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260毫米重型迫击炮,法国施耐德专门为意大利设计的武器

南极军武 2024-12-09 21:39:30

20世纪初,欧洲局势日益紧张,意大利也在为战争做准备,当时意大利虽是列强之一但工业实力确实垫底的那个,尤其在重型火炮的研制和大规模量产上不如英、法等国,这一时期的意大利走上了“万国造”路线,先后从不同国家购买大炮。在1910年,法国施耐德公司着手为意大利研制一款260毫米重型攻城炮,起初命名为Mortaio da 260/9S,后来意大利将自行生产的简化版本加上M16后缀,16意为1916年研制成功。

法国原版火炮其实应该划分为榴弹炮,但意大利将它称为迫击炮,可能是该炮射击仰角很高以及炮管倍径较小的原因。该炮战斗重量约12000千克,10.5倍径的炮管安装在钢制箱式炮架上,炮架上安装了助锄,炮轮为带钢圈的大直径木条辐轮,火炮安装了液压气动反冲装置,行军时需要将炮管拆解下来单独运输,牵引速度在6~8千米/小时。

火炮发射分装弹药,炮架左侧安装了一部小型起重机吊装炮弹和发射药,炮管俯仰角度在+20°~+65°,射界总共6°,炮管需要降低到20°仰角才能装填炮弹,后膛使用施耐德常用的间断螺纹炮闩闭锁,火炮正面安装了炮盾为炮兵提供保护。

该炮发射3种类型的榴弹,重量都在220千克左右,炮弹出膛速度350米/秒,最大射程9.1千米,持续射击时射速为12分钟一发,爆发射击也能达到2分钟1一发。220千克重的榴弹在一战期间很有效,除了那些永备要塞工事,大部分前线防御设施经不起它轰击。

意大利安萨尔多和维克多-泰尼(奥托梅拉的前身)获得法国授权自行生产260毫米火炮,不过意大利自产的M16做了少量改进,火炮射界增加到了左右各6°,战斗时炮轮需要拆解,直接用炮架做支撑,牵引行军时不必拆解炮管单独运输,只需要将炮管向后缩回,把一对额外的钢圈木辐轮安装在炮架上做支撑,然后就能用一辆大功率的牵引车整炮牵引,这有利于火炮快速部署和撤离。

M16重迫击炮服役后成为意大利陆军的主力重炮之一,每一个重炮连装备4门M16,它们参与了与奥匈帝国陆军的战斗,奥军曾缴获过该炮。M16在一战后仍在服役,有一些火炮被提供给西班牙参与了西班牙内战,二战爆发时意大利陆军边防部队手中尚有一些M16在役,它们在1945年退役。据称法军在一战期间使用了少量施耐德原版火炮,德军在1940年法兰西战役后找到了一些火炮并把它们重新命名为26cm Mrs 582(i),但没有关于该炮的使用记录。

4 阅读:354

南极军武

简介:南极军武,简单讲点不太热的军武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