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兽独行,牛羊成群”,优秀的人正在偷偷享受孤独

香宁社会 2025-04-03 02:55:51

很多时候,孤独或独处都是让世人望而却步的东西。

就如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逛街,一个人在世上来来往往。没人与之分享喜悦,也没人与之分担忧愁。久而久之,孤独,就成了一个伤感的词。

之所以伤感,是人们总是错误的把孤独、独处与寂寞、孤单之间划了等号。

其实,一直以来。

孤独不等于孤单,也不等于寂寞。

蒋勋曾在《孤独六讲》中说道:“孤独和寂寞不同,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

而当你能开始独处享受孤独时,自我的力量就会开始觉醒,内心会变的越来越强大。

01

学会独处,从戒掉饭局,放弃无用社交开始

饭局一词起源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自古以来,饭桌就承担了仅限于放食物以外的功能,成为了重要的社交场景之一。

不少人认为,在中国,想办事儿,就必须得组饭局。

饭桌上,大家表面上看着是在相聚吃饭,实际上就是社交战场,每一个战场上的人都想从中获得战利品。把正事儿拐着弯地说,坏事儿换着法的说,小心试探,话里藏锋,步步为营。

也有的说,我参加各种饭局和聚会,不是为了办事儿,而是为了认识更多的人,扩充人脉。

可事实却是很扎心,因为人脉永远是同一阶级的互相流动,想要打破圈子的壁垒,实属不易。

影视明星黄渤曾在一段采访里说:“不成功的时候,身边坏人真多;现在成功了,身边全是好人,每一张脸都洋溢着笑容,让人觉得世界美好。”

所以说,要想扩充人脉,不能一味的靠饭局、拉关系。

饭桌上,大家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不代表人家就一定记住了你,认识了你,或者在你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挺身出来帮你。

周国平曾说:“热衷于社交的人往往自诩朋友众多,其实他们心里明白,社交场上的主宰绝对不是友谊,而是时尚、利益或者无聊。真正的友谊是不需要喧闹的。”

真正强大的人,深谙此道理。

所以说,与其花时间与精力,在饭局这种低质量的社交上,去结交一些无关痛痒的朋友,还不如与自己好好相处。把时间花在自我成长与自我提升上面。

鲁迅先生曾说:“猛兽总独行,牛羊才成群。”

当你能静下心来,读书、学习或者学习一门技能。

当你自身能闪闪发光的时候,当你的能力能与野心相匹配的时候,自然就会有很多人想要认识你。

因为这个世界从来都很公平,你的能力有多强,你的人脉才会有多广。

放弃无用社交,努力提升自己,才会让自己熠熠生辉。

02

孤独是自得其乐的独处

庄子说:“独来独往,是谓独有;独有之人,是谓之贵。”

所以,独来独往的人,从某些方面来看,是强者的一种行为处事之道。

曾经有一个叫石悦的年轻人,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

从小学到大学,学习成绩始终是不好不坏,没有其他任何爱好与特长,除了喜欢看史书之外。

当别人在嬉笑打闹,聚会泡网吧的时候,他始终是独自捧着史书在看。

大学毕业后,他考取了公务员,但生活依然很简单。别的同事下班后,组织一些娱乐活动,他依然像在学校时那样,捧着一本史书。

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参加聚会、不泡网吧、不打麻将,也不出去散心,被人认为性格孤僻,是个书呆子。

但他从不辩解,也不在乎。始终是自得其乐的沉浸在读史书的乐趣中。

事实证明,一个甘于孤独的人必定热爱思想,能让旁人看到的形单影只变得充满无限乐趣、充满创意和诗情画意。

因为当一本名叫《明朝那些事儿》的书在网上掀起一阵阵热潮的时候,陆续有很多出版商赶到石悦的单位要与他签订出版合约之时,大家才知道,这个平日里他们口中的毫不起眼的“书呆子”就是网络中大名鼎鼎的当红作者“当年明月”。

后来有记者采访他,询问其成功的经验是什么时,他调侃的说道:“比我有才华的人,没有我努力;比我努力的人,没有我有才华;既比我有才华,又比我努力的人,没有我能熬。”

的确,石悦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努力与坚持。

但更离不开他能在独处时,更好的认清自己,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找到自己的优势后并持之以恒。

复旦大学的教授陈果曾说:“要学会珍惜孤独,因为孤独总在催生思想,灵感是给孤独者特别多的厚爱。思想者千差万别,而他们往往会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思想在孤独中萌动,在孤独中酝酿,在孤独中降生,在孤独中历久弥香。”

