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本名张才,生于明万历年间的苏州。他从小就显示出惊人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不到10岁就能熟练使用古文阅读典籍。然而金圣叹博览群书的兴趣不仅止于儒家典籍,更喜欢民间文学如《水浒传》、《西厢记》等通俗小说。
因反感科举,他三次参加考试都故意荒唐发挥,结果被拉入黑名单。一怒之下,金圣叹参加下一场考试认真对答,轻松夺魁。众人对他又爱又恨,既羡慕他的才华,又不满他的傲慢。
金圣叹并不在意世俗眼光,自娱不倦。他选择著书立说,将心得悉数发表,引来众多读者朝拜讲学。一时间,推崇金圣叹的“金圣叹热”席卷天下,就连当权的满清顺治帝也大加赞赏。
然好景不长,1661年,金圣叹卷入一场风波,遭牵连处死,只得以请命于刽子手,请求优先斩首。事情要从头说起。
那一年,苏州知县滥用职权,加重捐税,导致本地百姓生活艰难。愤懑难平的民众决定趁巡抚前来吊丧之机集体控告贪官。他们起草了一封状子,拉上当地最有威望的金圣叹前去呈上。只是巡抚与贪官勾结,不但无意惩治贪官,还将金圣叹等人囚禁,诬以大不敬之罪,判以斩刑。
狱中多日,金圣叹不改风骨,反倒抚掌大笑,表示他平生最怕的就是受刑之痛,若能速死无疼,那就是莫大的慰藉。临刑前一天,他的儿子前来探监,两人隔着牢栏告别。金圣叹让儿子记住,莲子心中苦,梨儿腹中酸,这幅对联,寓意父子天人永隔之痛。
第二天上刑场,金圣叹悄悄告诉刽子手,要给他200两白银,让他第一个斩杀自己,钱就在他耳朵里。刽子手闻言大喜,立时照做。谁知砍下的不是银票,而是两个字条,上书“好”“疼”。
聪明的金圣叹在生命的最后,又戏弄了人一回,可见他潇洒诙谐的个性至死不变。金圣叹一生多彩绚烂,是个真正的传奇。
他虽然从不拘一格附和主流,但对文学艺术的开拓积极进取。他认为文字应当贴近生活、贴近民众,所以从青年时期就致力于发展白话文,开启了中国白话文学的先河。金圣叹还具有很高的文学创作天赋,他的词作楹联绘画都备受好评。但他性格乖张,经常拒绝上门求诗画的贵客,却悄悄送字画给路边乞丐。
金圣叹认为应该打破陈规,让文学走向民众。所以他的失败也成就了他文学上的成就。这一切都显示出金圣叹独特个性的一面:敢于不同、乐于诙谐。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
金圣叹学贯古今,思想独立,鲜明批判,在当时的统治阶级眼里是个难以驾驭的异端。他虽然生前多舛,但他开拓新思路、崇尚白话文的贡献终被后人认可。胡适甚至称赞他是“大怪杰”。
一个才华横溢而不拘一格的文人,就此辉煌谢幕,留下耀眼的精神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