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手(英语:Pitcher,通常简写成P)是棒球或垒球比赛中,防守方负责投球供进攻方打击手打击的球员,通常被视为主宰比赛胜负的灵魂人物。只要不违反规则,投手可采用任何一种姿势来作投球。在纪录逐局比赛过程时,通常以数字“1”来代表投手的守备位置。
投手类型左投投手
右投投手
投球惯用手投球惯用手是指投手在进行投球时,用来握球及进行挥臂动作并将球投出的手,非惯用手则是戴上棒球手套,负责接捕任何形式来球的手。投手依投球惯用手的不同而分为左投及右投,由于惯用右手的人占大多数,因此现今无论是各国的三级棒球、甲、乙组业余成棒甚至职业棒球的投手皆以右投手较多,而左投手相较于右投手便显得较为稀少。
虽然大部分投手的投球惯用手是顺着自己本身的惯用手而练成,但在各国棒球界仍不乏投球惯用手与日常惯用手相反的投手,知名的右撇子左投有前美国大联盟的纽约大都会终结者比利·华格纳,前中华职棒投手林煜清则为左撇子右投。
姿势挥臂式姿势(Windup Position)
固定式姿势(Set Position)
出手角度上肩投法(高压式投法)
上肩投法,俗称高压式投法(overhand delivery)是一种棒球投手的投球机制,出手点约是左手十一点至十二点方向、右手十二点至一点方向间的投法。
上肩投法俗称为高压式投法,是因为上肩投法的出手动作是抬高投球惯用手,再从至高点将球下压投出,有如将球由高处往下压而得此称呼。
简介
上肩投法是棒球最传统的投法之一,和四分之三投法(斜肩投法)一样,是最风行的投球姿势之一。若调整得宜通常能发挥较好的球路威力,但执行难度也较高,固有着对球路控制的稳定性通常不如其他投球方式的难处,因此现今大部分的投手还是以四分之三投法为主流。
这种投球法的挥臂动作和重心移动与斜肩投法几乎相同,只是在投球动作的最后阶段将上半身大幅度地侧向倾斜与将手臂抬高使放球点转变至十二点到一点钟方向(右手)或十一点至十二点方向(左手),再用力将手臂向地面挥动,并利用较迟的放球时间,使球由高向低朝捕手方向掷去。由于上肩投球对于肩部的使用较为费力,因此在投球续航力上可能会有所欠损,但因为较高的放球点,使球路的进垒角度落差颇大,若投手身材高大,这种现象会更加地明显,让打者感觉到强烈的压迫感。
特色与优劣
由于放球点较高,使得放球时机的早晚对于投手投出的球路在落点上的差异会相当大,使曲球系、指叉系及速球系等垂直系球路的威力会因而增加,也会使打者在击球点方面受到一定的干扰,加上投球过程中的动作进行给予打者心理上的压迫感,使得这种投法显得霸气十足。这种投手的球速会比较快,不过各联盟球速最快的投手却是用斜肩投法投球,但高压式投手多半能稳定以140km/h以上的球速主投比赛,且在日本,速球派上肩投法型投手往往又是主力先发,因此日本人以“本格派”来形容快球速够快、控球稳健、压制力佳、斗志高昂、且有王者气息的大投手,且多半是高压投手(但现今也有部分斜肩投球型投手被纳入)。
这种投法的最大优点是球质浑重、垂直系球种进垒角度十分犀利、动作能给予打者一定的压迫感,若该投手身材高大,更会衬托出这种优势。但这种姿势却不太容易得到来自腰部扭转所施与的力量,而下半身也因为上半身是以垂直下压的方式用力而只能给予支撑力道,不如斜肩投法能借由旋转式的下半身重力移动增强力道以达到上半身省力的工作,使上半身要使用的力道十分巨大,而让上肩投法十分费劲,而且上半身在较用力的情形下,放球点的掌握十分不易,使控球较不容易,且部分投手会为球进垒的角度问题,而误将手臂打直,使控球更加不稳。
