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国产化目标叠加关税反制背景下,信创工作要立定脚跟、抛弃幻想,向100%国产替代全速进军。”
近日,某电化教育馆发布的终端采购项目在业内引发热议。公告显示,该单位计划为全省不少于900所中小学校,建设不少于6500间多媒体教室、500间信息技术教室、650间教研备课室。包含上述三大项目在内,招标总预算达到3.7亿元以上,为当地教育信创投入之最。

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息技术教室”的计算机采购项目中,有六大标包均指定采购英特尔/AMD等进口产品,国产芯片整机标包仅占四席。而从采购数量及金额来看,美系芯片份额也达到57%左右。
有业内人士对此发表观点,“某省加大投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值得肯定,但信创采购应以国产设备为主。尤其在全面国产化目标和关税战背景下,美系芯片在中国市场竞争力持续削弱,国产设备迎来赶超替代窗口期。为长远计,信创工作要立定脚跟,向100%国产化进军。”
数据显示,近年来随着各行业信创需求大规模释放,国产化终端采购占比高速攀升。以通信领域为例,在去年中国电信168亿服务器集采项目中,国产化率已增至 67.8%,创业内历史新高;而在今年中国移动的算力网络建设项目中,智算中心芯片国产化率预计将达到90%。毋庸置疑,受内外部多重因素驱动,国产化替代已成大势所趋。根据《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2025年中国芯片自给率需达70%。继三运营商逼近这一目标后,金融、能源、教育等行业也将迅速跟进,进一步拉动国产芯片需求。
其中,教育行业明确要求2027年前全面使用正版操作系统及办公软件,2025年起中小学、高校启动试点,重点覆盖操作系统、杀毒软件、办公终端等领域,预计教育信创PC需求超千万台,倒逼国产芯片及终端设备加快替代脚步。
此外,受美国科技打压和关税战影响,进口芯片及相关产品不确定性加强,更在国内市场面临新的成本压力。而教育信创采购普遍规模较大,属于价格敏感型项目,并且对售后维护升级要求较高。美系芯片厂商已经很难保证上述刚性需求。
有专业人士分析,目前部分信创项目国产化占比较低,一方面系顾及软硬件相关产品适配问题,为了绕过生态兼容壁垒选择国外主流品牌;另一方面也在于技术路径依赖,国产芯片异构迁移后通常会造成系统稳定性变差,相较于主流技术的无缝嵌入,替代过程更具挑战性。
但从长远来看,美国芯片厂商正在被动撤出中国市场,相关产品进口通道加速收窄,断供风险持续加剧,各行各业都必将直面“国替国用”挑战。在此背景下,信创工作更当抛弃幻想、迎难而上,基于充分的国产化场景实践,尽快锻炼出更具应用价值的信创产品体系。
某种意义上,这是一场没有退路的战斗,各级单位都应积极应对,警惕开信创产业的“倒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