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刷新“世界之最”的木结构建筑亮相每座生态建筑都在保护环境

凤凰空间文化 2024-09-12 12:49:09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以及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木材又重新受到建筑师的重视。

最近,美国两个刷新“世界之最”的木结构建筑亮相。

波特兰国际机场(PDX)主航站楼的扩建工程,于8月14日开放,机场拥有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屋顶。

波特兰国际机场(PDX)主航站楼(图源:ZGF建筑事务所)

航站楼屋顶大规模木材结构与机场内的绿洲呼应,让行人拥有在森林中漫步的体验。

木材的使用来自机场附近的小型家族林场、非营利组织等,木材来源可追溯,确保可持续性。

波特兰国际机场(PDX)主航站楼(图源:ZGF建筑事务所)

加拿大MGA建筑事务所发布了一个全球最高的木结构建筑设计方案,该项目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市,一座高达55层的重型木结构摩天大楼是项目核心,一旦完工,它的高度将刷新全球木构建筑高度之最。效果图显示,大楼带有倾斜的屋顶,覆盖着绿色植物。

全球最高的木结构建筑设计方案(图源:MGA建筑事务所)

而作为2025年大阪世博会的总设计师,藤本壮介更打造了日本规模最大的木结构建筑。

2025年大阪世博会总体规划(图源:藤本壮介建筑设计事务所)

大型木结构建筑的不断涌现,彰显着在这个气候变化的时代,可持续和环境的影响在建筑设计、建造和运营中,被赋予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今天的建筑师,应该从一个生态学者的角度看待自己的设计成果,而不仅是站在艺术家或手工艺者的立场。

01

建筑,应该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系统”

一代代的建筑师们,一直在追求生态建筑。

美国现代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建筑作品遵循将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的设计原则,并将其称作“有机建筑”,认为有机建筑就是“自然的建筑”。

赖特作品:流水别墅(图源:Archdaily)

20世纪50年代,建筑师保罗·索莱里(Paolo Soleri)最早提出了生态建筑理念,并于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的沙漠里建造了乌托邦之城——阿科桑地,该建筑被视为世界上第一个生态社区的雏形。

阿科桑地生态社区(图源:designboom)

后来,又有不少建筑师尝试“绿化建筑”,在屋顶、阳台、墙面、架空层、结构转换层、内庭等部位布置绿化,使生活和工作环境融入自然。

绿化建筑(图源:Archdaily)

马来西亚建筑师杨经文,是生态建筑的倡导者和生态建筑理论的创立者,2016年第八届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英国《卫报》称他为“拯救地球的50人之一”。

杨经文认为,所谓“绿色建筑”“生态建筑”,不只是简单地在建筑中加入生物元素和植物而已,而应该从更宏观的角度出发,把建筑视为一个“生命系统”,而不是将其视为一个孤立于大自然外的非生命体。建筑环境必须在生态关系中与自然紧密相连,并成为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杨经文提倡建造被动式低能耗建筑,体现在注重布局、朝向、反射光、遮阳、绿化平台等方面,这最终形成了“生物气候摩天大楼”的概念。

杨经文提倡建造被动式低能耗建筑(图源:《漫画生态建筑》)

2005年完成的新加坡国家图书馆,正是杨经文在生态建筑这一领域努力的经典成果。图书馆被誉为“超级节能楼”,包含了一系列符合生态气候的环保节能设计,比如符合当地生态气候的植被景观、建筑内部采用分区温控系统、选用最佳建筑朝向、使用低碳建筑材料等。

杨经文作品: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图源:百度百科)

后来又出现了一系列生态建筑的典范之作。

像素大厦是澳大利亚首个碳中性办公楼,获得了美国LEED和英国BREEAM最高分。像素大厦运用全新可持续建筑技术,包括集水系统,太阳能和风能的利用等。由植被、遮阳百叶、双层玻璃幕墙及太阳能遮阳组成的彩色建筑表皮,在赋予建筑独特外观的同时,也能起到遮阳和眩光控制的效果。

