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涓追击孙膑于一棵树下,看到树上写着8个字,留下6个字拔剑自刎

2025-01-13 14:23:28

在春秋末期的时候,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自此历史的车轮便驶入了战国时期。而在这诸多诸侯国当中,魏国凭借着李悝所推行的变法举措,得以率先崛起,一跃成为战国时期的首个强国。

不过,魏国的强盛仅仅是昙花一现,并未延续太长时间。而致使魏国从兴盛走向衰落,有一个极为关键的人物,此人便是效力于齐国的著名军事家孙膑。

从大的层面来讲,这分明就是魏国同齐国之间展开的一场较量;而要是从相对小的角度去看呢,其实也就是孙膑个人所进行的一场复仇行动啦。

早年,孙膑与庞涓一同研习兵法,他俩乃是师兄弟,在共同学习的那段日子里,彼此相处得还算和睦融洽,情谊满满。然而好景不长,待庞涓后来出任魏国将领之后,曾经的那种关系便发生了改变,往昔的一切也都随之不同了。

庞涓心里清楚孙膑要比自己厉害得多,在孙膑尚未下山之时,庞涓便主动向孙膑发出邀请,希望他能到魏国来。孙膑一想到如此一来又能够和师兄庞涓相聚了,内心满是欢喜之情。

然而,他无论如何都未曾料到,当自己满心欢喜地抵达魏国后,本以为心中的理想马上就能实现了,可谁能想到,这时候才发觉,悲剧其实早已悄然埋下了伏笔。

庞涓因嫉妒孙膑的才能,担忧其日后要么成为自己最强劲的竞争者,要么变成最可怖的敌人。为此,庞涓耍弄手段,残忍地斩断孙膑两足,又在其脸上刻字,如此一来,便将孙膑进入官场的路给彻底截断了。

庞涓给孙膑好好地上了一课,这一课足以让孙膑终生难忘。倘若孙膑只是个寻常之人,遇上这般遭遇,大概率会从此窝在家里,消沉度过一辈子吧。可孙膑又怎会如庞涓所愿,就这么一蹶不振呢?

他设法见到了前往魏国出使的齐国使者,并成功说服其把自己带到齐国。待孙膑抵达齐国后,迅速赢得了齐国将军田忌的信赖,而田忌随后又把孙膑举荐给了齐威王。

齐威王时常就兵法方面的事宜向孙膑虚心求教,随着时日的推移,他对孙膑愈发敬重,久而久之,便将孙膑视作了自己的授业之师,在兵法研习等诸多方面都以师礼相待孙膑。

公元前354年,赵国邯郸遭魏国包围,于是向齐国与楚国求救。齐威王为此特地召集大臣们一同商议救援的事儿。当时,大臣们各有看法,一部分人觉得没必要去救援赵国,而另一部分人则坚决主张应当对赵国伸出援手。

最终,齐威王下达了相关命令。他安排其中一路齐军瞅准时机,前去对魏国的襄陵展开围攻行动;同时,又指派另一路齐军迅速出发,去对赵国实施救援之举,以此来应对当时的局势。

率领齐军负责救援赵国的是田忌与孙膑。其实最初齐威王是打算让孙膑出任主将领兵前往赵国救援的,然而孙膑却表示:“我是受过刑的人,不适合担当主将之职。”

于是孙膑出任军师一职,在带有帐篷的车中谋划布局。彼时主将乃是田忌,他俩率领着军队来到了齐国与魏国的交界之处。田忌本打算径直前往赵国,同魏军展开战斗,然而孙膑却说道:

大凡要解开杂乱纷繁的丝线,不可紧握拳头蛮干;劝解争斗之人,不可参与搏斗。应抓住关键,攻击其虚弱之处,待其形势受阻,自然就会化解纷争。如今梁国与赵国相互攻伐,精锐兵力必然在外耗尽,国内只剩老弱疲惫之人。您不如领兵迅速奔赴大梁,占据其交通要道,冲击它空虚之处,对方必然会放弃攻赵而回来自救。如此一来,我们便能一举解除赵国之围,同时还能让魏国疲敝而从中得利。

广为人知的“围魏救赵”之策便是如此。那时,田忌采纳了孙膑所提建议,一方面安排兵力佯装去攻打平陵,借此吸引魏军的主要力量;另一方面则派遣军队径直开赴魏国的都城大梁,其目的在于激怒庞涓,进而促使庞涓率领魏军回师救援。

与此同时,田忌安排了部分士兵前去和魏军展开交战行动,在交战过程中,特意佯装出实力不济的样子,有意暴露出种种弱势表现,目的就是为了让魏军滋生出轻敌的心理,从而放松对其的警惕。

围魏救赵这一策略,可是孙膑特意依照庞涓的性格特点所制定出来的。而后续的发展情况也充分表明,孙膑对庞涓着实了解得极为透彻,真可谓是把庞涓方方面面都研究得清清楚楚了。

果不其然,就如同孙膑所料想的那般,庞涓率领着军队往回撤向大梁。在回撤的路途之中,庞涓一路走,还一路不断地丢弃军中的辎重,让部队轻装简行,只为能以最为快捷的速度赶回大梁。而最终,他们在桂陵这个地方,遭遇了在此早早设下埋伏的齐军。

魏军遭遇惨败,主帅庞涓也被擒住了。孙膑与庞涓本是师兄弟,而此次乃是他们头一回在真正的战场上碰面交锋,最终的战果是孙膑获胜,也算是稍稍出了一口恶气,报了以往的仇怨。