由于上肩投法进行当中,手臂挥甩的力道相当大,除了容易使投手疲劳,使得肩内肌韧带、后肩肌及胸肌需要承受巨大且剧烈的伸张及拮抗力道而造成惯用手肩部的负担,若长期承受大量的投球更容易造成肩伤问题。因此这类投手为了能增加这种高强度投法的承受力,平时在肩部肌韧带群、胸肌及后肩肌、大臂肌、二头肌、三头肌、下臂肌群与下半身肌韧带群的重训,还有肌耐力的训练等体能强化工作就显得十分重要。而部分投手还会不知不觉地出现手肘疲劳性下垂的情形,而使得出手位置相对变得水平而使投出的球容易形成偏高、水平、无劲的呆球而增加被长打的可能性。
斜肩投法(四分之三投法)
斜肩投法,球界惯称“四分之三投法”(three-quarters)是一种棒球投手的投球机制,其放球点介于高压及侧投之间,现今棒球投手大多数是采用斜肩投法来投球。
四分之三投法的惯称是来自于“three-quarters delivery”的意译。
简介
斜肩投法是所有的投法中相对上最符合人体工学及力学的方式,因为这是对人体的结构而言较为自然的投法;一般人在将手中的物品抛掷出的时候,大多是自然以左手十到十一点钟方向之间(右手一至二点钟方向间)的挥臂角度来丢出,此角度和斜肩投法雷同,故此机制也算是所有的投法中最简单,且最容易上手的。
因应出手角度的不同细分,斜肩投法另有高角度斜肩投法(high three-quarters)及低角度斜肩投法(low three-quarters)等描述。
优劣
这种投法的特色是控球相对上容易,投出的球路水平性及垂直性兼具,且因投球时肩部力量使用较少,对于肩部负担较低,能在投球的续航力上取得较好的平衡。
斜肩投法是棒球初学者最适合练习的投法,由于斜肩投法是最接近运动人体工学的投法,使得动作容易协调,而且有助于培养基本动作,对未来若是改练高压投法也有奠基性的作用。侧投的动作基础亦是如此(低肩侧投由于是低肩投法为基,故关系较远)。
但缺点是因为这种投法若挥臂时手肘低于肩膀的情形发生时,会给予手肘韧带相当大的拉扯力道,因此罹患投手肘(俗称“棒球肘”)、手肘内侧韧带撕裂伤的风险会较发生相同情形的高压投法来得高;其次是使用这种投法的投手众多,加上球路在高低的变化上较不如上肩投法所投出之相同球种,而增加打者有效击球面的广度,使得斜肩投法的球路容易被打者适应;第三是这种投球姿势会降低垂直系球种的变化幅度。
另外一个缺点是斜肩投法的投手在投球的特性上,由于球路横移及垂直变化均有水准,使得控球相对较为容易,但也因为球路较为水平、使用斜肩投法的投手众多,使打者适应球路的时间相对较短,使得采斜肩投法的投手容易在第二轮打击开始球路被突破的可能性较其它投法来得高。
球路特性
斜肩投法球路在垂直及水平角度的特性兼具,因此这种投法的球威不易因为身材上的限制而受到影响,只要掌握指法、放球点的技巧就能进一步制造变化,因此受到各种身材条件的投手欢迎,唯身材较为高大的投手使用斜肩投法的投手球威方面会因为较为水平的球路而减损身材上的优势,故身材高大的投手常会被会求改用高压法投球。原则上,斜肩投法各种球路均能顺利投出,唯指叉系、曲球系、变速系等垂直系球路的效果稍差。
球速方面,理论上由于斜肩投法在投球力道的使用较少,使球速应会较高压法来得慢,也就是“牺牲些许球速来争取横移角度”,但现实上,速球派投手反而是以斜肩投法投球的为主。
侧投
