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的心头好,却流落海外一百多年,这件国宝的归途太曲折

司马朗谈文化 2023-03-14 09:17:04

1744年冬天,北京皇宫内的小太监在《清宫档案》里记载了几句话,大致意思是:皇上刚得一个从御窑厂进贡来的瓷器,喜爱异常,造办处速速赶制一个木质底座,好用来搁着这件器物。当时正值唐英任督陶官,这件瓷器无论是工艺还是审美水平,都可以算是乾隆时期御窑中的佼佼者,万里无一。

它就是我们今天文中的主人公,全名叫“外洋彩内青花镂空花果纹六方套瓶”。

话说造办处5天后赶制出底座,这件瓷瓶就被搁在了圆明园,一放就是116年,历经清代四位皇帝。历史的车轮转到1860年,八国联军冲入北京城,一顿烧杀抢夺踏平圆明园。咸丰皇帝落荒而逃,圆明园里数不尽的奇珍异玩被这些外国的强盗们瓜分殆尽。

火烧圆明园后的第二年,一艘货轮停泊在英国的布里斯托港。满满的一船来自圆明园的珍贵文物,被英国著名的富二代“阿尔弗雷德”全部以盲盒的方式买入,所有买来的瓷器都被他放在了自己的一处宅邸中陈列观赏。

虽然他是英国人,却给自己的这处房子起了个中国化的名字,“放山居”。而起这名字的原因无他,只因这栋建筑内,摆满了几乎全是从中国运去的瓷器!

当时这批珍贵文物的富二代买主非常“热爱”中国艺术品,他的父亲,是英国乃至欧洲的首富,家族经营纺织生意,据记载他所收藏的中国艺术品几乎全部来自圆明园。而这些文物的卖主,是当时英国公使的秘书,名叫洛赫。他将从圆明园掳来的大量文物打包装箱,通过海路运回英国。

时间一晃来到2000年,不知何种原因,这件国宝级瓷瓶突然出现在了香港苏富比拍卖预展上。时任北京市文物公司总经理的秦公先生得知此事,筹谋将国宝买回国内。虽距离开拍仅剩几天时间,但秦公迅速联系上级部门,特事特办,在拍卖会的前一天终将各项事宜落定。

2000年5月2日下午2点20分,本件瓷瓶开拍,各路买家频频举牌,竞争激烈异常,最终北京市文物公司以1900万的价格力压群雄,终于把国宝买了回来。

但造物弄人,在拍卖会结束的第八天,国宝还未运回北京,秦公先生积劳成疾,心脏病发去世在工作岗位上,一路奔忙的秦公终未见上这件国宝一眼。

如今在首都博物馆新馆的陶瓷精品展厅,这件瓷瓶向每一位参观者讲述着国宝归来的故事,也时刻警醒着世人。

0 阅读:0

司马朗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