为何会说只是小小报了一下仇呢?庞涓仅仅是被擒住罢了,并未被杀掉,而且还完完整整回到了魏国,依旧当着他的大将军呢。跟孙膑所历经的那些遭遇相比,这实在算不上什么,要知道,孙膑迟早是会取庞涓性命的。

庞涓与孙膑不同,庞涓可以毫不迟疑地直接对孙膑痛下杀手。然而孙膑却并非如此,他行事会周全考量各方面因素,非要等到一个极为恰当的时机,才会出手将庞涓置于死地。

这一契机出现在距离桂陵之战过去13年之后的时段。

公元前342年的时候,韩国与赵国联手对魏国发起了攻打行动。面对这一局势,韩昭侯赶忙向齐国寻求援助。而齐国这边,派出前往应对此事的仍旧是田忌以及孙膑二人。

当年孙膑压根儿不用费心去重新制订作战计划,直接就把之前“围魏救赵”那一招给搬了过来,搞了个“围魏救韩”呢。随后,田忌和孙膑便带着兵去围攻魏国的首都大梁啦。庞涓得知这一情况后,赶忙回撤,赶去救援大梁咯。

最终,齐军依旧朝着西边持续行进。庞涓见状,便率领军队在后面紧紧追赶。就在这时,孙膑对田忌说道:

三晋的士兵向来悍勇,且瞧不上齐国,认为齐军怯懦。善于作战之人会顺着这种形势加以引导来取胜。依照兵法,急行百里去争利,会使上将受挫;急行五十里去争利,军队只有半数能到达。可让齐军进入魏国地界时筑十万个灶,第二天筑五万个灶,第三天筑三万个灶。

魏国一直以来都极为强悍且勇猛,对齐军很是轻视,觉得其不足为惧。而齐军在各个诸侯国之间向来给人一种胆小怯懦的印象。在作战之时,恰恰能够充分利用魏军的这种看法以及齐军给外界的这种固有印象来谋划布局。

田忌听从了孙膑的建议,在朝着西边进军的路途之中,不停地减少炉灶的数量。庞涓得知这一情况后,显得格外高兴,还说道:“我本来就知道齐军胆小怯懦,进入我国境内才三天,士兵逃跑的就已经超过半数啦。”

庞涓眼见齐军数量日益减少,一心想着要快点追上他们。于是,他干脆把步兵抛下不管,仅仅率领着轻装的精锐部队,日夜不停地朝着齐军离去的方向火速追击而去。

在另一边,孙膑对庞涓的行程展开了估算。经过一番推算,他心里已然明了,庞涓在当天晚上便能够抵达马陵这个地方。

孙膑为庞涓选定的身死之所便是马陵,此地道路狭窄局促,两侧又多有阻碍与险要之处,实乃设伏兵的绝佳之地。

孙膑安排了一万名擅长射箭的士兵,让他们埋伏于马陵道的两侧。接着,他还吩咐人去寻觅一棵较为醒目突出的大树,把大树的树皮砍去,使得里面的白木显露出来,最后,在这棵树上写下了八个大字:“庞涓死于此树之下。”

在完成了一系列相关准备事宜之后,孙膑便和众人定下了这样的约定:倘若在夜晚之时,能够瞧见树下有火光闪耀起来,那么众人便要即刻一同发力,将手中的箭全部射出去,做到万箭齐发。

果不其然,等到了晚间时分,庞涓一路追到了马陵这个地方。他一眼就瞧见了那棵有特别之处的大树,其部分树皮已被砍去。再仔细一看,大树上好像还有字呢,于是庞涓赶忙吩咐手下人点起火把,好把树上的字照得清楚些。

庞涓尚未将那上面的八个大字读完呢,齐军这边已然万箭齐发。一时间,魏军阵脚大乱,士卒们纷纷相互逃窜开来。庞涓心里明白,自己这是又一次着了孙膑的道儿了,并且他心里清楚,就这一回,自己是必死无疑了。

庞涓望着眼前那一片混乱不堪的局面,缓缓拔出了腰间的佩剑,随后毅然决然地挥剑自刎。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仅仅来得及道出六个字,那便是:“遂成竖子之名。”话语中透着无尽的不甘与悔恨。

没错,庞涓死去之后,齐军趁势展开追击,并且成功俘虏了魏国的太子申。通过这一场战役,孙膑的声名得以传扬至天下各处,其威名自此远播,被众多人所知晓。

庞涓之所以当初斩断孙膑双足,还在孙膑脸上刻字,其目的就是企图彻底断绝孙膑能够名扬天下的任何可能,就是不想让孙膑有一丝一毫在世间扬名立万的机会呢。

然而历史常常呈现出这般情形,庞涓的所作所为反倒激起了孙膑那昂扬的斗志。孙膑凭借着超乎常人想象的坚毅,彻底扭转了自身的命运轨迹。历经数年精心谋划,他最终得偿所愿,既成功报了仇,又踏着庞涓的身躯,声名远扬于天下。

魏国在历经桂陵之战以及马陵之战以后,其强国地位一落千丈。曾经在战国时期稳坐第一强国宝座的它,经此两战的重创,已然被拉下神坛,自此沦为了二流强国,在诸侯纷争的局势中,不再拥有往昔那般的绝对优势与强盛姿态。

要是庞涓在当年把孙膑邀请到魏国,让师兄弟二人一同为魏国效力,那最终的结局是不是就会和实际发生的大不相同呢?不过呢,这终究也只是一种设想罢了,只能在脑海里想想而已。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