侧肩投法(英语:Sidearm),又称侧投,为棒球投手的出手点之一,指投手投球时,以手臂横摆的方式出手的投球方式。一般所提之侧投多半指典型侧投手,也就是左投手以九点钟方向附近,而右投手以三点钟方向附近为出手点的投手,出手点稍高者可视为四分之三侧投(low three-quarters)或称斜肩侧投,而稍低者可视为低肩侧投,但低肩侧投的动作机制与侧投有一定程度的歧异。
投球方式
侧肩投法的投球方式与斜肩投法类似。在投球跨步的过程中,部分投手会将上半身明显向胸前倾斜下探,类似下勾投手的投球机制,但出手时仍会将挥臂的角度转为水平。若能在挥臂时转为约莫水平的位置及减少上半身下探的幅度,无论采何种前置准备方式投球,基本上就能算是侧肩投球。由于标准侧肩投法的投球方式在执行过程的前半部分类似于四分之三投球,因而少部分采斜肩投法的投手偶尔会用突袭式侧肩投法,以求扰乱打者节奏之效。
球路特性
侧投手的球路水平横移的幅度较斜肩投法来的大,因此对于同侧打者有相当程度的威胁性,尤其是滑球及切球,而对于横向及纵向变化兼具的伸卡球 (沉球)在下坠方面的威力会更大,会带会同侧打者内角的威胁,但对于反侧打击的打者来说,这些威胁却成为有利之处,但侧投投出的变速球对于所有打者都具有压制性,而且球威不受出手角度的影响,因此现在的侧投手对于变速球的训练相当有意愿,以增加对于相反侧打者周旋的本钱。部分侧投手亦能因投球技巧的掌握而能投出指叉球、曲球(如高津臣吾)等具有下坠效果的球路。
低肩侧投
低肩侧投(英语:Low Sidearm),为棒球投手的出手点之一,指投手投球时,以手臂横摆的方式出手的投球方式。但与侧投不同的是,低肩侧投是以进行低肩投法前半段的投球动作,待投球惯用手进入放球点区域时改以较为水平方式出手的投球方式。
日本及美加并没有将低肩侧投细分成一个分类,且两国给予低肩侧投的归类也不相同;在日本,低肩侧投被视为侧投,但在美国,低肩侧投被归类为低肩投法(以林昌勇为例,林昌勇的投球动作,依美国的归类会被视为低肩投法,但日本将其归为侧投手)。而台湾则是将介于侧投及低肩投法之间的投球方式另外细分成低肩侧投。
投球方式
低肩侧投仍为侧投动作之一,但投球动作机制和侧投并不相同。以右投手为例,侧投的前半段肩膀重心和四分之三投法相似,但在低肩侧投却和低肩投法类似,到出手的时候才将出手点转放到3点钟与4点钟之间。即低肩侧投的前半段动作是准备要要进行低肩投球的动作,但到后半段再转为侧投方式出手。
球路特性
球路特性类似于侧投,但球路更低,球路轨迹特性介于低肩投法与侧投之间,有利于横向变化球、上飘球路之使用。主要武器球是以同侧打者之外角球,但和侧投一样,因球路横向变化明显的特性,使反侧打者反而较能应付该投法之球路,故低肩侧投手会练习变速球、伸卡球以面对反侧打者。
低肩投法(下勾、潜水艇投法)
低肩投法俗称为“下勾投法”,亦有“潜水艇投法”之别称,为棒球投球方式之一,为一反力学的投球出手方法。
低肩投法因为其出手点的因素,使肘、臂、腕角度及位置低于肩部而得名。“下勾投法”之别称则是因为此投手的出手方式为先将手臂下压至低于肩线,到制低点后再由下向上挥臂,将球投出,其动作有如将手中的棒球“从地面勾上来”而得此称呼。“潜水艇投法”则是来自英文“Submarine pitch”的意译。
发展历史
1845年,在棒球草创的时代,当时棒球投手被规定要以下手抛球的方式将球抛与打者。而且只允许下抛球的方式进行投球,现今视为正常任何方式的投球方法,在棒球规则记载被明令禁止。1872年规则修改,低肩投法正式被许可。后来,1882年,侧投被许可使用。1884年,投球威力惊人且有利于投手的上肩投法被因规则再修订而被允许使用,后来取代低肩投法成为投手界主流棒球投手两大主流投球法之一。但使用低肩投法的投手仍大有人在。
