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1948年末,解放战争胜负已明。辽沈战后,东北野战军迅速整备,秘密南下。至11月29日平津战役打响,北平国民党军已被重重包围,形势危急。
历经两月激战,傅作义军损兵折将,于历史转折之际,他顺应大势,下令麾下部队撤出北平,接受改编,为这座古都迎来和平曙光。
北平和平前夕,城中地主豪绅纷纷寻觅逃离路径,企图远离大陆。他们认为,唯有香港、台湾才是避难的“最佳港湾”。
胡同深处,韩家灯火阑珊,正于犹豫间徘徊。此户非同小可,乃军阀韩复榘之宅邸,正于喧嚣之外,静候抉择。
共产党志在铲除军阀,韩复榘恶行累累,其家人解放后恐遭清算。高艺珍,韩夫人,虑及安危,欲效仿他国军属,避祸台湾,以免北平成其葬身之地。
在高艺珍内心彷徨之际,韩复榘的二子韩子华深深劝谏,恳请母亲留守北平,切勿他往,尤其是那被视为蒋介石天下的台湾。
他的信念坚定如磐石,心中只有一个声音在回响:“杀父之仇,怎能共戴天?”他深情地对母亲诉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父亲是被蒋介石所害,我们为何还要追随那个仇人?”
谈及韩复榘,常引人发笑,不少人讥其为文化荒漠,笑料不断。据传,韩主政时赴山大演讲,见人满为患,便戏言:“诸君皆至乎?未至者,请举手示之。”
韩复榘于济南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五周年,秘书草拟词曰:“中山精神长存,人心永驻。”然韩氏登台,却脱口而出:“中山尚在人世,永存不息。”
秘书听后,急忙轻声催促:“请注意精神状态,您似乎遗忘了这一重要方面。”
韩复榘闻言,即刻转口高呼:“中山先生犹健在,精神矍铄,风采依旧!”
种种谣言层出不穷,连山东军阀张宗昌的事迹也张冠李戴,真假交织,难以分辨。
然而,深入探究韩复榘的生平,不难发现他绝非庸才。岂有庸才能在一省之地执掌权柄达八年之久,更被蒋介石视为心腹之患。
韩子华提及,韩复榘出身于书香世家,自幼受教。初在县衙任文书,后清政府整军,他毅然投笔从戎,归入冯玉祥麾下。冯见其略有文墨,颇为赏识,二人情谊渐深。
辛亥革命之际,韩复榘作为冯玉祥麾下“武学研究会”核心成员,滦州变乱中,他领左路军司令之职,誓死追随冯玉祥,尽显忠诚之心。
陆建章助力冯玉祥东山再起,韩复榘亦获重用,自此紧随冯玉祥左右,历经北京政变至北伐征途。
1928年北伐,韩复榘率军勇克奉军,先达京城南苑,一时名动四方,获封“飞将军”美誉,冯玉祥麾下西北军亦步入辉煌。
1930年,蒋冯战火燃起,韩复榘却于阵前变节,与冯玉祥决裂,分道而行。
冯玉祥在西北军推行封建式管理,蒋冯交恶后,他拟调数十万军力回西北备战。然韩复榘,河南主政者,恐西北贫瘠难养重兵,力主于河南迎战,不愿失守疆土。
争执间,冯玉祥严厉地呵斥:“究竟是你掌舵还是我掌舵?速至院中,跪下听令!”
