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兵改警,警脱军,转来转去,身份没了准头。”这句话用在消防员身上再恰当不过。
曾经他们穿着武警的军装,担着灭火救援的重任,备受尊崇,如今改制后,他们既不是军人,也不是警察,成了一支“特殊”的队伍。
消防员从原来的“武警消防部队”转隶到应急管理部后,到底经历了什么?身份变了,职责变了吗?现在到底是“兵”还是“警”?
一、军事改革2016年是中国军事改革的大幕刚刚拉开的日子。
彼时武警部队一共有八大警种:黄金、森林、水电、交通、警卫、边防、消防和内卫。
这些名字听着就不太像“打仗”的部队,因为它们的主要任务不是作战,而是服务国家建设和社会安全,其中消防部队的职责是灭火和抢险救援。
在这八大警种中,有三个比较特别:消防、边防和警卫。
它们虽然是武警部队的编制,但最高领导却归公安部管,换句话说,它们既有“军”的属性,也有“警”的身份。
尤其是消防部队,不少人当时都戏称它们是“披着军装的消防员”。
2016年军改后,武警部队的大整顿中,除了内卫部队保留了原有的现役身份,其余七大警种部队的身份全都发生了变化。
消防、边防、警卫等队伍脱下了武警的制服,退出了武警序列。
边防和警卫部队转到公安系统,成了人民警察;而消防部队则走了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它被划归应急管理部,成了行政编制。
那么问题来了:消防员现在既不是军人,也不是警察,他们到底是什么身份?这场改革到底给他们带来了什么影响?
二、3大军事特点没变虽然身份变了,但消防员的队伍管理方式却依然带着很重的“军事化”色彩。
第一他们的组织架构,依然像武警内卫部队那样分级别。
省里有“消防救援总队”,市里有“消防救援支队”,县里有“消防救援大队”。
甚至连主官的设置也沿用了原来的模式,只是称呼从“司令员”变成了“总队长”。
第二改制后的消防员队伍仍然保持类似武警部队的日常勤务。
大家都知道,武警部队的营区门口总是站着执勤的哨兵,严肃得很。
去看看现在的消防站,门口还是有人站岗,和一般政府单位的保安完全不一样。
这一套“准军事化”的管理方式,让消防员看上去还是像以前那样威严。
军人和公务员的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军人有军籍,意味着他们是国家的武装力量;公务员则是为国家提供公共服务。
消防员如今的身份更接近后者,这让不少人觉得有点“别扭”。
第三改制后的消防员队伍仍然保持类似武警部队的衔级标识。
为了让消防员的职业更有归属感,国家给他们设计了一套专属的“消防救援衔”。
这些衔级分为两类:一类是消防员的基础衔级,另一类是管理人员的指挥衔级。简单就是从“士兵”到“军官”的划分。
一杠一星表示“初级指挥员”,像是军队里的“尉官”;两杠一星就是“中级指挥长”,类似“校官”。
这套衔级设计得很精巧,但也有人觉得,这更像是“自我安慰”。
军衔是军人身份的象征,而这些“消防救援衔”更多是一种职业标识,和军衔的意义完全不同。
身份的变化也带来了心理上的落差。
以前的消防员,既有武警的荣誉感,又有公安系统的支持,现在却成了一个“独立”的行政单位。
有人觉得,这样的变化让消防员的职业认同感受到了冲击。
再加上转型之后,消防员的工作强度和危险性并没有减少,但他们的“身份光环”却淡了不少。
【写在最后】这场改革的初衷是好的,目的是让消防员从军事化管理中解脱出来,更加专注于他们的本职工作——灭火和救援。
但现实却有点让人哭笑不得:身份没了“军警”的范儿,工作却还是“军警”的活儿;职责没变,待遇却发生了巨大变化。
有人说,消防员是“最不像公务员的公务员”。
无论是组织架构、日常勤务还是职业标识,消防员看上去都更像一支“准军事化”的队伍。但如果再深究,他们的身份却已经完全不同了。
从“军人”到“公务员”,消防员的身份变化是一种历史的选择。
但这种选择是否真的能让这支队伍越来越好?这恐怕还得时间来证明。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归武警部队管理,有军人荣誉感
改啥呢!屁股里掏卵,扯蛋!
还是原来的消防部队消防官兵好听,应急管理听着别扭
专业消防局,兵直接变成了有编制的地方公务人员或者是行政事业编的政府雇员。
应急救援!听着绕嘴!还是消防官兵好听
脱离警籍就说明不是军警编制,政府雇佣的关系。
跟你有关系吗
最近几年消防是牺牲比例公职最高的人
劳务派遣
别什么扭?
消防员并不是公务员和事业编,好缘就是临时工派遣工,干部就是公务员
压减军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