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消失的高级职业:古董商

千亦评文化 2023-06-10 05:23:03

大家印象中,古董商是干什么的?

是古玩城那些摆地摊开店的商人吗?不算,那顶多是古玩贩子。

是网上那一堆自称经纪人,然后收取服务费的中介吗?更不算,那是骗子。

真正的古董商,是引导行业的推手,是为买卖双方把关的诚信基础,也是发现民间珍宝的关键人物。但可惜的是:这种高级职业,已经彻底消失了。

安思远

古董商是高级职业,因为利润非常高,但不是什么高贵职业,相反还充满了铜臭味,这没什么好丢人的,因为他们诞生的天职,便是赚更多的钱。

一般古董商的起步,是当一位经纪人,欧美国家称之为“dealer”(商人),中国更多的是指“agent”(代理人、经纪人)。古代还有这个行业的专门名词,叫“牙行”,以收取佣金为目的来撮合交易。

不同于一般的中介行当,想要当一名古玩中间人,所需要的文化水平、社会人脉以及自身悟性,要求是极高的。所以为了赚取高利润,他们要不停地学习,然后在市场实战,寻找更多的宝藏,再将其介绍给有钱的富豪,赚取佣金,积累若干年后,自己便也成为圈内有名的大商人。

张宗宪

一般富豪藏家都很忙,哪有闲工夫自己去寻找,便会委托信任的古董商帮自己物色好藏品。在过去,有爱国的古董商,比如阅古斋老板韩某帮张伯驹周旋,最后让张伯驹成功买下《平复帖》,也有卖国的古董商,比如文物大盗卢芹斋和他背后的团队。

到了现代,香港首先出现了商业化的职业古董商,比欧美国家要晚了百余年。他们的职责是在各大拍卖公司和民间古玩市场,物色精品,然后给收藏家推荐。

由此诞生了像张宗宪、翟建民等一批时代弄潮儿,他们都是从“跑腿”的角色开始,一步步提升眼力结交人脉,最后从一位“中介”成功蜕变为大收藏家。

马未都与王世襄

其后大陆的收藏行业再次起步,收藏大家王世襄的“以小见大”,影响了一代人,他的徒弟中最有名的就是马未都了。用王朔的话来说,马未都也是从一位“古玩贩子”干起的,功成名就之后最令他最骄傲的,恐怕就是在民间发现了无数宝藏,否则也不会在节目里经常提起。

那时候国内的古董商,虽然从商业模式到运作手法都是模仿欧美国家,但他们至少都秉承着一种精神:眼力为大,不放过任何一个民间精品,只要找到了就会发挥出这些古董的最大价值。

于是我们可以见到,上世纪90年代虽然国内的拍卖公司才刚刚起步,但至少一半以上的拍品,都是来自于民间古玩收藏家的贡献,只要是真品且合法收藏,拍卖公司都是来者不拒,也因此诞生了很多从底层爬上来的平民收藏家。

早年的国内拍卖现场

进入21世纪后,新修改的《文物法》正式承认个人对古玩的所有权,于是古玩行业迅速起飞,上千万级别的玩家蜂拥而入,然而奇怪的事情发生了。

过去在民间发现无数珍宝的收藏家们,一个个都开始沉默了。过去在民间找到无数国宝填充了各大博物馆的专家们,竟开始说民间都是假货了。过去长袖善舞眼光精准的古董商们,开始不接地气了。更离奇的是,文物走私出境的案件倒是越来越多了。

这些年,因为民间收藏没有一丝一毫的话语权,真品被打成赝品,专家带头黑白颠倒,造假行业“兴盛繁荣”。职业古董商渐渐远离民藏,只为高端市场的有钱人服务。

劣币终于祛除了良币,现如今假货真的开始泛滥,自称“经纪人”的诈骗公司数不胜数,民间真正的经纪人却已经消失了。

当高端市场彻底垄断古玩行业的时候,古董商也演变成另外一种角色,成了有钱人的“附庸”,只为了赚那一点小钱,再也没有魄力将中国收藏文化推广到全世界。于是我们可以看到,现如今的“超级古董商”,全都是英国人、美国人、日本人。

而我们的古董商充其量就是个“掮客”,为洋大人炒作,把中国古董炒到天价然后卖回国内。所谓艺术格调、市场标准以及真假认定,都是以国外古董商定下的规矩为准。

他们笑看民间收藏变成了“国宝帮”的乐园,笑看假货充斥各大市场,笑看民藏至今也无法行之有效地解决真伪问题。却从来没想过,这一切到底是谁造成的。

现代的民间古玩行业就发展了这20多年,却也乱了20多年,从上到下都在诠释者四个字:目光短浅。大家都想赚快钱,哪管它后果如何,结果就是一地鸡毛。

这一行会彻底完蛋吗?不可能,因为收藏不能只以金钱来衡量,更是一种精神上的需求,年轻人哪怕不喜欢收藏古董,也会收藏艺术价值高的现代精品,若干年后不也成古董了吗?只希望以后的收藏爱好者,不要再重蹈覆辙,自己牢牢抓住话语权,不要再急功近利,真正做到诚信经营,那时候才会是新一轮的收藏盛世!

0 阅读:19

千亦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