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孩子进入6岁之后,对于时间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

刘老哥拍客 2021-07-14 21:48:04

一般来说,孩子进入6岁之后,对于时间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他们能够理解并正确使用大人话语中常常出现的那些与时间有关的词汇。他们知道过去和将来,喜欢缠着爸爸妈妈讲他小时候的故事,有时还会模仿小时候的样子做事情。他们能够说出今天是星期几,计算得出这一周还需要上几天学,有的孩子还能说出一些日常事务与时间的相互关系,比如几点起床、几点睡觉等等。能记住自己的生日是哪天,了解节假日以及家人生日等的时间序列,比如,他经常会提前几天给妈妈画一幅画,作为送妈妈的礼物。

此外,他们还乐于回味并向往各个不同的节假日。他们还能清楚地描述出自己每天起床、吃饭、上学的时间,对于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几点播放,也能说得非常准确。虽然6岁孩子认识钟表还不是那么准确,也对具体的时间长度把握没那么准确。但是,如果妈妈跟他说短针到几的时候做什么事情,他还是能够理解的。

6岁的孩子,对于时序的认知水平差异很大。他们对于一日之内的三个较大的时间单位——早上、中午和晚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这种认识,还仅仅停留于能够正确区分的程度,因为一日之内的早、中、晚是固定的,6岁孩子把这种时序看成是孤立、静止的状态。6岁孩子对于一周之内的时序、一年之内月的时序、一年之内四季的时序,认知程度也明显低于对于一日之内时序的认知。

孩子对于时间的认知主要依靠时间经验,每日的时序周期短,便能够让他们形成比较深刻的印象,但周、月,特别是季节的周期间隔相对较长,即便他们知道1月是新年可以收到新年礼物、6月是儿童节可以得到儿童节礼物,但他们却不容易对周、月、季节的变化时序形成深刻的印象,因此,需要父母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孩子区分和强化。

给父母的建议:1,帮孩子树立时间观念。在孩子有了一定的时间观念之后,父母就可以引导孩子认钟表、计时间了,具体方法我们以后讲述。当孩子能够自主认识时间之后,他们才能自然而然地认识到时间的流逝,从而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2,引导孩子学会珍惜时间。对于那些慢性子的孩子,父母不妨引导他与别的小朋友进行比较,比如,“你看,妙妙都做完作业了,你才做了一道题,怪不得每天早上你都会迟到呢。”3,教会孩子与时间相处。要想强化孩子的时间观念,就必须让他学会与时间相处,比如,出去游玩,如果他没有磨蹭,痛痛快快出了门,那就可以在游乐场多玩一个项目。可是,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因为拖拉还没出门,活动就必须取消,或者干脆不带他去了。

0 阅读:5

刘老哥拍客

简介:第一时间为大家带来社会热点,生活新鲜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