1920年,棒球护具尚不发达的时代,由于卡尔·梅斯(Carl Mays)投出的速球击中雷·查普曼(Ray Chapman)头部,造成查普曼头部破裂送医不治的“查普曼-梅斯事件”发生,美国职棒大联盟开始将其视为危险的投球方式,并对其采取不鼓励的态度,低肩投法的使用人数开始减少。
1972年,美国职棒大联盟开始采用测速器观测投手球速,日本亦于1976年跟进。由于测速器的引进,使球速开始成为受重视的投手技术,而上肩投法与斜肩投法有利于投出高速快速球,因此使用低肩投法的人数在美国、日本皆进一步下降。
特色及优劣
由于此投法是将球由下往上带的方式投出,因而投出的球易有上飘的效果,加上使用此投法之投手不多,使同侧打者会因为不习惯其球路轨迹而适应上出现问题,影响打击发挥,加上下勾投法为一反力学投球方式,因而投球时不易因为力学因素而将手臂施与之力量传至球心,致使此投法投出之球路多半会因为旋转速度增快而具有尾劲强的优点,使同侧打者更不易准确判断最佳击球点而错失打击良机。
由于投球姿势及出手方式明显有反力学之特性,对于扭腰动作之需求颇高,加上下半身之跨步需达到“大且低”的要求,使得投球动作在进行时,肩、臂、肘皆必须较其他投法使用更大之力量进行投球,会造成投球惯用手、腰部及下半身之肌肉群一定程度的负担,故有意使用低肩投法的投手,对于手臂、腰部、下半身之强健及柔软度会较其它投法更为要求。
低肩投球和侧投及低肩侧投的优势相似,皆因球路刁钻、投球动作异于常态,使得打者较不容易立即掌握球路,尤其是同侧打者。但低肩投法球路之劣势亦和侧投类似,即除非该投手具备足够威力之变速球,否则其球路虽对同侧打者具威胁性,却对于反侧打者相对有利,而多数低肩投手为右投,特别是担任先发的低肩投手,此倾向更为明显,使得左打较充足的球队通常较能应付低肩投手的投球。
解决打者方式三振型投手
滚地球型投手
飞球型投手
投手分工依据比赛上场顺序,大致可分为二大类:先发投手及后援投手。
先发投手比赛一开始双方队伍首位上场之投手称为先发投手(Starting Pitcher, SP)。一般而言,先发投手是球队中较具有续航力与压制力的投手,一个好的先发投手至少要能投满5局,且不能失分太多,以确保球队能够专心打击以取得领先。优质先发(投满6局失3分含以内)是评断一个投手是否优异的指标,最理想的状况是先发投手能够投满7局(或100球左右),再由后援投手上场。在现代分工日趋精细的棒球运动中,除非投手用球数仍不算太多可以挑战完投、完封,甚至是完全比赛、无安打比赛等特殊纪录,为避免投球数过多导致运动伤害,较少见到由先发投手独力投完全场的情况。
100球的设定是基于大部分的先发投手会在用球数超过100球后快速累积疲劳,但其仅为经验法则,教练仍会视个别投手的条件或场上战况酌予增减参考用球数。
后援投手比赛中期接替先发投手称为后援投手(Relief Pitcher, RP)或牛棚投手
依据比赛情况不同又可细分为:
长中继投手(long reliever,LRP):当先发投手体力不济或失分太多时(投不满5局),于比赛前期接替先发投手,希望能控制局面以待球队反扑
短中继投手(middle relief pitcher,MRP):通常于第6、7局登场接替先发投手。
布局投手(set-up man,SU):负责王牌救援投手尚未上场前之接替工作,通常于第8局登场,通常为球队用来培养未来的终结者。