像素大厦(图源:Archdaily)

丹麦哥本哈根的阿迈厄岛垃圾处理场(Amager Resource Centre,简称ARC),由BIG与SLA建筑事务所合作设计,是可持续发展与创意建筑的完美融合。建筑之上,1万平方米的绿色屋顶提供了生物多样性的城市景观,斜坡下方,旋转炉,蒸汽和涡轮机则将废物转化为清洁能源,可为15万户家庭提供电力供暖。

ARC(图源:Archdaily,摄影:Dragoer Luftfoto)

位于旧金山的苹果新总部大楼,集各种生态建筑设计方式之大成:环形建筑的内圈与外围都是绿色植被;装配式建筑,采用预制清水混凝土弧形板;采用低碳新材料,建筑表皮是弧形玻璃,屋盖是碳纤维材料;采用各种被动建筑措施,屋面铺满光伏板太阳能,自然通风设计减少使用空调的时间,生活用水循环使用等。

苹果新总部(图源:Foster + Partners)

02

生物气候设计,生态设计的理想起点

生物气候设计,指的是在考虑建筑所在地的季节性气象数据和气候的情况下,打造建筑形式和规划布局的方案。建筑的形式应适合当地气候条件,如主导风向、温度、湿度、太阳路径与角度、植物绿化等,这种设计方法为生态设计提供了一个理想的起点和基本框架。

吉隆坡梅那拉·梅西加尼亚塔楼,是杨经文运用生物气候设计方法的集大成之作,这是一座15层高的圆形平面写字楼建筑。通过精密的分析计算,垂直交通系统被设置在东部,平台、百叶等被置于西侧,它们为建筑内部提供了阴凉。每层办公空间均设有空中平台,可以栽种植物形成空中花园。

杨经文作品:梅那拉·梅西加尼亚塔楼 (图源:Archdaily)

2022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迪埃贝多·弗朗西斯·凯雷在家乡建造的甘多小学,除了采用了自身可以很好地散热的黏土砖之外,还在教室上方支起了悬空屋顶,中间用天花板隔开并设置好开口,根据“冷气下沉,暖气上升”的原理,让空气可以自由流动,凯雷还通过设置水平窗户的方式,在空间中形成更完善的“被动通风系统”,让室内更加凉爽。

凯雷认为最好的建筑材料并不是更高级的现代的东西,而是土生土长的黏土和稻草,因为它们才是最适合当地气候的材质。

甘多小学(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

03

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要做出努力

建筑设计的过程,应该从开采原料时就开始了,包括接下来的原料加工、建筑材料制造和运输、建筑的建造及使用,一直到最终的拆除、回收、再利用,再彻底回归自然,不留痕迹地重新整合到自然环境里,才结束它们的生命周期。

要增强建筑的可持续性,需要在其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做出努力。在设计之初,就设想好它们在生命周期结束后的归宿。

比如在巴黎奥运会结束后,新建的水上运动中心将成为“面向未来的城市中心”,场馆内设有儿童水上乐园、包括健身房和瑜伽室的健身中心、攀岩馆和餐厅等,不仅是社区体育活动的重要场所,还将成为法国游泳联合会的训练基地。场馆中的6000个座位中,一半是永久座位,由再生塑料制成,其余的是临时座位,拆除座位后的空间,将用于建造三个板式网球场。

巴黎奥运会水上运动中心场馆(图源:Archdaily,摄影:Simon Guesdon)

巴黎奥运村区域的一些建筑也将转变为2500套永久性住宅,一处学生宿舍,一家酒店,还有办公空间和零售空间,希望彻底改变这个贫穷社区的面貌。

巴黎奥运村(图源:Olympics Paris 2024)

“城市蜂巢”,是一个利用模块化、灵活的和可再利用的方式重新思考未来的项目。以棱长3米的立方体空间作为基本的模块,由可回收金属制成,每个模块都有不一样的功能,包括起居室、厨房、餐厅、健身室、书房、工作室和卧室等,每个模块都可以任意组合在一起形成不同的布局,也可以被拆除回收。通过回收利用,可以在控制建造成本的同时让建筑的寿命得到延长。

