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嫡庶观念真有影视剧演的那么严重吗?

2025-01-16 09:27:25

不少人因影视剧的缘故,知晓古代嫡庶观念颇为严重这一情况。然而事实上,真实历史当中存在的嫡庶观念,其程度要比影视剧中所呈现出来的严重得多,也就是说,影视剧反映的嫡庶观念相较真实历史是弱化了不少的。

要知道,影视剧中呈现的嫡庶观念不过是为剧情服务罢了。但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嫡庶之间的差别所反映出来的,实则是极为关键的宗族制度,它完完全全就是那森严等级制度的一种具体展现。

在开始讲述古代的嫡庶观念这一内容之前,咱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吧。

在仁寿四年(604年)的时候,隋文帝杨坚着手与相关官员一同商议一件重要之事,那便是要为已经故去的申国公李穆确立继承人的相关事宜。

陇西李氏的李穆,早在北魏时期便追随宇文泰,其间战功赫赫。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他曾在宇文泰身处危难之际出手搭救,故而获赐铁券,能免十次死罪。不仅他如此出众,其两个兄弟亦是佐命功臣。由此可见,当时李家的显赫程度非同一般。

在宇文护摄政期间,李穆遭遇了不小的波折。他的哥哥李远及其子李植企图谋害宇文护,这一事件牵连到了李穆,致使他被贬为平民。不过,李穆并未就此沉寂,很快便得以重新起用。到了北周末期,李穆已官至申国公,还担任着并州总管一职。

在北周大象元年(579年)之时,朝廷设立了四辅官这一职位体系。其中,宇文盛担任大前疑一职,尉迟迥出任大右弼,李穆就职大左辅,杨坚则担当大后丞。待到次年,李穆更进一步,获加官至太傅之位。

杨坚篡周之际,尉迟迥举兵反叛。彼时,李穆面对尉迟迥的拉拢不为所动,反倒选择站在杨坚一方。他把象征天子身份的服饰,也就是那珍贵的十三环金带赠予杨坚,并且暗中呈递表章,力劝杨坚登上皇位。

杨坚登上皇位后,李穆所获回报甚是丰厚。其子孙哪怕尚在襁褓之中,也都被封为仪同。在他的家族里,手持象笏者多达一百余人。不仅如此,杨坚还专门下诏明示:只要李穆不谋反,无论犯下何种罪过,皆可得到饶恕。

李穆的尊贵显赫达到了如此程度,旁人根本无法与之相比,在他的影响之下,其家族也跟着一并兴盛起来,地位不断攀升,就如同水涨船高一般,享受到了诸多因他而带来的荣耀与发展契机。

在这样一个大家族里,继承人的选定遵循的是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当李穆因病离世之时,他的嫡长子李惇已然过世。依着继承的先后顺序,李穆的爵位以及家产理应由其嫡长孙,也就是李惇的嫡长子李筠来继承,而实际情况也正是如此。

李穆于开皇六年(586年)离世。两年后的开皇八年(588年),李筠得以承袭申国公之位。这申国公的头衔李筠一戴便是十来年。到了仁寿初年,李筠的叔叔李浑对他颇有怨言,心怀不满之下,竟暗中指使侄子李善衡将李筠杀害了。

因凶手迟迟未能被朝廷抓获,隋文帝大为恼怒,随即将李家众人全都拘押起来。彼时李筠与堂弟李瞿昙之间存有嫌隙,李浑趁机站出来指证是李瞿昙杀害了李筠,就这样,李浑和李善衡凭借此举,极为巧妙地从这件事情当中脱身而出。

李筠离世之后,申国公这一爵位便一直处于空置的状态。直至仁寿四年的时候,隋文帝就给李穆立嗣之事与臣子们展开商议,而面对此事,各位官员所秉持的态度却是各不相同的。

苏威觉得李筠这人不怎么样,毕竟都出现了骨血相残的情况,所以认为应当把他的爵位给废除掉,这意思也就是申国公这个爵位没必要再保留了。可隋文帝却不赞同这么做,在他看来,李穆那可是开国的功臣,其爵位哪能就这么轻易没了呢。

在另一边呢,申国公这个爵位早就被李浑给盯上了。李浑乃是李穆的第十个儿子,在那个时候,他前头还有好几位哥哥呢。依照嫡长子继承制的规矩,怎么看这爵位和家产都不可能轮到李浑来继承的,可李浑却不这么想,他坚信事在人为嘛。

李浑寻到了自己的大舅子宇文述,然后对宇文述讲道:“倘若我能够袭封的话,那么我会把每年所收赋税的一半都赠予你。”

李浑心里明白,想要袭封着实困难重重。所以他拿出的条件极具诚意,申国公一年赋税的一半可不是个小数目,况且还是年年如此呢。这般丰厚的一笔财富,恐怕没几个人能禁得住诱惑而不心动,基本上没人会拒绝得了。

宇文述作为隋朝名将,且因辅佐杨广夺嫡立下功劳,与太子杨广关系极为密切,面对相关事宜,他自然是没法拒绝的。于是乎,他便在杨广跟前举荐李浑,称在李穆的一众子孙里,就属李浑的能力最为出众,理当被确立为继承人呐。

杨广是通过夺嫡才得以成为太子的,对于李浑能上位一事,他不仅未曾表示反对,心里还打着收买李浑的算盘。就这样,经由杨广一番运作之后,隋文帝最终做出了立李浑为申国公的决定。

李浑获封申国公后,起初依约会将一半赋税分给宇文述,可仅仅给了两年便不再给了。只因那笔财富数额太过庞大,李浑实在舍不得,便就此停了供给。宇文述得知后极为气愤,深感自己遭了欺骗,二人由此产生嫌隙。至于后来李浑及其家人被杀,宇文述在其中可没少起作用,此处就不多说了。

