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打得有多惨?打完仗后三年,附近百姓都不敢上山

平凡呱呱乐 2025-04-12 09:33:53

为了这个目的,蒋介石干脆动用了大批精兵强将,尤其是那支有名的精锐部队74师。

这支队伍不光是由美国军队直接训练出来的,用的全都是美式武器装备,并且他们还在淮阴和涟水一带,跟解放军交手过好几次。

到了1947年5月份,粟裕和陈毅他们打算收拾那个挺有名的“国军五大主力”里的一个部队,打算一举把它干掉。

这就是那场以悲壮和传奇闻名的“孟良崮战役”。听说仗打完后足足三年时间,周边的村民们都不敢轻易踏足那片山头。

孟良崮那场仗是怎么打起来的?到底有多凶残?两边都在这战场上丢了啥?咱们先说说,孟良崮这场战役的起因是啥。再来瞅瞅,这场仗打得有多拼命。最后聊聊,两边都在这场恶战中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就这么简单,不问为啥打,就问怎么打起来的,还有打得多狠,以及两边都丢了些啥。

【百万军中,取敌上将首级】

从1947年3月起,老蒋动手了,他把大批军队往山东和陕北的解放区猛攻。

最后,经过中共中央军委的一番仔细商量,决定让陈毅和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先撤退,找个合适的时机再行动。

不过,在国民党军队看来,华东野战军的战略调整,更像是“慌忙撤退”。顾祝同误以为华东野战军已无力再战,便下令指挥手下的三个兵团迅速追击。

特别是第一兵团里的顶尖部队74师,突然改变了以往的稳重战术,变得急功近利起来,甚至跟大部队都失去了联系。

陈毅和粟裕知道这事儿后,立马就打算开始反击,特别是陈毅,他直接说,

咱们得拿出那种在千军万马中直取敌方大将首级的勇气来!

5月12号那天,他们俩跟中央军委说了打算攻打74师的计划,主要就是想干掉74师,要是还有其他来帮忙的部队,那就顺便收拾了,不过这不是主要目的。

5月13号晚上,华东野战军大规模向第74师的前线阵地发起冲击,标志着有名的“孟良崮战斗”拉开了序幕。

张灵甫是74师的师长,他刚一听华东野战军开始反击的消息,心里头直犯嘀咕,压根儿不信这事儿。于是,他立马下令,让74师别停,继续朝着坦埠那边猛攻。

但就在那天,他在天马山附近的队伍吃了大亏,而且,华东野战军还迅速占领了高处,一下子就让74师和外界断了联系。

到了这会儿,张灵甫没办法了,只能硬着头皮打算带着队伍往垛庄跑。但没多久又听到消息,说垛庄已经被咱们的人占了,没办法,他只好掉头往孟良崮撤,同时还向汤恩伯的部队发了求救信号。

汤恩伯心里虽然咯噔了一下,但他没急着派兵去帮忙,反倒是调了10个师的军队,打算把华东野战军的5个纵队给“反包”起来,想靠这一手赚个“大头彩”。

他觉得吧,张灵甫带的74师那可是顶尖中的顶尖,再加上孟良崮那地方地势险要,华东野战军想在短时间里打败他们,那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但他压根没想到,粟裕和陈毅的目标直指张灵甫,他们俩还打算在短时间内就把74师给解决了,信心满满。

因此,当汤恩伯发动反包围时,他俩非但没乱了阵脚,反而喊出了响亮的口号:“干掉74师,抓住张灵甫!”

