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前,英国人为了与中国通商究竟有多拼?

松鼠读书笔记 2022-09-15 01:26:52

在鸦片战争前,英国为了和中国通商。其君王一共给万历皇帝写了五封信,并发动了一场小规模战争。

一、第一封信

公元1583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给万历皇帝写出了第一封信,表达了与中国通商的愿望。

当然,这个时候的伊丽莎白并不知道明朝皇帝是谁、年龄大小、甚至是否婚配,但出于通商的强烈愿望,她依然将信寄出。

信的部分内容如下:

“蒙神恩典的英格兰,法兰西及爱尔兰女王伊丽莎白,致伟大、强大以及不可战胜的中国皇帝:

呈上此信者乃吾国忠实臣民约翰·纽伯莱,得吾允许前往贵国旅行。愿陛下待之如宾,况其无害贵国,有利贵民。

窃以为:我西方诸君王从相互贸易中所获得之利益,陛下以及贵国臣民均可获得。此利益在于输出吾人富有之物及输入吾人所需之物。

我等天生为相互需要者,吾人必须互相帮助。

望陛下能同意此点。

如陛下能给予吾人在贵国贸易中之特权,吾人将永不忘陛下之功业。吾人亦将图报贵国。

望陛下能恩准吾之请求。

愿上帝保佑陛下!

耶稣诞生后1583年,我王在位第25年,授于格林威治宫。”

需要注意的是,在这封信中伊丽莎白自称“法兰西女王”。你一定会好奇,为什么会这样?

其实这是因为英法百年战争就是一场争夺法国王位的战争。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去世,由于查理四世没有子嗣,于是王位便由他的堂兄弟腓力六世继承。但是英王爱德华三世却认为自己是查理四世的外甥,比腓力六世更有资格继承法国王位。所以当腓力六世继位之后,自然引起了英王爱德华三世的不满,并最终导致百年战争的爆发。

最终英国输掉了战争,但英国国王却一直以法国国王自居。直到法国爆发大革命成立了共和国后,英国国王才放弃这一头衔。

送信人约翰·纽伯莱是一名英国商人,但纽伯莱到达霍尔木兹海峡附近的时候被葡萄牙人逮捕,押送到印度的果阿。最后据说是死在了印度,第一封信未能送到中国。

二、第二封信

不死心的伊丽莎白又在1596年给万历皇帝写了第二封信,由本杰明·伍德上尉护送。但他此次出行的目的地是西印度群岛,所以这封信依然没有送到,并神秘地消失了。

直到1978年,一支探险队在大西洋海底打捞出一艘沉船才发现这封信。

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她是历史上第一位访华的英国君主。

她将这封信作为赠礼,送给了中国。

伊丽莎白二世在送这封信时说:“390年前,这封信未能到达你们这个伟大而美丽的国度。今天,终于由我本人平安地送到了,我为此感到由衷地自豪。”

三、第三封信

1602年,伊丽莎白女王给万历皇帝写了第三封信。

在第三封信中,女王说到:

“我们通过很多人得知,陛下是一位伟大的君主,并且善待远方的陌生人。这促使我们去发现一条两国之间更近的道路。

为了方便交流,我们已经派了很多人前往北方探索。很多船只没有回来,音讯全无。也许是受到了封冻的大海和难以忍受的严寒所拦阻。

但是,我们愿意再次尝试。特委派乔治·韦茅斯前往贵国。请予以接待。”

很遗憾,这封信依然没有送到。又被送回英国,并保存至今。

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后,她的继任者詹姆斯一世又给万历皇帝写了两封信,但是仍然没有送到。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官员向伦敦报告说:“没有一个中国人,敢于翻译或转运这封信,该国法律对于这种人是处于死刑的。”

中英之间的交流就这样中断了,直到1637年中英之间爆发第一次战争!

1636年4月16日,英国船长威德尔带着查理一世的训令,率领4艘战船和2艘轻帆商船前往明朝的澳门寻求贸易。

8月8日,这支船队抵达虎门亚娘鞋岛(今威远岛),准备采购中国商品。但因英国方面不听明朝政府训诫,擅自对广州河道进行勘测,明朝炮台开炮还击!

为完成英王交待的通商任务,威德尔挂起白旗暂时撤退,并派人前往与明朝政府沟通。表明自己是前来通商而非开战,广州方面允诺六天后发放通商许可!

但傲慢的英国人等不及六天,三天后再次派遣船只进入广州水域测量,明军炮台果断开炮回击。

故意挑起事端的威德尔当即下令降下白旗,升起军旗开始反击。经过激战,英军攻入亚娘鞋炮台,缴获30门明军火炮。

这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中英战争。

事后,为避免彻底与明朝交恶。英国像广州政府赔偿了2800两白银,广州政府则允许英国人上岸交易,购买像糖、丝绸、茶叶、瓷器、金器等大量商品。

双方还签订了条约,英国每年向明朝政府上交20000两白银、4门铁炮和50支火枪。明朝政府则允许英国商人在中国居住、经商。

这是历史上第一份中英条约,虽然是非官方的。

0 阅读:31
评论列表
  • 2022-09-15 08:05

    现在自媒体怎么了?1987?

    松鼠读书笔记 回复:
    认真看

松鼠读书笔记

简介:每晚8点准时分享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