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于华丽的辞藻,孩子难以理解,在进行记忆时也就大打折扣

刘老哥拍客 2021-07-17 18:35:53

对一个6岁孩子来讲,他们虽然已经能够清楚叙述一件事情,但对于太长、情节太过复杂的故事,还是不容易把握,所以,在教孩子讲故事这件事情上,帮孩子选择故事时一定要遵循以下几点。故事的长短要适当。特别是对于第一次学讲故事的孩子,故事一定不能长,太长、太复杂的故事容易导致孩子思维混乱,讲不好的话有可能影响他们的自信心。如果遇到长句,家长也可以帮着断一下句。

故事的内容要简单,故事最好以小动物为主角,这能够极大地提升孩子的兴趣度。像“司马光砸缸”这种大人念起来都很费劲的故事,对于初学讲故事的孩子最好还是抛弃掉,以免孩子因为频频犯错而影响自信心。减少华丽辞藻的运用。过于华丽的辞藻,孩子难以理解,在进行记忆时也就大打折扣,运用这些词汇无疑是画蛇添足。爸爸妈妈在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最好先把书上的故事“翻译”一遍,多用口语,少用书面语,这样更方便孩子记忆和复述。

其次,根据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教孩子讲故事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动物,那么,就多教他跟动物有关的故事;有的孩子喜欢汽车,就多教他与汽车相关的故事,兴趣能够极大提升孩子的记忆力和表达力。另外,父母也可以通过讲故事这件事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比如,有的孩子不爱劳动,爸爸妈妈就可以有意选择诸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干的小熊”之类的故事教他讲。

第三,充分利用绘本或充满画面感的想象6岁孩子的抽象逻辑思维才刚刚萌芽,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为主要特征,这就意味着,他们更容易接受的形式还是图画。因此,父母在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利用色彩鲜艳的绘本,边帮孩子读,边教孩子讲。如果不是书上的故事,父母在教孩子讲述的过程中,也可以有意识地为孩子描绘一些场景,以帮助孩子进行记忆并增强故事的生动性。第四,动作不要加太多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增加一些反间句或者动作,可以提升故事的感染力和生动性,但是,在刚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最好还是不要加太多的语气或动作,建议等孩子对故事熟悉之后再加,不然很容易让孩子变得手足无措或动作、语言无法协调。

能力,是指从一系列具体事实中概括总结出一般原理的方法。认识活动总是从个别事物开始,然后延伸到万事万物。同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即便外表再大相径庭,却又都能够按照某种特性归于某一门类。对大多数6岁孩子来讲,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他们通过学习和日常生活的经验积累,已经能够明确掌握分类的概念。归类,既可以实现知识的系统化,又利于发展孩子的概括能力,因此,在早期启蒙教育中,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孩子的归类能力,是非常必要的。那么,父母该如何加强6岁儿童这些方面的能力培养呢?

0 阅读:0

刘老哥拍客

简介:第一时间为大家带来社会热点,生活新鲜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