韩复榘身为地方领袖,权倾一时,在西北军中亦是显赫之人物。众人劝冯玉祥勿使韩复榘难堪,但其坚持独断之行径,致蒋冯战火燃起时,韩复榘转投蒋介石麾下。
蒋公对韩复榘礼遇有加,相较于冯玉祥更显尊重。早在1929年,当蒋公与李宗仁兵戎相见时,冯玉祥遣韩复榘领兵助蒋,然并未令其即刻参战,而是策谋待二者相争至疲后,乘势而为。不料李宗仁军内变起,蒋公遂轻而易举夺得胜利果实。
原本计划坐收渔翁之利的西北军如今彻底失去了机会。正当韩复榘考虑撤回河南之际,蒋介石却在武汉设宴款待他,甚至亲自为他斟酒,满口称呼他为“常胜将军”,这一幕让韩复榘颇为受用。
蒋介石对韩复榘颇为赏识,不仅慷慨资助几十万军费,更在关键时刻给予大力支持。这种深厚的信任与依赖,为韩复榘后来的选择埋下了伏笔,使他最终决定脱离冯玉祥,投效于蒋介石的麾下。
韩复榘的背叛行为,对蒋介石战胜冯玉祥具有重要影响。作为补偿,蒋介石委任其为山东省主席,掌控该地的军政要务。此举无疑为韩复榘带来了显赫的地位与权力。
韩复榘轶事多出于此时,虚构不少。他偏爱断案,或受包公影响,梦想成青天大老爷,为民申冤。时人戏呼“韩青天”,他闻之颇自得。
韩复榘掌舵山东八年,暴政之余,亦有善举。他整顿官场,力禁毒祸,推进教育,皆有可圈可点之处,不容全盘否定。
韩复榘因抗战时期消极应战,招致历史评判甚低,声誉蒙尘。
抗战烽火起,韩复榘掌舵五战区副帅,兼任三集团军统帅,肩挑山东抗敌大任,镇守黄河防线,誓守疆土。
面对日军的凶猛攻势,韩复榘部在德州激战之后,兵力锐减。然而,在此关键之际,蒋介石却抽调了其炮兵精锐,致使韩复榘的抗战决心产生动摇。为保存实力,他选择不战而退,放弃了黄河与泰山之险要防线,最终令国民党的黄河流域防线功亏一篑。
韩复榘在撤离济南后,李宗仁曾下令坚守泰安,但他回应道:“南京若失守,何需固守泰安。”当李宗仁将此回复转达给蒋介石时,蒋大为震怒。
1938年1月11日,蒋介石在河南开封召集高级将领举行秘密军事会议,并特别指示会议应在夜间进行,以防日军飞机干扰。
蒋介石亲自致电韩复榘,殷切邀请其参加会议,共商抗日后事。他深恐韩复榘未能领会其中意涵,便恳切嘱托道:“向方兄,携副军长、参谋长诸同仁莅临为盼,共襄盛举,齐心合力,抵御外侮,实乃民族大义所在。”
韩复榘的部属曾劝止其前行,警示这可能是蒋介石的陷阱。然而,韩复榘却未将此警告放在心上。他认为,尽管他负责的地区发生了失利,他人也同样有此情形,最终结果不过是受到指责并可能失去现有地位。
韩复榘或许未曾预料到蒋介石已布下天罗地网,待他抵达开封所谓的“开会地点”时,方知此乃是一个圈套,旨在逮捕他。
会上,众人矛头对准韩复榘,责其济南失守之过。韩复榘反驳有力:“济南失守,我责无旁贷;然南京上海若失,谁将担责?”
