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吴奇伟,为何解放战争没他身影?最终结局又是如何?

少女清冷 2024-12-23 08:25:34

吴奇伟,这个名字听着有点威风八面的,曾在抗日战场上表现得像个“战神”,万家岭战役和鄂西会战的成绩单都能装满一车。抗战胜利后,还顺利拿到了“抗战胜利勋章”,好像这枚勋章能让他光辉一生。

你说,这个男人,多少人争先恐后地想要挂个军功章,结果他却在解放战争爆发时突然消失了,这可真让人有点看不懂了。

01

吴奇伟,这名字听上去就像是个无所不能的军事奇才,实则早年并不显山露水。1891年,他出生在广东大埔一个贫苦的农家,出生的地点大概连“贫困山区”都嫌脏,不说日子过得有多难,但是至少在吴家,他早早就学会了一个重要的生活技能——“见风使舵”。谁知道,这个看似普通的农家小子,后来竟然能摇身一变,成了陈炯明的亲信。

那时候的吴奇伟,可不是什么一口“复读机”的政治小能手,只是个有点脑袋的年轻人。加入粤军后,凭着那股聪明劲,他迅速在一众大佬面前占了个位置,尤其是在统一广东那波战役中,他表现得像个翻版的“黄飞鸿”。这货不仅打得狠,还特别会找“机会”。你看,别的将领还在研究兵法时,吴奇伟已经开始考虑自己怎么升官发财了。

当时,粤系军阀和蒋介石的关系,简直就像炒菜锅里的火油——沸腾到不行。不过,吴奇伟这人最厉害的一点就在于,他不和别人争着火上浇油,恰好相反,他精通“拆东墙补西墙”的生意经。中原大战结束后,原本和蒋介石闹得不可开交的吴奇伟,却能在那混乱的局面中钻出一条活路,最终顺利加入国民党,转身就开始为蒋介石效力。真是个“政治美学”家,谁能想到,刚才还是敌人,转眼就成了朋友?

说起吴奇伟的功绩,得提到他那场著名的——石牌保卫战。你要知道,这石牌可不是一般的地方,那是连敌军看了都得头疼的战略要地。

要说吴奇伟,那时跟陈诚的第十一师合作,简直像是打麻将时的“最佳搭档”,打得日军“瑟瑟发抖”。敌人那时候大约以为,能从南方打下来个三千里,结果却被吴奇伟给“堵”了回来,打得就像别人家孩子玩“躲猫猫”。那场保卫战不仅成功地拖住了日军,还为后来的鄂西会战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战斗结束后,吴奇伟看着一片破败的战场,心里可能也在想:“我这才是‘临危不乱’的真正意义。”不过,你问他,成功之后的他,脸上是不是得意洋洋?他估计会笑着说:“我说了,我不仅仅会打仗,还会找机会出风头。”

02

1934年10月,红军终于忍无可忍,决定从中央苏区“出逃”。原因嘛,简单直接——围剿不成,反而一屁股坐在了“长征”的凳子上,准备玩个世纪大逃亡。正当红军一行人在山路上蹦跶的时候,蒋介石想起了一个有点“后悔”的决定:让吴奇伟担任第7纵队司令,负责追击这些“坐不住”的人。

吴奇伟接到任务的时候,心里可能有点小得意:“哎,终于轮到我出场了!说不定这次能从蒋介石那儿得点好处,至少有个副总长什么的。”这哥们儿从一开始的“助理军官”,一路打拼到第7纵队司令,显然“天道酬勤”,尤其是对那些像红军一样“飞跑”的敌人,他简直就是个“天才追捕者”。

于是,吴奇伟带领部队追着红军跑了差不多两万里——也就是说,从贵州跑到上海,甚至还能往返三次,颠簸在山川河流之间。不过,尽管吴奇伟一路都在给红军下“围棋”,甚至把他们弄得有点喘不过气来,但显然,红军就是有点“走运”。

人家早就准备好了一套“爆米花式突围”,结果在吴奇伟追得满身大汗的时候,红军终于如脱兔般甩开了追兵。吴奇伟带着满腹的“失望”,只好自我安慰:“至少让他们走得有点‘失落感’,也不算全败吧。”

