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瓷器上的人物画片?看图知典故,详解经典人物纹饰(三)

司马朗谈文化 2023-02-26 08:53:05

铜雀台比武

画片特征:一人身穿朝服站立高台上是曹操,台下数名将士或策马扬鞭,或手持兵刃立于一旁。画片中的铜雀台大多是简易的一个台子,只为绘画方便,实际上,它要雄伟的多。

典故:东汉末年,曹操官拜丞相后,为昭示权威,修建铜雀台。某日于铜雀台宴请群臣,宴会中召集大家比试弓箭,让近侍将一件红锦袍挂在垂柳之上,下设一箭垛。传令“有能射中箭垛靶心的,就赏赐树上的锦袍,以此展示自己的武威。

陶渊明爱菊

画片特征:纹饰中一老者或站或坐,手持菊花,或目视身前菊花。也有的画片中绘一个手持菊花的幼童。总之老者和菊花是此画片必备的两个要素。

典故:陶渊明年轻为官,宦海浮沉后,看破了官场的尔虞我诈,极度厌恶。后归隐山田,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喜爱菊花的高洁品质,以物抒怀,在山野中一边劳动一边读书写作,即使老年穷困潦倒,也不为钱权所动。在获得了尊严的同时,亦流芳百世。

西厢记

画片特征:由于西厢记剧情较长,经典情节颇多,瓷器画片绘制的题材也很多,慧明寄书、张生闹斋、老夫人拷问红娘(莺莺侍女)、长亭送别等等,篇幅有限,以后我单开文一篇尽量全面详解。

典故:《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所著杂剧。全剧讲述了书生张生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众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王实甫思想先进,通过文学作品反对封建礼教和包办婚姻制度。说句题外话,王实甫《西厢记》的原作手稿现在仍存世流传,是元曲原作孤本。

锦香亭

画片特征:一亭台匾额上书“锦香亭”,草木背景中两女子(一主一仆)花园中游览,一男一女邂逅(陈圭与孟月梅)。

典故:元曲作家王仲文的《孟月梅写恨锦香亭》,唐代玄宗时期,书生陈圭到孟家花园游览,邂逅孟家小姐月梅,两人一见倾心私定终身。后因安禄山谋反起兵,二人失散,陈圭进京中了进士,月梅被卖郭子仪宅做了歌姬,几经辗转,最终二人团聚。

三娘教子

画片特征:画片中一女子,一孩童。女子为三娘王春娥,孩童是倚哥。

典故:明代一人叫薛广,娶了一妻两妾(排号一二三娘)。离家经商的他让朋友帮忙带500两银子回家,不料朋友见财起意,贪下了银两不说,还谎称薛广已死。家里人听闻噩耗,不堪生活贫苦,大娘二娘相继离家,扔下仆人及幼子。虽然孩子非三娘所生,但她对孩子视如己出,含辛茹苦将其养大,后来考取了功名,而薛广也荣立军功并最终找到母子。

周亚夫屯兵细柳营

画片特征:周亚夫身着甲胄端坐军营,武将模样。文帝身穿长袍站立,身边跟随仆从,画片背景有柳树。

典故:出自《史记》的《周亚夫军细柳》,讲述了周亚夫驻扎在细柳营时汉文帝前去慰问的故事。汉文帝到达军营前,让士兵打开城门,守军士兵却高喊“军队中只服从将军,不听从天子”不给开门,后通报周亚夫,文帝进入军营后,周以铠甲着身,不行跪拜只以军礼相见。文帝感慨周亚夫的忠于职守和敬业精神,感叹:此真将军矣!

1 阅读:40

司马朗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