西瓜。水中坝,虽然多数是属于合江县的,但因为和弥陀离得实在太近,大家都认为——这里产的西瓜就是弥陀的。在只有老冰棍的年代,每到夏天,大家最想念的,就是水中坝的西瓜。王木木到现在,都记得大家对它的评价:“中坝的西瓜,又甜又沙”。也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种植?

今天的弥陀镇,早已经不是记忆中的模样,只有少数的几条老街,还保留了以前的样子。

新胜街,街口的几盆花草,为老街添了些许生机。在这条街道上,还有少数几户有人居住,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家。老街上,以前的老房子大多已经破烂不堪,有的大门新刷了油漆,虽然大门紧闭,倒也算是旧屋换了新装。

弥陀老街,除了青石板,最大的特点,就是以整片的石滩作为街道。街道两侧的房屋,次第而立,石滩街道,浑然天成。

东胜街,这家影楼的招牌,看上去也有点时间了,这一段街道,还有不少商铺开着,但街上行人寥寥。

从这个十字路口往下走,这一段老街,居住在这里的几乎都是以前的老居民了,这里已经没有商业店铺的存在,正午时分,偶尔从老房子里传出电视播放的声音,和炒菜的声音。

在街口这个小十字路口,一只‘小黄’趴在路中央,出神地望向巷子的另一头。空无一人的街道显得格外安静。

如今的弥陀,只有老街的居民,还住在他们一直生活的地方,昔日的繁华早已远去。

2019年,弥陀由镇改为社区,归属黄舣镇管辖。

在弥陀老街,整片石滩做成的街道上,发现了很多个人工开凿的圆形石孔。

最后,问大家一个问题,有人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2 阅读:24

你好泸州

简介:美食、旅游、风土人文,一个‘不专一、不专业’的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