不过,吴奇伟也是个有骨气的人,这一场追击虽然没能赶上“跑得快”的红军,但他用“铁的意志”在长征途中让红军吃了不少亏。毕竟,蒋介石能把他提拔得像个“招牌”,肯定不是白给的,背后得有些本事——比如,在“追敌”这件事上,他能做到不留情面。

然后,我们得说到1938年的那场“激烈表演”:日军想通过九江南下围攻武汉,而吴奇伟呢,已经摇身一变成了第9集团军司令,准备给敌人点颜色看看。那时的吴奇伟,也没闲着,一路带着军队飞奔到九江南部,等着日军投降——可惜,日军并不领情。

“战术部署嘛,必须稳重,不能慌!” 吴奇伟在部下面前大声宣布,“敌军来的快,我们就接得更快。让他们知道,中华民族不怕任何挑战,尤其是那帮‘日本小鬼’。” 结果,吴奇伟带着第9集团军把日军的进攻从“快车道”拉到了“慢行道”,硬是拖住了敌人一整个月。

一战下来,日军伤亡惨重,基本上是“卡壳”了。吴奇伟心里估计也有点小得意:“真是够‘厉害’的吧,打了一场,赚了一个月的时间,真心对得起自己的工资。”

不过,吴奇伟说得好:战术部署得当,大家执行得力,日军也只能“原地打转”。他没让敌人速战速决,成功拖延了日军的进攻,也为中国军队的反击争取了时间。想想也是,吴奇伟这人,打仗没少冒险,最后他竟然做了“拖延大师”,简直成了历史舞台上最另类的英雄之一。

所以呢,吴奇伟的“军事生涯”,要说硬气,那是有的;但要说英勇,能不算“好勇斗狠”,那也是个大问号。反正当年和红军“跑得快”,和日军“拖得慢”,他就是那种什么都能做,但又不像做完了就立马跑去领奖的“硬汉”——中间那段,基本上是他搞定了“时间管理”。

03

1938年,日军越发不讲道理,决定从瑞昌偷偷摸摸绕到德安县的岷山地区,准备搞个“你绕我又绕”之类的战术,想打乱国军的防线。你说这日本人脑袋是不是进水了,想绕就绕,岷山那种地形都敢摸,不怕迷路?就这群人,还敢喊“长驱直入”?真是当了“跑步机”还想打马拉松。

不过,吴奇伟在这一波“绕来绕去”的把戏面前,脸上毫无惊讶的表情——他早就知道,敌人那点小心思不过是给自己找麻烦而已。于是,吴奇伟立刻调整战略,跟薛岳一通电话,说:“老薛,别慌,包儿子他们的,岷山这地儿你给我稳住,我来帮你收拾残局。” 哎呀,这话说得,不但安慰了薛岳,连自己也安慰了,毕竟这地方真的像个被放错地方的饺子,根本就不配当战场。

就这样,吴奇伟带着部队调兵遣将,重新部署,把岷山给“安抚”回来了。要说吴奇伟在这里真是“来去如风”,根本不给敌人任何反击的机会。你说他运气好吧,但能做到这点,得有点儿真本事,不然他就不是那个能搞定这么多战略点的“麻烦制造机”了。

然而日军哪里能死心,他们又开始了下一个“穿越大作战”——直接向德安西侧的白水街进攻,想着用个“小突破”来坑掉国军的防线。吴奇伟气定神闲,不慌不忙:“来啊,继续来!只要你们敢冒头,我就敢给你们个大惊喜。”

果然,白水街的日军一碰上吴奇伟的“接待”队伍,立马就成了“串门的客人”,直接被包围了。敌人陷入包围圈,刚刚充满信心的日军瞬间变成了“迷路的小孩”,吴奇伟这才露出了他标志性的“微笑”:“这才像回事,大家吃点儿糖果庆祝一下。”

接下来,吴奇伟还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漏洞——南浔铁路与瑞武公路之间居然有个“防线空隙”,他简直是眼睛瞪得不敢相信:“这群日本人,也太马虎了吧,连条地理缝隙都没看清。”于是,他一个大手一挥:“调兵!赶紧堵住这个破口,别让他们穿插了!”这手一出,吴奇伟又一次精准地堵住了敌人的“漏洞”,简直像是玩一个“策略游戏”,敌军的“出招”全被他一一化解。

