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新婚就守寡,收养一儿子,长大后家喻户晓,为她种一院的白芍药

历史迷小贺说 2024-12-12 03:16:20

前言:

她年纪轻轻就守了寡,成为了家中的“孤巢者”,然而,她的生命轨迹虽充满了不幸与坎坷,但这位伟大的女性的事迹却以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了后人。在她的后半生,在命运的交汇与安排之中,收养了一位儿子,在这位女性的伟大教导之下,使他的这位养子成为了国家的栋梁之材,在建国后为了怀念这位母亲,亲手为她母种下了一院的白芍药,已报她的养育之恩,最终使这位儿子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这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就是周恩来总理,说起周总理的革命事迹,乃是一生历经肝血,操劳为民,奉献了自己的一辈子,虽然周总理去世了,他所做贡献却始终被他的人民所铭记于心,难以忘怀。

周恩来总理的历史功绩

周总理作为国家革命的领导者之一,早年留学法国,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的主要创建者,他团结和领导了一大批先进人士加入了党组织,在回国后为党的早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虽说周总理并非军人出身,但他是党内认识军事工作重要性、从事军事工作较早的人。他意识到革命需要有自己的武装部队,并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开始了中国新型军队建设的实践。

后来,周总理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创建了人民军队,在党内长期担任红军总政委、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务,为党的革命生涯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指挥实践经验。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周恩来总理长期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推动建立、发展和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解放战争中,周总理领导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推动第二条战线形成,协助毛主席指挥一系列改变中国命运的战略大决战。

可以说周总理在革命战争时期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煞费了苦心,始终没有忘记自己心中那“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民族信仰。正是内心之中的坚定信念指引着周总理怀揣着梦想步步向前,不畏艰难险阻,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璀璨的一笔光辉。

而要说周总理为何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做出了一番业绩,那就要从周恩来总理自幼的教育开始讲起,在总理的幼年教育中,有三位伟大的女性在他的生命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周总理的生母:万冬儿

首先我们不得不说的是周总理的生母万冬儿,万冬儿作为家中最小的女儿,排行十二,所以人称“十二姑”,“姑”这个称谓并不像今天的亲戚关系中的姑姑等同,在封建社会时期它常常代指的是家族章法中一代父母所出生的女儿家。

万冬儿的父亲万青选是道光年间的清河县知县,任期长达十年之久,并在淮安府任职长达36年,文治武功,颇有政绩,其功绩主要包括在治理河道和地方管理上面。

万青选任清河知县时,文渠因年久失修,河道淤塞,水流不畅,又脏又臭。他于同治十二年呈报驻节淮安府的漕运总督文彬,提出疏浚文渠的请求,并得到批准。他采用以工代赈的办法,招募民夫,疏浚了文渠,使原来浑浊的渠水变成清洁的饮用水,改善了市民的生活条件。

在上任淮安知府后,万青选又实行了“檄劝乡耆,遍筑圩砦”,的政策,在淮安县间筑土圩数十处,使社会治安状况大大好转。鉴于万青选的突出业绩,道光皇帝便御赐了浙江绍兴的一块宅子给万青选,这块祖宅就是此后声名显赫一时的“万公馆”。

万冬儿自幼便得到了父亲的万般宠爱,不仅是因为她是家中孩子里最小的缘故,而更为重要的是万冬儿深受当时家族风气的熏陶,父亲思想开明,为人健谈,为人处事从不拘束。在这种家庭氛围的影响下,使她逐渐形成了聪明伶俐, 生性活泼开朗, 深受父亲的喜爱。

随着年龄的增长,万冬儿便显露出了其治家管事的才能,后由于母亲精神不佳,掌家大权则逐渐开始由万冬儿打理,在万冬儿的管理下,万家的生活和日常开销被统筹的万物巨细。

对此,在后来周总理的回忆录中谈起自己的生母万氏说到:“我的治国理政的能力,很大一部分多来源于母亲的亲身教导与耳濡目染,这为成就我之后管理国家的事业打下了基础。”

在万冬儿大概二十岁左右,她由父母指婚嫁给了周恩来总理的父亲周贻能,婚后两年后便有了周恩来,身为家中的长子,夫妇两人对这个孩子倾注了全部的心血,母亲万冬儿在周总理幼年时,时常照顾其左右,教育他做人的道理,为人要谦逊、不张扬的优秀品格。

用周总理自己的话来说:“我的生母给我留下的财富之一,就是在我的幼年时期授予了我为人做事的很多道理,正是她那独特的教育方式锻造了我革命时期的坚韧品格,当我青年时期在革命道路上遇到坎坷时,我时常会想念起我的母亲。”

在这之后,周家家道中落,夫妇两人一时间没有了收入来源,生活质量也与况日下,万冬儿便将家中值钱的货物送去点当铺,当一些补贴家中的银元,维持日常的生活开支。在万冬儿的整日操劳下,积劳成疾,身体慢慢便没有了往日的光泽,于1907年因病去世。

撒谎是不对的,嗣母对“我”的人生启蒙

在万冬儿去世后,周恩来便缺少了照料,祖父为了周恩来的四叔能上家族的族谱,便将童年时期的周恩来过继给嫁过来“冲喜”的陈三姑当儿子,由于四叔肺结核去世后,他的妻子变成了寡妇,按当时的封建礼教的说法,如果一个妇人在丈夫去世前没有子嗣的话,会被人指点没有尽到本分。

虽说当时的周家已经时运不济,家世大不如前,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周家还是在当时的浙江老城区还是有一定的威望的,而祖父这样做并非全是为了这个儿媳着想,只是为周家留下一些体面罢了!