当然,一个人在独处时,若只是听歌、玩游戏、刷抖音,那这样的独处毫无意义。

真正起作用,能让自己变的更好的独处是,利用独处的时间,进行自我提升与成长方面的学习,或者对自己过往走过的路,做过的事,进行自我反省,找到不足,吸取经验,有目标有计划地做改变与调整。

因为,独自思考与学习中的进步与积淀,才能让你真的变强大。

03

不合群,是不想和不喜欢的人合群

林徽因说过,真正的淡定,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如果想要衡量一个人内心有多强大,就看他能不能一个人独处。

但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想被贴上不合群的标签,而去融入自己并不太喜欢的圈子。

朋友小C就如此经历了种种。刚刚毕业那会儿,经常面临加班,身心俱疲,下班后就想回家安静的休息,可同事一个电话,他依然会奔赴到聚会的地方,经常喝大,继而影响第二天上班的状态;好兄弟生日Party设在酒吧,哪怕他真心不喜欢那里氤氲的氛围,但为了不扫大家的兴致,也依然坐在吧台前一杯接一杯的喝......

时间久了,他发现,这样刻意的要融入自己不喜欢的圈子的样子,真的好丑。

正所谓,三观不同,不必强融。

因为,无论是爱情,还是工作、生活,永远都是同频的人更能融洽的相处。

在《星月对话》这档节目里,韩雪就提到,她自己其实是非常享受孤独的,虽然独自一人,但并不觉得孤单。而对于外人所说的合不合群,其实完全取决于自己想不想融入那个群,真心想融入的,必定是合群的,不想融入,就是他人看到的高冷的状态。

所以,很多优秀的人,都是如此。

不是他们不合群,而是他们不想和不喜欢的人合群。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他是被养父母领养的一个私生子。

他的母亲在大学未毕业时生下了他,为了继续完成学业,他母亲无法抚养他,就把他送给他的养父母抚养,所以他从小都很敏感、孤僻,不合群。

但是养父母还是很疼爱他,保证会送他读大学。

长大后的乔布斯,其实并没什么变化,因为他与同龄人始终格格不入。

直到多年以后,他的同学都描述他,是一个爱哭又孤独的孩子。

在一次游泳比赛失败后,他会躲到一边偷偷哭泣,因为他与其他的同学相处不来。

但直到他遇到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和他一样不合群,也不爱开玩笑的少年。两人一见如故,相处的非常融洽。

这才有了后面他们一起创立的一个伟大的公司---苹果。

作家刘同曾说:“不合群是表面的孤单,合群了才是内心的孤独,英雄永远是孤独的人,只有小喽啰才扎堆,那些内心不强大的人,才会计较是否合群。”

04

越是优秀的人,越会享受独处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

因为与他人在一起时,我们始终在处于社会化状态。而当你独处时,你才会找到自我,听取内心的声音,才会与自己对话,从而淡定从容的去应对外界的一切纷繁复杂。

在复杂的娱乐圈,很多明星为了不过气,有流量,总会爆出各种花边新闻来博取大众的眼球。

比如哪个男明星和谁暧昧不清了,哪个女明星又整容了之类。

然后与荧屏上的他们,相差甚远,甚至人设崩塌。

但老戏骨陈道明,却是娱乐圈的一股清流。

道可道,非常道;明可明,非常明。

在喧嚣混沌的名利场,他的“非常之明”就是不喜应酬交际,喜欢独处。

在接受杨澜采访时说道:“我一上酒桌应酬就是煎熬,尤其是当一个人喝醉了,一句话跟你说四五遍,一张名片递给你八次时,你就会感到一种窝火,一种愤怒,特别烦。”

他还说:“现在社会都在强调竞争,往往忽略和忘记了独处的美德。”

他喜爱古典文学,家里的书架上摆满了这类书籍,他自幼就会弹琴,也写得一手好字,可谓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

所以,拍戏之后,闲暇之余,他会坐在窗边弹琴,亦或者挥笔作画,有时也会为妻子手工缝制包包,窗外的天空纯净如水,屋内的时光静好,这样的生活,他觉得无比恬静与舒适。

《独处的艺术》中说,独处是一种深刻的成长,是每个人的必修科目。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你只有和自己独处时,才能认识自己,才能看清自己的人生。

独处,可以让我们意识到真正的快乐与外界的关系不大,而拥有洁净、丰富和真我的精神世界,才会更容易面对生活中的考验,从而获得快乐与幸福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就是一场孤独的跋涉,无论人生路上有多少纷繁热闹,我们终将抽身出来,独自细数流年。

愿你看尽人生纷繁复杂,内心依然从容淡定。

愿你孤身也温暖,独处亦清欢。

0 阅读:1

香宁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