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行业的“五大定律”,民间精英玩家也有春天

千亦评文化 2023-02-24 01:35:06

从接触收藏行业的那一刻起,各种奇葩的、魔幻的、非主流的言论充斥在耳旁。这个人和你说市面上的藏品全是假的,那个人和你说到处都有捡大漏的机会,有人认为古玩行完蛋了,也有人觉得民间收藏才刚刚开始,令人眼花缭乱。每个人的认知不同,便分成了不同的群体。

现实并不是非黑即白,不要用小孩子看世界的方式来看待社会。只要明白一点,所有言论背后的行为准则都是“放大自身利益”,所以先摸清楚某些“定律”,才不至于盲目。

1:市场定律

玩赏自藏那是兴趣,但进入市场那就是做生意,别拿二者搞混淆,很多人喜欢和收藏家谈金钱,又和商人谈情怀,结果两头不讨好。所谓市场定律,绕不开的就两个字:炒作。

收藏品并非实用商品,它身上的金融投资属性浓厚,资金投进去了,怎么获得高收益?那就是“流动”。怎么让其流动起来呢?自然要靠炒作。像民间市场流通广泛的文玩玉石、紫砂民窑、银元古钱、当代艺术品等等,商人事先囤货,然后根据不同爱好群体炒作不同品种,供大于求就贬值,供不应求就升值。

说到底,你赚到的钱,就是后面接手的人亏出去的,那后来的人想赚钱,就要抓住下一次机会,如此循环。炒作起到的作用就是增加流动性,稳定市场,适当的炒作能平衡供需关系,不带有贬义。但过度炒作危害极大,你看看曾经的兰花、邮票、藏獒、崖柏就明白了。

2:风险定律

资本喜欢“制造风险”,但其本身又厌恶风险,那么最后肯定就会把风险转嫁到普通收藏者身上。当你看到某个收藏品种,短时间内突然全面暴涨,不符合常理,那你就要小心了,资本可能是准备最后收割一波然后跑路。

这种情况大部分出现在现代文玩艺术品上,古玩虽少但也有,比如10年前银元就经历了一次大崩盘,不过现在也涨回来了。这就是古玩的底蕴所在,能用时间冲淡风险,所以搞古玩,只要藏得住收益就越高。

另一个就是法律上的风险。在拍卖市场,高古玉卖不过明清宫廷玉,高古瓷卖不过明清瓷,就是在规避潜在的法律风险。而民间市场的高古文物,基本处于“不流动”的状态,也就谈不上收益了。

3:稀缺定律

物以稀为贵是收藏界永恒不变的真理。然而除了那些真正存世稀少的“国宝重器”,其他古玩的稀缺性,或多或少都有“人为操控”在里面。比如我玩古钱,一些所谓的名誉品,在几年前也就几百块钱,现在涨到几千上万,是因为商家大量囤货,藏家趁着行情大量购买,造成了市面上的货源短缺。

所以我明知道它们存量大,也只能捏着鼻子去收藏,因为行家们共同的“惜售”心理会稳住行情,就算现在亏了,精品留在手中以后也能赚回来,好货不怕晚。

同理,高端市场也是如此,明清官窑存世量并不低,但在欧美国家的操控下,变得“极其稀有”,富豪藏家们心里面门儿清,但还是敢投资,就是因为大家都在维护一个稳定的基本盘,目前来看很难崩掉。

4:二八定律

不论在哪一行,都要认清楚一个现实:资本越雄厚,成功的机会越高,反之没什么资本的人,很多都要面对失败的命运。这是因为穷人没有那么多“试错成本”,把全部身家拿出来只要犯了一个错,就很难翻身了。

而有钱人却可以不断犯错,多点开花只要有那么一两个投资商品成功,就赚回来了。所以贫富差距就是这么来的,顶级拍卖对高端藏品的“垄断”,一线市场大商人对精品的囤积,以及民间精英藏家将其余的精品收入囊中。

留给剩下来的玩家的机会,少之又少,二八定律仿佛牢不可破。但并非完全没有机会了,小玩家想进入那%20的精英群体,就会涉及到接下来的“概率定律”。

5:概率定律

古玩行业为什么有那么多国宝帮?就是因为他们不敢面对已经失败的命运,无力再承担下一个投资,只能指望着手里的“国宝”,能够让自己一次就能翻身。这种心理其实和买彩票差不多,在路上闲逛随便花2块钱买一注,然后就中了1000万大奖,正常人想想都觉得不靠谱。

但这里又涉及到一个数学上的概率问题,假如你有无限的生命,可以尝试购买几亿次彩票,那么某一次还真有可能中1000万。问题是如果真的能无限尝试,还买彩票干嘛呢?做其他事情早成功了。

玩收藏也涉及到这个概率问题,不需要尝试几亿次,只要踏踏实实练好眼力,熟练掌握人脉、渠道、行情,那么在不断的市场实战中,总会有那么几次“踩中风口”,迎来丰收。

收藏行业虽然号称几千万藏友,但能称得上行家的高手凤毛麟角。大多数人都是盲目跟风,从来没有用心经营过自己的收藏事业,把捡漏“国宝大珍”,一夜暴富当成宗旨,最后却只能是互相欺骗,做着一个遥遥无期的美梦。

但行家高手却真的能捡漏,当然并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捡时间的漏,捡别人不懂行情的漏,捡信息渠道的漏,不一而足。能坚持下来的前提,并非马上赚钱,而是对藏品的历史背景、工艺水平和艺术成就有深度的理解,学会享受收藏的乐趣,那么成为精英的概率就会大大提升。

2 阅读:224

千亦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