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领导整顿考勤纪律,让退二线老同事打卡上班,反被老同志赶走

半烟来看生活 2024-12-16 02:40:10

单位领导整顿考勤纪律,让退二线老同事打卡上班,反被老同志赶走!新领导用这招让大家愣住了

在某大型国企,人浮于事的问题一直是公开的秘密。尤其是在一些退居二线的老同志中,这种现象更是显得突出。这些人早已过了工作高峰期,常常凭借资历和关系安稳度日,而考勤制度对他们来说形同虚设。年轻员工忙得焦头烂额时,他们却悠闲地喝茶聊天,甚至索性“隐身”,一周露面次数屈指可数。

但这一切在新领导赵总到任后开始发生了变化。

赵总是从外地调来的改革派,风格果断,作风硬朗。上任第一天,他在全体大会上抛出一颗"重磅炸弹":从下周起,单位考勤纪律将全面收紧,不论职位高低,所有人必须遵守打卡制度,尤其是退居二线的同事,也要按照正常工作时间上下班,否则将按照旷工处理。

此言一出,整个会议室鸦雀无声,随即私下议论声四起。老同事们纷纷表示不满,甚至有人当场质疑:我们这些退居二线的老同志,不是来享清福的吗?为什么要像年轻人一样打卡?这也太不近人情了吧!

赵总的政策一公布,立刻在单位掀起了轩然大波。一些年轻员工拍手称快,认为终于有人能治治“老油条”了;但退二线的老同志们却群情激愤,觉得自己受到了羞辱。他们开始联名写信向上级反映,甚至组织集体“抗议”。

我们为单位奉献了几十年,如今退居二线,本应该是颐养天年的时候,怎么能让我们跟新人一样受考勤约束?退休前曾是中层干部的老黄站出来,振振有词地说道。

更有甚者,几位老同志联合起来,刻意在打卡时间点“集体迟到”,公开挑战新政策。他们悠然自得地走进办公室,甚至还调侃:我们这是迟到,但也是到啊,总比你们这些小年轻心里埋怨却不敢说强。

赵总对此却不为所动,他一方面坚决执行考勤制度,另一方面安排人事部门每天统计数据,明确公示迟到、早退和旷工的情况。在连续几周的强硬推进下,老同志的出勤率确实有所提高,但他们的工作热情却降到了冰点。

表面上看,考勤制度似乎落实了,但老同志们的积怨也在不断发酵。他们开始采用"对抗性服从"的方式:每天准点打卡,却在工位上打瞌睡、刷手机,甚至在会议中"明目张胆"地玩弄笔记本。

这哪里是整顿纪律?分明是逼人出丑!

最引人注目的是老林的反应。这位退居二线的老技术员脾气火爆,平日里人缘也不错。他直接向赵总"摊牌":你这搞的是形式主义!我们这些老同志已经无心恋战,你非要管我们,我们大不了全体辞职!

不久后,事态开始失控。一些老同志串通部分中层干部,联名向总部举报赵总"不尊重资历、盲目改革",导致基层工作一度陷入混乱。

总部迅速派出督查组来调查。面对这一情况,赵总并未急于辩解,而是向总部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请总部允许我进行一场公开的讨论会,倾听各方意见。

讨论会当天,会议室座无虚席。老同志们纷纷将批评的矛头指向赵总,甚至言辞激烈:“你这种管理方式根本不适合我们单位,早晚会把人心全都搞散!

年轻员工则谨慎发言,不少人甚至选择沉默。眼看着场面一边倒,赵总却依然镇定自若。他微笑着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说道:既然大家认为打卡制度不合理,那么我们就不妨试试别的方式。但在此之前,我想问一句:如果今天完全取消考勤,大家是否愿意保证每天按时上下班并全力以赴地工作?

没人回答。

赵总接着说道:考勤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效率和公平。今天我提出的改革,可能有不妥之处,但我想请大家想一想:如果在座每位都能做到自觉,考勤制度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老林冷笑一声:自觉?说得容易,可谁来保证公平?

好问题!赵总点点头,为了体现公平,我准备试行一个新方案——从下周起,所有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成果都会公开量化考核。表现突出的同事不仅可以获得奖励,还能优先参加培训、晋升。而那些长期无所事事的同事,即便资历再深,也可能被劝退。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量化考核的方案直击老同志的软肋,也让一些懒散的年轻人心生警觉。

赵总说到做到,迅速推出了量化考核制度。具体而言,每个岗位的职责被细化为明确的指标,如技术部门需要提交项目成果,行政部门要优化流程,销售部门则要达成业绩目标。

为了确保公平,考核结果由独立的第三方审核,同时每月公示,接受全体员工监督。考核优异者不仅可以领取额外奖金,还能享受带薪培训的机会,而考核垫底者则需接受额外培训甚至降职处理。

这项改革让整个单位为之一震。一些退居二线的老同志顿时慌了神,意识到“混日子”的时代已经过去,而年轻员工也开始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动力。

最令人意外的是老林。他虽然嘴上不服,但心里明白,如果不采取行动,很可能会成为第一个被劝退的对象。于是,他主动请缨带队负责一个长期搁置的技术项目。最终,他和团队成功完成了任务,还被评为“优秀员工”。

而另一位曾高调反对考勤的老黄则选择提前退休,彻底退出了这场风波。

几个月后,量化考核制度开始显现成效:

年轻员工的积极性大幅提升,许多人主动要求承担更多任务。

老同志们不再消极怠工,而是努力适应新要求。

整个单位的工作效率提升了30%,多项关键指标创下新高。

总部对赵总的改革表示高度认可,并决定在其他下属单位推广这一模式。而曾经最反对改革的老林也在一次内部大会上坦言:其实改革对我们老同志来说未必是坏事,它让我们重新找到了价值感。

赵总的这场改革,既避免了与老同志的正面冲突,又巧妙地推动了全员自我提升,最终实现了单位的稳定与发展。

结语

改革总是伴随着争议与阻力,但真正成功的改革往往能够兼顾公平与效率。赵总用量化考核代替简单的考勤制度,不仅挽回了老同志的尊严,也激发了全体员工的潜力。

职场中,每一次变革都需要智慧与魄力,而赵总的故事正是一个值得深思的职场典范。

0 阅读:0

半烟来看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