由李浑袭封的事例能够知晓,想要绕过嫡长子继承制来实现袭封是极为困难的。倘若李浑未曾许下巨额财富,要是他的大舅子宇文述并非太子身边的得力之人,再假如太子杨广不是通过夺嫡才登上皇位,那么李浑的袭封之事压根就不可能成功。

在嫡长子继承制的规则之下,嫡庶之间存在明显差别。即便同为嫡子,情况也不尽相同。依照立嫡以长的原则,嫡长子与嫡次子便有着很大差异。虽说他们同父同母,可就因出生先后顺序不同,在继承制的考量范畴内,二者的身份便有了极大的区分。

就拿杨坚来说吧,他身为皇帝,按照惯例,嫡长子杨勇便顺理成章地被立为了太子。然而,杨广同样身为嫡子,却没办法像杨勇那般直接获立,只能凭借施展各种各样的手段去争夺嫡位。

就拿李渊登基这事来说,嫡长子李建成顺理成章地被直接册封为太子。可李世民呢,他战功极为显赫,到了已经封无可封的地步,无奈之下只能担任天策上将一职。若他想要登上太子之位乃至成为皇帝,就唯有通过发动玄武门之变,除掉李建成和李元吉才行。

嫡子相互间已然存在诸多不同之处了,更何况嫡子与庶子之间呢。在古代,嫡庶之间有着极为严格的等级划分。虽说他们的生父是同一个人,可因生母不同,这身份地位便有着天壤之别啦。

在古代,有着明确区分,嫡子是由正妻所生,而庶子则是妾室所生育。妻妾之间以及嫡庶之间的差别,都有着严格的法律条文予以规定。就拿唐朝来说吧,其《唐律疏议》里便特地对户婚制度作了相关记载呢。

在古时,有着明确规定:聘娶而来的可为正妻,妾室可通过买卖获得,婢女属于低贱之人,这三者身份不可相互转变。若将妻当作妾,或将婢当作妻,会被判处两年刑罚;把妾、客女当作妻,或者让婢成为妾,要判一年半刑期;已有妻室还再娶妻,判一年刑,且判刑后需恢复原有状况。

影视剧以及小说里常出现的宠妾灭妻情节,在现实中是绝无可能发生的。要是真出现这样的情况,那可就是触犯法律的犯罪行为啦。要知道,法律是坚决维护妻子的合法权益的,而妾和婢呢,压根就不在法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她们压根儿就称不上是一个家里的当家之人,命运全然掌控在正妻那儿呢。就说那所谓的后宅里的纷争吧,妾室可占不到啥优势哦。毕竟她们都得在正妻手底下求生存,又怎会大张旗鼓地去争斗呢?

法律不允许妻妾之间相互转换,其目的在于确保嫡庶有明确的分别。也就是说,之所以在法律层面作出这样不允许转换的规定,就是为了切实保障能将嫡出与庶出清晰地区分开来,维持相应的身份差别秩序。

唯有正妻所生之子方可称作嫡子,而妾室诞下的则为庶子。在继承权方面,嫡子尤其是嫡长子拥有优先权利。或许有人会有疑问,要是没有嫡子存在,是否能直接立庶子呢?答案是否定的。倘若正妻未曾生育子女,那得一直等到正妻年满五十岁才行。

换而言之,倘若正妻直至五十岁都未曾生育子女,那么便能够将庶子立为嫡子。而在这种情况下,同样要遵循选立长子的规矩,也就是庶长子。要是有人违背了这一原则,是会被判处一年刑期的。

在继承事宜方面,若嫡子出现去世或者患有罪疾的情况,是有相应规定的。具体而言,要先立嫡孙;要是没有嫡孙,就按顺序立嫡子的同母弟;若不存在同母弟,那就立庶子;没有庶子的话,再立嫡孙的同母弟;若其同母弟也没有,便立庶孙。曾孙、玄孙以下也依此为准。

唐朝有着关于户婚方面的法律规定。实际上,其他朝廷在这方面的法律规定虽可能存在些许差异,不过其基本走向是相同的,那就是要确保正妻拥有合法地位,严格区分妻妾,同时保证嫡长子继承制得以施行,做到嫡庶有别。

从根本来讲,其目的就是捍卫自西周初期便已形成的、以嫡长子继承制作为核心的宗法制度,以此来维系社会秩序。在此种前提之下,要说妻妾之间以及嫡庶之间存在着难以跨越的巨大差距,那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固然,律法中对此有着严格规定,可真到实际执行层面,嫡长子继承制往往伴随着残酷血腥的一面。就以帝王之家为例,事实上真正由嫡长子继承皇位的情况并非很多,其间的夺嫡争斗极为激烈,可谓是波谲云诡、残酷非常。

皇位所具备的吸引力实在是太大了,正因如此,皇室成员们为了它展开了殊死搏斗。像杨广、李世民、朱棣,他们皆是通过这样残酷的争斗才得以登上皇帝之位的。而在清朝时期所发生的九龙夺嫡事件,其激烈程度更是超乎想象。

毋庸置疑,在某些特定时候,部分君王并不遵循嫡长子继承制,时常做出废嫡立长之举。而这样的行为往往会引发动乱,在先秦时期,此类例子可谓俯拾皆是。也正因如此,到了后世,嫡长子继承制愈发受到重视,被摆在更为重要的位置上。

0 阅读:73
评论列表
  • 2025-01-16 12:36

    如果嫡庶分的那么清晰,那么还要生庶子干嘛?生仇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