然后,到了万家岭的核心战场,吴奇伟的脑袋真的是彻底开了窍,开始了他的“极限操作”。日军106师团来势汹汹,想从这儿捞一把大便宜,谁知他们刚露头,吴奇伟就直接指挥部队来了一波“瞬间反应”:阻击、包围、打击——节奏比早晨的闹钟还准时。就这样,吴奇伟拖住了敌人的进攻,为周围的其他部队争取了反击时间。

薛岳得知消息后,嘴巴里念叨:“这小子,不得了。” 但他又赶紧加快了自己部队的集结,准备大干一场。当两军聚集,终于发动总攻时,万家岭战役的胜利就像是拿到了一张“通行证”,彻底打垮了日军的进攻。大家都说这场大捷是薛岳的功劳,毕竟他“领导有方”,指挥得妙。

但你细想一下,吴奇伟才是真正的幕后英雄——谁敢在日军炮火和飞机扫射的“真空状态”下,依旧稳如老狗、指挥若定?谁能在最危险的时刻,还在前线,给部队做个“表率”?吴奇伟,简直是中国版的“硬核男神”。

04

1940年,枣宜会战打完了,日军占领了宜昌和沙市,想着自己大概赢得漂亮,觉得可以收工去准备开派对了,兴致勃勃地想着:“该是时候宣布‘汪伪政府’了,咱们也该搞点庆功宴了!”然而,中国军队却有点不太买账,隔着长江两岸,那些啥也没有的中国部队,整天像个小鬼一样不见人影,却悄悄地跑去夜里打个爆炸电话,砸砸敌人。这让日军觉得:哎,咋不安生点?

于是,日军的指挥官山田乙三咬了咬牙,决定主动进攻,拿下这帮不懂得消停的中国人,给即将上台的“伪政府”送上大礼——“来个大胜利,庆祝一下,毕竟这阵子太累了,得放松一下。”可惜,山田乙三的算盘打得响,结果,他的大算盘砸得挺大,真是“爽快的失误”。

11月24日,日军在炮火和轰炸的掩护下开始了“大进攻”,连上天都以为这下中国人该闪了,等着自己一边喝茶一边看好戏。结果谁知,这场大戏压根儿不是日军的独角戏,而是个“全员参加”的狂欢派对。日军一进攻,中国第30军立马就像突然觉醒的熊猫一样,不慌不忙地发动反击。

战斗持续了整整一天,大家都站着像个样子,但日军的攻势却像是撞在了玻璃墙上,愣了。这时候,第30军就给日军来了个“午夜打包”服务,组织了反攻。反攻!就是那种敌人还没反应过来,突然你一刀插进后背的惊喜。第27师和第31师的突击队穿越敌军后方,打得日军直接愣住,估计那时候敌人的指挥官正在看着地图,脑袋都晕了:“我怎么被绕了个三圈?”

27日一大早,日军发现自己被中国军队“亲情包围”了,想跑又找不到路,简直像是被“朋友圈”封锁了。日军撤退的同时,中国军队的反击丝毫不含糊,第44军从王家河方向开始发力,第67军则从西北侧把敌人夹击。你说这咋办?敌军损失惨重,彻底傻眼:“这不是咱们画的地图啊!”

这时,日军还不死心,从京山到钟祥一路包围,直奔长寿店和汪塆去搞个“大回击”,想着一口气把这场恶战给打成一场胜利,可一到张家集和沙河,才发现:哟,地势有点问题。中国军队在后面早就埋伏好了,“你们这群路痴,怎么一直往这儿走?”

那天,25日清晨,日军两千多号人去攻第41军123师的厉山阵地,想着搞个“早起吃豆腐”,没想到遇到了铁板一块的防线,直接被打回去。次日,金鸡山和净明铺的战斗更是让日军气得想破口大骂:“我们不是说了不打高地吗?咋又给自己选了个这么高的地方?”最终,日军的攻势就像面条一样被越拉越长,最后终于筋疲力尽——剩下的只是中国军队的冷笑和嘲讽:“还想打?下一次早点醒来。”

05

之后,日军继续上演“冲啊,攻啊”的大戏,想着这回终于能收割个“重大胜利”,送给他们亲爱的汪精卫一个大礼——可惜,结局实在有点“拉胯”。当时,山田乙三在电话里对大本营说:“这次绝对成,保证给你们带个大捷回去,完美的‘惊喜’!”日本大本营听完,点头如捣蒜:“好,终于可以给伪政府庆功了!”