就这样,周恩来便被接到了嗣母陈三姑的照料下生活,三姑对周恩来讲授经文,教授他读一些古时经典,如《三字经》、《千字文》、《神童诗》等,还与给他讲授一些爱国人士的故事,像是文天祥抗元、岳少保朱仙镇大捷、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这让小时的周恩来形成了嫉恶如仇、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

然而,陈三姑并非在教育小恩来的过程中总是一味的偏爱,对于他犯下的一些错误,陈三姑也能适时的教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有一次,周恩来放假前往外婆家居住,表哥叙生前来找他放风筝玩,而周恩来此刻想去外公的书房内读书,便谎称自己还有作业没有做完,拒接了他。而等叙生黄昏回来之时,没有见到周恩来,陈氏便问有没有看到恩来,叙生说周恩来在写作业,自己出去玩了。

之后一家人便开始了寻找,最终在外公老旧的书房内找到了正在津津有味诵读的周恩来,当时所有的人见到安全无事后的他都放下了心头的一口气,便就回去了,只有嗣母一改往日的和蔼,眼光犀利的望着周恩来说到:“你去哪里了,大晚上的找不到人,让大家都吊着心找你,你表哥说你写作业,你却躲在这里看起了书!”

陈三姑对周恩来的教育一向赏罚分明,对于他在某件事上做错了,便会及时的纠正,她生气的是周恩来的说谎行为,知道之中行为一旦不加制止,便后患无穷,为此,陈三姑生平第一次打了周恩来,这也让周总理自小便知晓了为人诚恳,撒谎是不对的人生道理。

后来周总理每回想起此事,便静静地坐着,心里觉得非常的难受。眼泪忍不住地要流下来。1946年,周总理在面对美国记者对个人的人生经历的采访时说到:“我的嗣母喜静,终日不出门。我的好静的性格都是从她的身上继承过来的!”

在建国以后,周总理更是为了怀念与祭奠这位嗣母,在其办公室窗外的两旁种满了白芍药花,旁人和秘书都知道周总理喜欢白芍药,事实也确实如此,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周总理那是在纪念他的母亲陈三姑。

在1976年周总理去世以后,他窗外种下的那些白芍药花似乎也随着他的离世而曲终人散,带走了他生前关于母亲的一切回忆。

周总理的乳母:蒋江氏

在陈三姑晚年时,便将周恩来托付给了他的贴身乳母照顾,乳母对周恩来很是亲切,可能是自小照料的缘故,周恩来对她也丝毫没有生疏感。

周恩来在与蒋江氏生活的时光里,会亲切的呼唤她为“江妈妈”,而蒋氏也对周恩来的聪明伶俐也喜欢的不得了。两人自此便建立了深厚的家人情谊。

其实当时的周家已经付不起雇佣她的费用了,周总理的父亲周贻能已经离家去远方打工,她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但她并没有那么做。乳母蒋江氏带着周恩来以及两个弟弟一同生活在淮安老家,她不计较个人的私利,无私地默默奉献着,直到周恩来离开淮安读书。

在周恩来在南昌大学读书时,江妈妈还时常写些书信关心周恩来的生活起居,日常习惯,在随后的一天,江妈妈更是借高利贷只身前往南昌来照看周恩来,周恩来知晓后非常的感动,便拉着江妈妈在南昌游玩了几天,陪着江妈妈住了几天,再她返回的路程上,周总理亲自免了她来南昌的高利贷,让她安心回家并配了随行人员。

如果说生母万冬儿教给周恩来的是做人的道理,陈三姑给予他的是为人的道德,那么蒋江氏则传授给他的是为人和善,待人大度,懂得感恩的个人品质。

然而正是这三位伟大母亲的无私奉献与无微不至对周恩来的照料,使得他在建国后成为了“为人民服务”的好总理,而这种为国为民服务的初心与使命也同样得到了来自人民的回报!

千里长街送总理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总理因病在北京逝世,这一消息迅速传遍了全国,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周恩来总理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领导人之一,他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逝世不仅让党和国家失去了一位卓越的领导人,也让广大人民群众失去了一位深受爱戴的亲人。

在得知周恩来总理逝世的消息后,首都的群众纷纷自发地走上街头,为总理送行。他们手持鲜花、黑纱和标语,表情肃穆而庄重。长安街上,人群密密麻麻,一眼望去,仿佛看不到尽头。人们默默地站立着,等待着灵车的到来,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对总理的怀念和敬仰。

当灵车缓缓驶过长安街时,百万群众的情绪达到了高潮。他们高呼着“周总理永垂不朽”、“周恩来总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等口号,表达着对总理的无限敬仰和深切哀悼。许多人泪流满面,泣不成声,他们无法接受这位伟大的国家领导人已经离他们而去的事实。

这一场景不仅体现了人民对周恩来总理的深厚感情和无限敬仰,也展示了中国人民在面对国家领导人逝世时的悲痛和团结。周恩来总理的一生都在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奋斗,他为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汗水。他的逝世让人民感到无比的痛心和惋惜,但也更加坚定了人民为中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决心。

参考文献:

——《周恩来的三位母亲》

——《三十年前外电对周总理逝世的报道》

0 阅读:11

历史迷小贺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