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当掌柜,20岁闯香港,穷小子靠“抠地皮”狂赚5000亿

香宁社会 2025-03-18 04:23:23

3月17日,据恒基地产官网发布消息称,亚洲前首富、恒基兆业地产创始人李兆基去世,享年97岁。

1928年,广东顺德一家金铺的少东家出生了。这个在家族排行老四的男孩,6岁就被父亲拎进柜台学看金、熔金,12岁他便成了当地最年轻的金铺“头柜”。

只是谁也没想到,这个连小学都没读完的金铺小伙子,日后被称之为“四叔”,他更是凭着“炼金术”成了与李嘉诚掰手腕的亚洲首富,用一生书写了香港商业史的传奇篇章。

一、金铺里的商业启蒙

“炼金师傅偷金?那我就把他的饭碗抢过来!”

少年时代的李兆基的狠劲,在他父亲的金铺里初露锋芒。当他发现雇来的炼金师傅中饱私囊,偷店里的金子时,他既不告状也不抱怨,而是悄悄偷师学艺,硬是把炼金手艺学的比师傅还精湛。

等师傅再次偷金被抓到现行时,他甩出一句:“反正你会的我都会”,直接让老师傅卷铺盖走人。

他这份连核心技术都要攥在自己手里的狠劲儿,成了他日后商战的底色。

1948年,20岁的李兆基揣着1000块大洋独闯香港。当时的香港挤满了躲避战乱的富商,他也在那时盯上了很实在的生意——黄金兑换。

靠着顺德银号世家的基因,他挂单做外汇黄金买卖,愣是在乱世里赚到了他人生第一个百万。

有老伙计回忆:“别人看金用秤,四叔用手掂量误差不过一钱,他这双“黄金手从没有让他吃过暗亏。”

二、地产江湖的“四两拨千斤”

1958年,香港迎来移民潮,30岁的李兆基又一次嗅到了商机。

移民人数越多,需要的房子就越多,于是他拉上冯景禧、郭得胜等7人成立永业公司,干起了当时最土的生意——盖楼。

别人整栋楼卖专宰富豪,他却把楼房“切”成小户型,首创“分层出售+十年分期”,让码头工人、裁缝师傅都能住上楼房。

这种薄利多销的方式直接把香港房价砍了三成,新楼盘像白菜一样被众人抢光。

5年后永业更名变身成新鸿基,李兆基持股30%当上总经理。他们专挑政府低价抛售的烂尾楼,把旧楼拆了重盖,再把小户型卖给普通百姓。

就这样积累了很多资金,到1972年上市时,新鸿基市值已经破亿,但就在这巅峰时刻,李兆基却突然抽身——他要单干。

三、恒基帝国的“土法炼钢”

1975年,47岁的李兆基掏出1.5亿港币创立了恒基兆业。

在商海沉浮几十年,他拥有了异于常人的胆识与谋略。

在香港房地产如火如荼的时候,别人都在抢着拍“地王”,他却带着团队走街串巷收“废纸”——香港政府发给农民的换地权益书。

这些在农民手里不值钱,但李兆基知道,等到政府开发新界时,这些“废纸”能瞬间变黄金。也正是靠着这招“农村包围城市”的做法,他囤下了香港四分之一的农地,成本比拍卖价低了七成。

相比这个,他更厉害的是他的“并楼术”以及他超强的耐心。

在中环黄金地段有栋旧唐楼,他挨家挨户敲门去收购,哪怕只剩一户不卖,他就天天送叉烧饭套近乎。

有一次为了收一栋楼,他苦苦等了十年,直到业主的孙子结婚缺钱,他当场开支票:“拿去摆酒,楼我买了!”

就这样靠着蚂蚁搬家的耐心,恒基在铜锣湾、尖沙咀拼出了十几栋摩天大楼。

四、与李嘉诚“相爱相杀”

李兆基与他同年出生的李嘉诚,既是合作伙伴又是死对头。

1993年,李嘉诚想收购美丽华酒店,却被李兆基截胡了,气得李嘉诚直拍桌子,两个人名字合体的“嘉兆台”豪宅,也从友谊见证变成了讽刺符号。

但最经典的商战发生在2017年,李兆基花了232亿拍下了中环地王建观景大厦,结果李嘉诚反手把隔壁老楼加高到205米,硬是把维港海景挡的严严实实。

等李兆基再花508亿抢下最后一块海滨地皮时,李嘉诚早已套现402亿离场。这出“面子归你,钞票归我”的戏码,被港媒戏称“四叔买风景,超人赚真金”。

五、当了一回“冒牌股神”

75岁那年,李兆基突然宣布要当“亚洲巴菲特”。

他成立500亿基金杀入股市,3年翻倍到1200亿,连日本债券、国企股都成提款机。

但2008年金融海啸让他栽了大跟头,资产缩水三成,从此自称“冒牌股神”。有次被问秘诀,他笑说:“当年买中石油就像买菜,国企上市闭眼买都赚,哪有什么技术?”

但老伙计们知道,他办公室深夜常亮着灯——案头堆满全球投行报告,铅笔在财报数字间勾画到凌晨。

六、

2019年5月28日,91岁的李兆基颤巍巍拄拐宣布退休,恒基集团旗下6家上市公司的总市值已突破5000亿港元。

退休前他豪掷508亿拿下中环最后地皮,明知30年才能回本也要建“面子工程”。

有人说他傻,他却说:“我13岁就明白,钞票会变废纸,但土地永远值钱。”

这个穿旧西装吃盒饭的富豪,把抠门劲全用在生活上,却为汶川地震一捐6亿,在内地建起上千所希望小学。他的理论很“商人”:“捐教育最划算,培养一个人才,能再教十个,子子孙孙无穷尽。

结语:

从金铺学徒到地产天王,李兆基用90年写下另类成功学:少年偷师炼金术,中年巧取换地书,老年豪赌中环地。他像精明的猎手,总在别人恐慌时贪婪,在热闹中冷静。正如他留给年轻人的四句箴言:“刻苦耐劳、先攒本钱、钱生钱、别入错行”——这或许才是真正的“炼金术”。

0 阅读:4

香宁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