城市蜂巢(图源:上海槃达建筑 )

04

生态建筑的智慧,要到传统建筑中去寻找

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寻求人类与自然相融合、万物共生的思想,讲求“天人合一”。

古代营建理论,要求对建筑场地气象条件、地质条件、环境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让建筑能与自然生态共融。

梁思成先生认为,中国人之所以选择木头作为建筑的原材料,是因为古人并不追求“原物长存”,即便修建一座千年不倒的建筑又如何呢?不如在活着的时候悠然地去打理自己的房屋。

中国传统建筑(图源:unsplash)

走进一座古建筑,无论是宫殿庙宇,还是民宅,总能感受到一股清凉。传统建筑之所以是“天然空调房”,与其层层叠叠的飞檐有关,飞檐不仅能营造出壮观的气势,也能在夏天阻挡阳光在正午照入室内,而在冬天,正午阳光又恰能照入房屋的最深处。

飞檐(图源:unsplash)

古建筑常用抬梁式,通过在立柱上架梁,层层上抬,形成坡屋顶,这使得太阳光的热量得以缓冲,比起今天的钢筋混凝土墙面,隔热性能要好得多。

坡屋顶(图源:unsplash)

而中国类型丰富的传统民居,比如藏族碉楼、陕北的窑洞、西南地区的吊脚楼等,也蕴藏着生态设计的哲学,这些传统建筑形式在今天看来仍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图源:pixabay)

南方的吊脚楼,底层架空,这是常见的防潮措施,架空楼板也能让空气自由通过,可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

(图源:百度百科)

陕北的窑洞,利用了黄土高原得天独厚的资源,这一厚重、封闭的建筑形态,兼具隔热和蓄热功能

在自然环境越发恶劣的当下,绿色生态、低碳节能等理念越发被人们重视,传统建筑的设计智慧,仍是我们设计灵感的源泉。

结语

在建筑建造和使用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自然资源,与建筑有关的空气污染、光污染、电磁污染等,大大增加了环境负荷。

因此,建筑业是生态保卫战的重要战场。

(图源:《漫画生态建筑》)

今天,我们不能继续无视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麻木不仁地设计和建造。

如果我们能在设计之初就做好规划,而不是事后才采取补救措施,那就可以摆脱环境被破坏的厄运,拓展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无限可能。

生态建筑不仅是趋势,更是一种责任。

参考资料

《漫画生态建筑》([马来西亚]杨经文 著,[马来西亚] 梁贤德 绘,高慧 译,出版社: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

好书推荐

《漫画生态建筑》

书中介绍了生态系统整合,绿色基础设施,生物气候设计等设计理论,提出了生态设计的主张,解答了生态建筑应该怎么做,即通过设计让建筑环境成为一个有生命的体系,要做到物理生物整合与系统生物整合——对水资源、生态、工程、社会进行统一整合,形成一套完整的生态基础设施。

《生态都市主义》

本书没有拘泥于对城市的起源、发展、演变等枯燥历史追溯和深究,而是放眼未来,用独特的想象力为我们构建了未来生态都市的各种可能途径和技术参考,而这种想象又是紧紧抓住生态都市的主线,建立在生态系统思想的基础上,这正是本书的魅力所在和价值所在。

《藏在木头里的智慧:中国传统建筑笔记》

入围2020年度中国好书,故宫博物院古建部工程师,带你读懂中国传统建筑,学习藏在木头里的智慧。

本书从传统建筑的建造逻辑入手,趣味讲解传统建筑的构造处理、空间设计层次感、听觉设计等。分析建筑随技术发展出现的变化,解构现当代建筑与传统建筑在风格、技术等方面的关联,带您一起领略传统建筑之美,感受华夏建筑中的智慧。

0 阅读:16

凤凰空间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