结果呢,谁知道山田乙三就像是拿错了剧本,根本没有按套路出牌。11月27日,中国军队打得让日军的嘴巴都合不上:净明铺的千余日军被逼得撤退,金鸡山那边的日军打得像个手机打到没电,溃败成一片。

你说,敌人从四面八方进攻,结果却像是一群“老鼠出洞”,个个急匆匆的,最后连尾巴都丢了。你知道敌军当时是什么感觉吗?就像一群虚弱的病人,站都站不稳。就这样,日军的气焰立马消失,像个空瓶子,嗡嗡地掉在地上。

这时,第五战区指挥部冷静下达命令,绝不手软:“各军都听着,别大意,得确保战略要点稳住,再按地形展开伏击,阻击敌人继续往咱们这儿冲!”于是,各路中国军队就如潮水般淹了过去,日军急得像撒哈拉里的沙尘暴一样,哪里也没地方藏。

快到11月30号,整个战局发生了急转直下的变化:日军被打得不敢再进,像是被打飞的垃圾一样,飞得无影无踪。你猜怎么着,整个“7天的小战斗”下来,敌人伤亡惨重,尸体堆成山,倒下的几乎能绕襄河一圈,连炮灰都得拿出来凑数。山田乙三看着自己的“大捷”惨败,不知道该怎么跟上头交代了。

本以为能给日本大本营送个“好消息”,让汪精卫也开心点,谁知道换来的却是泪流满面的汪老爷子:“你看看,我跟蒋介石干,蒋介石被日本人打得满地乱跑;我跟日本人干,结果日本也被老蒋打得乱成一锅粥!”你说这话,听着不就像是个自嘲的小丑吗?这话一说出来,日本大本营的脸就都绿了,山田乙三更是得了个“差评”,这下彻底挂了,连警告都给他来了。

可这山田乙三,老实说就是个不死心的角色——他不是那种一打就认输的人。经过几个月的调整和增援之后,1941年3月,他又开始“准备下一个惊喜”。别看汪精卫没给他带来好运,山田乙三还是准备在他的“伪政府宣誓典礼”前,给日本大本营送个惊喜。他那心里,想的就是“下次一定行,炮火一定给力,给你们一个震撼的胜利!”

于是,3月6日,山田乙三的第13师团又往宜昌西岸增兵了三个联队——这下,炮兵和骑兵配合着,齐齐给中国军队的防线来了个“早餐”炮击,简单粗暴,立马送给大家一场“震撼大片”。步兵也没闲着,空中掩护跟地面进攻配合得像个完美的舞蹈。什么是“完美错位”?就是日军突破了谭家台子和赵家店的前沿阵地,然后开始向长岗岭发起猛攻,准备继续震惊全场。

但,谁知道,中国军队依然在这里悠闲地喝着茶,站稳了防线,准备开玩笑:“你们真是精力旺盛,敢打敢冲,是不是可以给你们颁个‘最坚韧队伍’奖?”

06

3月8日那天,吴奇伟坐在指挥部,突然发现了一个问题——日军的攻势像一把刀,刀尖越来越锋利,似乎准备给中国军队来个“开膛破肚”。但吴奇伟不是吃干饭的,他抬头一看,指着地图上的几个要点,冷笑一声:“这可不行,咱们得玩点儿大的。”于是,他果断指挥第8军第103师接管前线阵地,同时要求第26军死死守住雨台山和笔架山这种关键地带,就像死死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

说干就干,第26军的两支游击纵队立刻发动反攻,吼叫着像疯了似的冲上去。你要说中国军队战术高明不高明,这就是了——吴奇伟真能把敌人给逼疯。“来了,来了!”他心里想着,“这下不打得他们怀疑人生,怎么对得起我们中国军队的‘反击两小时’的节奏?”于是,3月9日清晨,第8军103师和第44师就像超市大促销的促销员一样,突然杀到,干得一干二净,直接把日军的阵地压得像爆米花一样,啪啪响。

那场战斗,日军完全被逼到了死胡同里。他们原本以为有个“华丽进攻”,结果完全变成了“滑稽戏”。日军的3000多人被打得眼镜都掉了,连头都抬不起来,最后直接撤退,跑得比鬼还快。你说这山田乙三心里在想啥?