就这样,国民党引以为傲的五大精锐部队之一的74师,被困得像个坛子里的王八,动弹不得了。

【惨烈的攻防战】

当大家伙儿都在紧急集结队伍,争分夺秒准备行动时,国民党那边的74师也没在一边干瞪眼。

张灵甫指挥手下在阵地前方堆砌起一道道石垒,同时还设置了路障。布置好防御后,士兵们都悄悄躲进了山沟和石头缝里,明显是要豁出去死守到底了。

大概在5月15号下午一点多,粟裕将军果断决定,让部队开始全面进攻。

就在华东野战军正要一举消灭74师的重要关头,国民党那边居然派来了增援部队,并且直接朝着华东野战军就冲了过来,开始了攻击。

在那最紧要关头,敌军增援部队就差那么一丁点儿,离74师不到5公里远,两边眼看就要撞上了。幸好,华东野战军挺身而出,拼死抵挡,硬是把那些来支援的敌军一一击退。

这时候,华东野战军正硬着头皮,闯过张灵甫74师布下的重重火网,一步一步往山上爬。这情形,让张灵甫心里头越来越慌。

关键时刻,张灵甫指挥74师发起了拼死抵抗,因为攻击猛烈,他们还真就夺回了一些失地。

最终,两边为了抢占地盘,直接动起手来,好多地方打来打去,换了好多回主人,有的阵地甚至换了十几次手。

到了中午那会儿,张灵甫开始感觉有些吃不消了。尽管汤恩伯下了死命令,让张灵甫带着手下继续在山顶上硬扛,好给其他部队争取包围的时间。

然而,张灵甫却做出了一个决定,让整个军队突围出去,他心里只盘算着怎么保住大家的性命,压根儿没再把上级的命令放心上。

不过,粟裕和陈毅他们肯定不会在最后关头放敌人一马,张灵甫带着队伍试着冲了好几次,但每次都被打了回来。

他们不但没能溜掉,反倒生存的地方越来越小,最后只能被逼到几个小山头上。

那时候的74师,经过连续几天的激烈战斗,损失特别大,子弹和粮食都用光了,士兵们的斗志明显降到了极点,一眼就能看出来。

张灵甫,74师的领头人,到现在都还在坚持。他躲在山洞里头,不断地向上级喊话求援,心里头盼着国民党其他队伍能赶紧来拉他一把。

汤恩伯他们嘴上答应得挺爽快,但国民党那些部队啊,一个个都想保存自己的实力。碰到华东野战军的拦截,他们根本就不愿意豁出去干,多数都是在磨洋工,能拖就拖。

到了5月16号一早,华东野战军又一次向74师发起了全面进攻。看着74师快要撑不住了,国民党其他部队在蒋介石的一再催促下,才不得不开始行动起来。

但到了这个地步,再做什么也无济于事了。

5月16号下午,华东野战军的五个大队好不容易把国民党74师的最后一道关卡给打下来了。

说到74师剩下的那些战士,全都被华东野战军给抓了起来。要说有啥遗憾吧,可能就是没能把张灵甫给生擒了。

战斗接近尾声时,张灵甫给蒋介石拍去了一封电报,内容大意是自己将为国捐躯,随后他就开枪自杀了。

也有人讲,张灵甫那会儿兴许是让流弹给击中了,但究竟咋回事,咱们谁也说不上来。反正不管怎样,“孟良崮战役”那场恶战,总算是落下了帷幕。

【双方战损比与战役意义】

孟良崮那一仗,华东野战军是打赢了,不过话说回来,国民党那个74师,真不是吃素的,战斗力强悍得很,也给咱们华东野战军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和伤亡。

华东野战军损失挺大,总共有1万2千多人伤亡。而国民党那边呢,他们的整编第74师,还有整编第83师的一个团,加起来3万2千人被全歼了。

孟良崮那地方的山区,防守起来容易,攻打起来可就难了。想要占领一个小山头,战士们得冲好几次,抢来抢去的,战斗场面特别血腥。听说仗打完了以后,整整三年时间,当地的居民都不敢再踏上那片山头。

尽管这场战斗中,两边牺牲和受伤的人数不相上下,但它对我党和军队来说,却有着极其特别的意义。就连毛主席都亲自提及过这场战斗的重要性。

打败七十四师,虽然花了不少力气,但这事儿真的特别值。

这个“非常重要”主要表现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士气,另一个就是战略。

咱们先聊聊士气这事儿。在解放战争刚开始那会儿,好多西方国家都觉得国民党那边挺有优势的。可就在这种不被看好的情况下,粟裕和陈毅他们愣是发起了“孟良崮战役”。

这事儿真给我们军队提了气,同时也把蒋介石那边的人嚣张劲儿给打压了下去。大家伙儿这才明白,原来国民党的部队并不是啥铜墙铁壁,就连他们那五大王牌部队也不是不可动摇的。

说起孟良崮战役那会儿,国民党74师那是真的牛,兵力多,火力猛,天上飞的飞机也都是他们的,完全掌控了制空权。

这种情况下,咱们硬生生地把国民党74师从敌人的大军里给“揪”了出来,并且全歼了他们。这对其他国民党军队来说,打击有多大,可想而知。

要是国民党其他部队还打算自个儿行动,那肯定得琢磨琢磨74师的下场。心里头觉得自个儿不行,他们就只能凑一块儿行动了。这样一来,倒是给我们军队减轻了不少负担。

聊聊战略这事儿,蒋介石对山东那块地方可是相当上心。要不是这样,他也不会把手里最厉害的五大部队中的三个都给派过去了。

同时呢,在山东那边,他也搞了不少策略,就像鲁中打算来场大战那一类的。但可惜啊,这些策略大多跟着74师被打垮后,也就跟着泡汤了。

蒋介石对这事儿心里头很是不服气,但他也没辙啊。他压根儿就没料到华东野战军会那么能打,更没想到孟良崮那场仗里会有那么多的“意外”。

举个例子,当华东野战军刚开始打算穿插行进,并且和74师碰头的时候,张灵甫居然误以为是自家的队伍,结果就这么被包了饺子。

举个例子,张灵甫那会儿要是求援,黄百韬和李天霞的队伍其实是能赶去帮忙的,但他们俩的部队就是不听号令,一门心思想着要保护好自己的人马。

举个例子,蒋介石后来是亲自上阵指挥战斗,这才让桂系和其他几个派系都出兵来帮忙了。但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自己的亲信部队,却在这个时候出了问题,没跟上节奏。

比如说,蒋介石也曾派飞机去给张灵甫空运军火装备,但没想到在空投的时候出岔子了,结果大部分东西都落到了华东野战军的手里。

不过,虽说这事儿挺突然的,但仔细琢磨琢磨,里头又藏着点“注定”的感觉。

张灵甫要是不那么自大嚣张,也不至于犯下那么愚蠢的错误。国民党里面要是大家能团结一致,不整天争来斗去,又怎会出现友军陷入困境却没人伸出援手的情况?