蒋介石愤怒地敲击着桌面,厉声斥责:“此事自有人负责,无需你操心,会议到此结束!”他的情绪显然已经达到了顶点,语气中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威严。
军事会议草草收场,韩复榘步出院门,见汽车非己所属,欲寻原车。何应钦轻笑:“何须拘泥,代步之物,皆为我所用。”遂邀其共乘。
无奈之际,韩复榘踏上座驾,未料车内已潜伏二特务,冷言宣告:“你已落网。”
韩复榘心怀不满,拟向何应钦申诉,车刚启动,旋即遭擒,被押解至武汉,一处军统的秘密基地。
韩复榘被拘禁后,愤怒满腔,声声呼喊要求面见蒋介石与何应钦,然而回应他的只有高墙和铁窗,七八天的囚禁让他倍感无助。一日黄昏,特务传来消息:“你不是要见审判长何某吗?现在他请你。”
韩复榘随步而出,途中,一特务贴心询问:“家中安好否?若需传书,我等可代劳送达。”
韩复榘顿觉事态不妙,步出居所,只见四周特务林立,枪械在手,气氛凝重。他故作镇定:“诸位稍候,吾需归室更履,此鞋不称脚也。”
未料,韩复榘背影刚逝,暗处枪声骤起,昔日山东掌舵、国军上将,竟以悲剧落幕,血染衣襟,陨落尘埃。
对蒋介石为何处死韩复榘,历来众说纷纭。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的报道称:“……韩复榘抗拒命令,无故放弃济南及其责任要地,造成军事上的重大失利,故依法判处死刑,并终身剥夺其公权……”
韩复榘因不抵抗而被杀的说法曾甚嚣尘上,但一些知情的当事人透露,事情真相可能并非如此。据悉,韩复榘与蒋介石本不和,他主政山东期间,撤销了国民党山东省及县党部,使蒋无法干涉山东事务,这或许暗示着蒋杀韩另有隐情。
西安事变的爆发,加深了蒋介石对韩复榘的猜疑。得知事变消息后,韩复榘于12月21日致电响应张学良、杨虎城的诉求,此举无疑触怒了蒋介石。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原本支持张学良、杨虎城的人纷纷转变立场,向蒋介石表忠诚。唯独韩复榘却发出感慨:“张汉卿的行事作风真是虎头蛇尾。”
蒋介石闻此消息,勃然大怒。全面抗战之际,韩复榘为保实力弃守济南,行径落入蒋介石眼中,成了其攻讦的借口。
枪毙韩复榘后,意外效应显现,其因怯战受诛的消息震撼全军,上下遵令之风焕然一新,有言:“韩若不死,军纪难振。”
蒋介石诛杀韩复榘,背后或有复杂缘由。功过是非,留待后人评断;然韩复榘家人,自此饱受冷暖交织之苦。
韩复榘葬礼冷清,政要鲜至,唯余结义兄弟孙连仲孤身凭吊,映照出凄凉之景。
韩复榘离世后,其麾下将领如鸟兽散,各自寻觅新途;其妻儿亦陷入抉择困境,前路未卜。
韩复榘育有四子一女,身边伴有三位夫人,其家庭琐事亦不乏趣闻轶事。
韩复榘的元配高艺珍,人称“内务总管夫人”,以持家之姿,深得人心。
高步瀛之侄女,自幼受名门闺训,后嫁韩复榘,勤勉治家,夫妻情深,育有三子,共筑幸福家庭。
韩复榘虽位高权重,对年迈色衰的高艺珍渐感疏远,却未效仿其他军阀抛弃发妻,始终怀敬。家中大小事务,仍由高艺珍操持,彰显其家庭地位与尊重。
纪甘青,韩复榘之次妻,被誉为“外交界之花”,以温婉贤淑与外交手腕著称,于社交场合中独领风骚。
韩复榘,戏曲迷也,1928年漯河偶闻纪甘青之音,一见钟情,彼时纪仅乃戏子一枚。
纪甘青本有税务局长为伴,不料被韩复榘青睐。局长闻风知西北军势大,惧而遁形,从此杳无音讯。
韩复榘迎娶纪甘青为二房,她后来被誉为“外交夫人”。纪甘青何以获此殊荣?
韩复榘性格火爆,与同僚部下不和,常因言语不慎树敌。纪甘青擅长调解,常为其化解尴尬。此后,韩复榘外出必携纪甘青,众人戏称其为“外交夫人”。
韩复榘的第三任伴侣,李玉卿,以“欢愉佳人”之名闻名遐迩,其魅力不仅限于内室,更在社交场合中熠熠生辉。
李玉卿少时家境贫寒,迫于生计步入风尘,凭借天生丽质,于济南声名鹊起,成为当地花魁。
西北军因贫困拮据,军资匮乏,将领们长期历尽艰辛。韩复榘接管山东后,生活风气渐趋奢靡。闻李玉卿之美,他煞费苦心,终将佳人迎入府中。
韩复榘生活愈发奢靡,正事由二夫人纪甘青伴行,而玩乐时光则专宠三夫人,致其获“娱乐夫人”之诨名。
韩复榘生前,韩家和睦共处。然其逝后,家族裂痕顿显。纪甘青因无子嗣,毅然决然:“吾欲离韩府,追寻自我之未来!”