大概是:“这……这不可能,我的完美计划哪儿去了?”不过,倒霉的他显然忘了,吴奇伟不仅有战术,还有耐性,简直是个“死磕型”指挥官。敌军一撤,他就开始追,跟电影里的侦探一样,步步紧逼。每一个日军从这条路逃走,都像被吴奇伟的目光定住一样,跑都跑不快。

到了3月12日,吴奇伟这边的追击队像打扫战场的保洁员一样,把敌人的脚印一点一点地擦了个干净。你可以想象,山田乙三这次绝对是彻底尴尬了。原本他以为给大本营送个“大捷”,给汪精卫和日本人拍个“胜利写真”,结果弄得跟自家尴尬的婚礼视频似的。整个八天的战斗,日军阵亡伤亡大约4000人,山田乙三甚至没脸回去报给大本营:“嘿,我打了个大胜仗!”倒像是给自己倒了一杯冰啤酒,碰了个大瓷器碎片。

吴奇伟倒是轻松得像个刷完题的学生,时不时擦擦额头上的汗,说道:“没事儿,过两天再来个大总结,大家别太着急。”他可知道,这场战斗不过是个“无声大胜”,日军压根没机会去成大事,反倒是把自己打得像锅里炒的泡面一样,瞬间泡软。

这场战斗的关键,除了战术上的准确外,吴奇伟这份冷静的执行力,真是让敌人一头雾水——你们看,打得急了,还得被人反击,自己都懵了。这就是吴奇伟给山田乙三上了一堂“现实版军事课”,也让大本营的脸面丢得彻彻底底。

07

1943年,日军打算拿下重庆,横渡长江,那气势比电视广告还震撼——“这一战,注定不简单”。可偏偏这时候,吴奇伟在长江上游的江防司令席位上,眼睛眯得跟老狐狸似的,正看着日军就像在看一场蹩脚的喜剧——“你们以为过得了这条河?我看你们能穿越才怪。”

日军蹭着空气,想弄个“大快人心”的进攻,估计是打算在重庆“安家立业”了。结果这场“欢迎晚宴”,直接变成了吴奇伟的个人秀。他一声令下,几万人的“家门口”守得跟铁桶一样。即使日军炮火像下饺子一样不断下,他那一队人,居然把这座城市捍卫得滴水不漏——吴奇伟这家伙,打仗就跟打麻将一样精明,死死把对方卡住了,让他们连个牌都摸不到。

看着日军的攻势越发失控,吴奇伟嘿嘿笑了:“给我点儿面子,别再折腾了,你们就算背着‘炮弹胸包’也过不去这道河。”言外之意,敌人过来就好像是自己找了个不值一提的目标。

转眼到了1949年,这个吴奇伟和日军拼了那么久,才发现“新世界”快来了——打得够久了,开始琢磨怎么在新秩序里找个“起点”。于是,他和李洁之、曾天节几个兄弟一合计:“走,咱们去粤东发个飙,正式跟国民政府拜拜,来个‘革命’!”这话刚一说,结果毛主席和朱德像是准备了好久的招待:“真是我们期待已久的‘天降英才’,你们果然是革命的‘接班人’!”

吴奇伟和伙伴们就这样,在历史的舞台上做了一次豪迈的亮相。他们的“决裂”没让毛主席和朱德失望,反而给新中国的建设添了把火。两位领导发来的电报,简直就像是电影中的大高潮:“欢迎你们,这是一场伟大的选择!”吴奇伟看着电报,捧着半杯茶笑了:“革命不止得靠嘴巴,也得靠力气,咱们这‘新起义’搞得漂亮不?”

1953年7月10日,吴奇伟终于在北京病倒了,享年62岁。听说他临终时,嘴里还喃喃:“这辈子也没亏,历史是个神奇的剧本,谁能想到我最后能跟人民站一队?”他的一生,简直就是一部活生生的革命电影——历经波澜,又能在最后为人民留下一大把“金光闪闪”的历史遗产。

他死了,但他的选择却让他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吴奇伟,那个让敌人心惊胆战、让历史记住的家伙,最后还是成了“人民英雄”的代表。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