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海死在九月初三,那天还有一个重要人物死亡,曹雪芹写得隐晦

君笺雅侃红楼 2025-04-12 10:23:49

林如海病重而死,所患何病,如何去世全都没提。书中浓墨重彩描写了秦可卿死后的葬礼,只在“五七正五日”时,写到贾琏派小厮昭儿回来报丧:

“二爷打发回来的。林姑老爷是九月初三日巳时没的。二爷带了林姑娘同送林姑爷的灵到苏州,大约赶年底就回来。二爷打发小的来报个信请安,讨老太太示下。还瞧瞧奶奶家里好,叫把大毛衣服带几件去。”

那时从扬州进京,最佳交通方式是乘船沿运河北上,用时大概在一个月左右。听昭儿的话中意,他是在贾琏在扬州操持完丧事扶灵回姑苏前派回来的,大概也得十数日。如此计算时间,林如海去世的九月初三,大概与秦可卿的死亡日期重叠。显然不是巧合。

还有,秦可卿死讯传来时,王熙凤刚睡着还不到半夜,推测时间当在夜里九点至十一点的“亥时”,而林如海死的具体时间则是九月初三早上的九点到十一点的“巳时”,二人死亡时间日夜颠倒却恰好对应,也不可能是巧合。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曹雪芹如此设计秦可卿与林如海的死,虽不明确具体意义,却将二者作了关联。

“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的真相,尽管从书中情节看,确如脂批所提到被删除了相关文字。但秦可卿判词“造衅开端实在宁”的“造衅”二字,意为“故意制造冲突”,暗示贾珍在天香楼侵犯了秦可卿;而秦可卿上吊自尽后良久,丫头瑞珠在秦业父子来后,突然传来死讯,用一种非正常的“触柱而亡”表现出含冤而死的惨烈,昭示出秦可卿死于贾珍“皮肤滥淫”侵犯致死的真相。

如果将秦可卿的死亡传递出的“造衅”、“含冤”之意,套用在林如海的死亡上,就会发现他的死也非比寻常。所以,贾琏派回来的小厮名叫“昭儿”,就有昭示之意。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一首《暮江吟》,生动刻画了九月初三这一天傍晚时分“日与月”交替的情况: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唐长庆二年,朝廷因牛李党争激烈,导致政治昏暗,白居易失意之下自求外任杭州刺史时所作。

作者在诗中看似表达出处江湖之远的轻松惬意,实则通过“残阳”与“新月”交替的黄昏景色,鞭挞了牛李党争导致朝政昏暗晦涩的血腥现实。而白居易面临的朝廷格局与《红楼梦》里太上皇退位,新皇帝登基不久,新旧势力之争颇为类似。

林如海身为前科探花,钦点的巡盐御史,代表天子门生的新党。秦可卿作为四王八公贾家的嫡长孙媳妇,可代表贾家老臣旧党。他们两个死于九月初三,一白天一夜里,借由白居易的《暮江吟》影射,反映出当时朝廷党争的激烈。而且《红楼梦》开篇不久就接连写了两件相关大事:

一、林如海被钦点为巡盐御史,坐镇扬州盐课,是为皇帝派他稽查和掌控旧势力“财权”。

二、京营节度使王子腾被升任九省统制调离京营。皇帝再派人接管京营,动了旧势力老臣贾家掌控数十年的核心利益。

皇帝登基伊始,便一手抓财权,一手抓军权,虽是个绝顶人物,却也势必引发老臣们的不满和反弹,导致朝廷新旧两股势力的激烈斗争。

第四回,当贾雨村复职应天府时,门子拿出“护官符”并借机“警告”他:“如今凡作地方官者皆有一个私单,上面写的是本省最有权势极富贵的大乡绅名姓,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也难保呢!所以叫做‘护官符’。”贾雨村身为皇帝臣子,与四大家族老臣同流合污,代表地方“旧势力”的猖獗;林如海上任扬州盐课,若不肯像贾雨村那般同流合污,势必要遭受残酷打击。他“捐馆扬州城”,就有可能是因官场斗争而被害。

❂签约全网维权,抄袭剽窃搬运后果自负

❂从原文找线索,还原最真实的《红楼梦》。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