说到底,国民党垮台的关键还是蒋介石那一心想独裁的念头,以及国民党内部烂到根子里的腐败。

【“党国第一忠烈”】

听说张灵甫阵亡的消息后,蒋介石那叫一个恼火,二话不说,就把好多国民党的高级军官都给撸了下来。

汤恩伯那家伙,就像我们之前说的一样,被蒋介石直接叫到了他办公室,揍得脸上全是血。

汤恩伯其实心里挺憋屈,他琢磨着孟良崮那场仗打输了,一大半原因是张灵甫太过自大,剩下那点嘛,就是以前那些个恩怨情仇在捣鬼。

汤恩伯最初计划攻打坦埠那会儿,他是想让65师打头阵当主力的,张灵甫的那个整编74师呢,就是帮忙搭把手,一起上的。

不过,由于张灵甫是蒋介石十分器重的“得力干将”,再加上他麾下的整编74师装备精良,因此他当然对汤恩伯的部署不以为然。

他认为根本没必要让65师插手,光凭整编74师的力量就足以“搞定”坦埠那片地方。

由于蒋介石对张灵甫有着特别的看重,汤恩伯即便心里有想法,也只能憋着不说,只好让张灵甫一个劲儿地往前冲。

最后的情况大家都清楚了,张灵甫在孟良崮那块地方吃了大败仗,74师整个部队都被打垮了,他自己也没能幸免,把命都搭进去了。

另外,张灵甫和汤恩伯之间一直有些不和。

在张灵甫心里,汤恩伯没啥真本事,根本不够格跟自己交朋友,因此平时他俩在工作上老是有不同意见。

这就不足为奇了,为啥汤恩伯在紧急关头总是表现得那么“从容不迫”。

蒋介石对张灵甫的特别关照,不光在他活着的时候很明显,就连他去世后也一样。

在张灵甫的告别仪式上,蒋介石高度赞扬他为“党国的头号忠臣”,这可以说是给了他无上的荣耀。

而且,蒋介石还亲自去找了张灵甫的太太,跟她说以后有啥需要“直接找他”,这完全展现了一个上司对下属的关心和照顾。

他能不能真的兑现自己的承诺呢?说实话,不太可能。

1948年快结束的时候,张灵甫的媳妇儿王玉龄,抱着小娃娃,还有她老妈,一块儿到了台湾。心想着有蒋介石帮忙照应着,起码日子能过得安稳,不愁吃喝。

可谁曾想,蒋介石后来竟变了卦,不承认之前的种种,害得她只能靠着老公那点儿抚恤金,还有亲戚朋友的帮忙,勉强维持生活。

在最黑暗的日子里,王玉龄有过轻生的念头,还好被及时发现并救了回来。这一经历让她彻底看清了蒋介石的真面目。

之后,她一个人跑到美国去读书,吃了不少苦头才闯出点名堂,然后把老妈和孩子都接到了美国。到了1997年,她带着老妈回到了湖南长沙,决定在那儿安家。

王玉龄的经历并非独一无二,好多国民党的高级军官,在帮蒋介石冲锋陷阵那会儿,蒋介石对他们都是有求就给的。

但要是这些人对他没用了,他马上就会变脸,以前的情谊他一点都不念及。

举个例子,像胡宗南的媳妇叶霞翟,还有黄维的老婆蔡若曙,她们的情况都差不多。蒋介石这人吧,心挺硬,一门心思就想着自己当老大,独揽大权。这也是他后来为啥会落到个孤家寡人的下场,身边的人都离他而去的一个重要因素。

挺有意思的是,蒋介石为了让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们忠心耿耿地为他打仗,居然把在战场上牺牲的张灵甫吹捧成了“党国的头号忠臣”,就想让其他人跟着学。

其实,国民党里的很多将领老早就瞧出蒋介石的真底细了。有的找个生病的由头,辞了官,不肯当他的走狗;还有的,干脆早早就跑到我们党这边来了。

就连那个出了名的对蒋介石死心塌地的王耀武,在济南战役打响前,也悄悄把家里人给安顿好了。走的时候,他还特地嘱咐了一番,

随便去哪儿都好,就是别去台湾那边。

手下将领这般无能,蒋介石怎能不输?那个所谓的“党国头号忠臣”,说到底也不过是个大笑柄罢了。

#百家说史品书季#

0 阅读:1

平凡呱呱乐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