纪甘青非薄情之人,韩复榘辞世后,她尽心操办后事,完成“外交夫人”的终章。高艺珍未加阻拦,纪甘青遂离韩家而去,尽显深情与担当。
李玉卿,目睹二姐顺利脱离韩家束缚,心绪难平,青春年少的她亦按捺不住,向众人表达了渴望再嫁的心声。
高艺珍未驳斥其妹之意,唯坚称其子应留韩家。李玉卿无奈应允,忍痛割舍亲子,黯然离去。
韩家衰败之际,正值抗战烽火连天,高艺珍携幼子艰难求生,幸得韩复榘旧友援手。闻承烈将军闻讯,遣专列自漯河迎其至西安暂避数月。后转赴武汉,终因日军逼近,逃难至香港,再辗转落户上海法租界,历经坎坷。
太平洋烽火骤起,日军侵占了租界,高艺珍心系子女安危,欲携家奔往安全之地。途中遭日军拦截,无奈转道北平暂避。
抵京后,高艺珍母子孤立无援,生计维艰。恰逢韩复榘的结义兄弟谷良民来访,此人曾与韩复榘有儿女亲家之约,欲待韩家次子成人,缔结姻缘。
即便韩家已陷困境,谷良民仍坚守信义,促成两家联姻,并慷慨赠予丰厚嫁妆,及时为韩家纾解了迫切困境。
抗战胜利,韩家境遇稍缓,因华北多官曾属韩复榘麾下,故颇念旧情,略施援手,令韩家得以喘息。
1947年,韩复榘次子韩子华自武大荣归,重返北平,拜访故交何思源市长,冀望昔日父将能助其规划仕途,谋得一职。
韩复榘掌舵山东,力推教育,令教育厅长何思源心生敬意。然遇故人之子求职,何虽能援手,却婉拒之,言时局不稳,政府非安身立命之所。韩子华终悟,何此举实为保全,彼时国民党政权已岌岌可危。
1948年末,解放军迅速逼近北平,局势紧迫。在此背景下,高艺珍毅然决定携子逃往台湾,开启了文章所述之篇章。
韩子华一语惊醒梦中人,以“血海深仇,誓不两立”为由,让高艺珍决心扎根北平,静候光明之日的到来。
1949年初,北平城在解放军的进驻与民众的欢庆中重获新生。随后,华北大学等学府开启招生之门,韩子华亦步入其中,踏上革命求知的征途。
韩子华求学期,突闻校方征兵令,聂荣臻虑及军队文化匮乏,难敌现代战事,遂倡学子携知入伍,共筑强军梦。
征兵的消息如风般传开,学生们纷纷踊跃报名。韩子华眼见同学们投身军旅,内心也跃跃欲试,然而他的家庭背景却成为了他心中的绊脚石。得知他的犹豫,老师这样开导他:“正是因为你来自特殊的家庭背景,你才更应该肩负起责任,报名参军,共同对抗那些不合理的势力。”
听到此处,韩子华热血沸腾,人生之路本由己选。军阀立场决意与旧家庭割裂,父亲身份却呼唤为父复仇。于是,韩子华毅然前往报名登记。
韩子华投笔从戎,转战山西、宁夏。抗美援朝烽火起,他毅然赴朝,英勇作战,终获三等功勋。
抗美援朝战毕,韩子华转战兰州电力局,扎根甘肃,后于1984年履新为民革甘肃省委秘书长,续书新篇。
韩家子弟皆杰出,除韩子华外,其三弟嗣辉亦非凡。嗣辉于成都黄埔军校末期深造,逢四川解放之际毕业,遂投身西安运输界,并活跃于黄埔同窗会中。
韩嗣煌,四弟,自清华学府毕业后,投身华北电力大学,执教鞭为教授;而妹韩嗣虑,自北京电力专科学校毕业,亦步兄长后尘,终成高级工程师。
军阀之后,身不由己于出身,然于命运转折,毅然决然斩断过往,拥抱新中国曙光。在党的关怀与人民的支持下,他们沐浴社会主义春风,成长为社会中坚,倾尽全力回馈社会。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