救援投手(closer,CP):当球队领先幅度很小时负责最后一局把关任务,守住球队战果之投手,俗称终结者、守护神或关门者,通常于第9局登场。
一人左投(left-handed specialist, LOOGY):专门对付左打者之左投,通常只投一个打席即退场。目前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LB)为避免投手更换频率过高影响比赛时间,限制投手除因故无法投球的状况外,必须至少面对3个打席才得进行投手更换。
投手常见球种投手为了使打者不易击球,通常会具备数种球种来迷惑打者及影响打者节奏,主要分快速球(fastball)、变速球、变化球(breaking ball)。
快速球(直球)四缝线快速球(Four-seam Fastball)
二缝线快速球(Two-seam Fastball)伸卡球(Sinker,又称“沉球”)卡特球(Cutter,又称切球)
变速球变速球(Changeup)掌心球(Palmball)圈指变速球(Circle-Changeup)零速度球 (Zero-speed-Palmball)
变化球滑球(Slider)
指叉球(Forkball)指叉球快速指叉球(Split-Finger Fastball,又称叉指快速球)
曲球(Curveball)
螺旋球(Screwball)
弹指球(Knuckleball,又称蝴蝶球)
投手犯规类型投手有投球、牵制或其他违反规则之行为时,记为投手犯规。无跑垒员时记一个坏球,有跑垒员时各跑垒员均推进一个垒位。
投手做投球之关连动作而停止投球者。(例如:假装投球)
投手对一垒做假性牵制。(例外:投手退出投手板时得假牵制)
投手向垒传球前脚未直接踏向该垒。(例如:自由脚踩向本垒方向却对一垒做牵制)
投手传球给没有跑垒员之垒者。(例外:一垒有跑者时正确往二垒做牵制动作,不记投手犯规)
投手在有跑垒员在垒时违规投球。(例如:投手有意乘跑垒员不注意时突袭投球)
投手的轴心脚未踏投手板正面对击球员投球。
投手未触于投手板而作关连投球之动作者。
投手做无必要之拖延比赛。(由裁判主观认定,最重可勒令退场)
投手未持球站在投手板或跨在投手板,或是离开投手板假装投球。
投手于采取正规投球姿势后,除实际投球或传球给垒外,任何一手放开时。
投手故意或不小心掉落手里的球。
关于此条依不同状况而有不同判定。
1.垒上有跑垒员时,视为投手犯规,跑垒员各往前推进一个垒位。
2.垒上无跑垒员时,掉落的球留在界内则不算投球。
3.垒上无跑垒员时,掉落的球滚出界外则记一个坏球。
投手故意或不小心脚滑而跌倒。
投手企图故意四坏球,投球给位于捕手区外之捕手。
投手采固定式投球时未经过完全静止状态即投球。
突然向没有准备好的击球员投球时。
违反有关正面投球和侧面投球的规定投球时。
投手在球上黏口香糖或唾液之后投球。
当投手犯规发生的同时,击球员如果靠安打、四坏球保送或失误等比赛进行中方式上垒,且其他跑垒员都至少往前推进一个垒位时,则仍视为比赛进行中。
如果投手犯规发生的同时出现暴投、捕逸或暴传,跑垒员除了至少推进一个垒位外,亦得视状况冒险进垒。
由于投手犯规发生时跑垒员是无条件推进一个垒位,因此会使得原本被迫进垒状态的跑者变成非被迫进垒,而增加在垒包制造出局数的难度。且可能因为“再见投手犯规”而决定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