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兴义这个隐藏于世的,美得让人窒息的小城,除了壮丽的自然风光和古老的民族村寨外,人文景观也绝对不容忽视。
在兴义我们听到这样一说“一部贵州近代史,半部都是兴义人 ”,兴义近现代出了不少历史名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何应钦就是其中一员。
何应钦,(1890年4月2日-1987年10月21日),字敬之,贵州兴义人,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
曾两次留学日本,与蒋介石是日本振武学校的校友,与冈村宁次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校友。
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参加同盟会,回国后在贵州办过讲武堂,在黄埔军校当过教官。
他是国军二号人物,在黄埔系中其地位和影响力仅次于蒋介石,一生追随蒋介石,也颇得蒋的器重。
抗战时期,先后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中国陆军总司令,指挥了长衡会战和湘西反攻战。中国远征军总司令带领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而属于他的高光时刻就是,1945年9月9日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特级上将蒋中正特派代表、中国陆军总司令陆军一级上将何应钦在南京接受日本投降,日方的代表正是他的校友冈村宁次。
这一刻值得所有国人铭记。
何应钦故居
来到贵州兴义,何应钦故居列于我们的必游榜单。
那天游览万岭河峡谷后,我们驱车来到距贵州兴义城南部45公里的泥凼镇何应钦故居。
故居外墙“受降大典”的巨幅照片
都说贵州“地无三里平”,在这也能体现,何应钦故居就建于山腰上。
远远看见了故居外墙上“受降大典”的巨幅照片。
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纪念(南京)章碑及投降碑刻
受降碑和何应钦手迹碑
登上台阶进入了何家大院,就看到在5块大石头上刻着的日本“降书”。
毫无疑问,这个时刻对何应钦来说是最为重要的。
何家大院大门
故居一角
何应钦故居门联为于右任书。
故居由前厅、两厢及正厅构成四合大院,均一楼一底,院中天井用石板镶嵌,还有花园、鱼池、马厩等,整个大院布局也十分气派。
精美的石雕
故居里的石雕木刻、家具陈设等异常精美,门墩石镂刻雕琢精致。
可以想象当年的何家是何等的荣耀。
最初的何家大院就一幢木结构中式房屋,随着何应钦职位的不断升迁,何家人先后改建加高了三次,就建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这规模和档次。
据说1941年何应钦在去重庆的路上,曾回家小住了两日,以后再也没能回来过。
厢房展品—受降照片
厢房展品—一家三口照片
厢房展品—书法作品
厢房里展出大量有关何应钦生平的实物、图片、书法等珍贵藏品。
故居前面的“观景台”一定不能错过,又名“点兵台”,在此遥望远处丘陵山脉,只见山峰起伏,重峦叠嶂,浩瀚无垠,气象万千,犹如万马奔腾。
观景台上远眺
民间传说这千峰万岭,好像百万雄兵,后面大山犹如统兵大将,何氏故居为将台,称之为“大将点兵”。
正是这风水宝地,孕育出了这位中华民国陆军总司令、国军二号人物。
另一面,这位已故的国军陆军一级上将,也是铁杆的反共分子,所以解放战争时期,毛主席曾命令解放军不接受他的投诚或起义。
他曾任剿共军前线指挥,参与对中央苏区的一、二、四次军事“围剿”。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始终对“东洋”有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主张对日妥协。
西安事变后,他也打着自己的小九九,主张武力讨伐张学良、杨虎城。
1941年,策划发起了“皖南事变”,致使数千名新四军牺牲。
但历史也终将牢记,何应钦在抗战时期,抵御外辱的战争中,打出了中华民族的血性。
还有一点必须肯定,他反对台独,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直到97岁去世。
走在故居厢房,看着何应钦生平的相关展物,脑海里浮现昔日金戈铁马,鼓角争鸣的岁月,更感慨必当珍惜如今这盛世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