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成语,大智慧,《孙子兵法》里的成语(形篇)

寒珊课程 2024-03-01 12:12:52

《孙子兵法·形篇》主要讲的是则具体阐述如何取得全胜。着重于以强弱之形,见攻守之机。

下是《孙子兵法·形篇》里的成语的整理和解析:

1、九天九地

【解释】: 原指天上的最高层和地的最深处。后比喻两者相差极远。

【出处】: 孙武《孙子·形篇》: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翻译】:善于防守的人,深深隐蔽自己的兵力于各种地形之下;善于进攻的人,高度发挥自己的力量,动作于各种天候之中,所以能保存自己而取得完全消灭敌人的胜利。

【举例造句】: 九天九地,各有表里。九天之上,六甲子也。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皇甫嵩传》李贤注引《玄女三宫战法》

2、不败之地/立于不败之地

【解释】: 原意是指善于打仗的就有取胜的把握,不会落到挫败的境地。后泛指办事有成功的充分把握。

【出处】: 孙武《孙子·形篇》: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翻译】:善于打仗的人,总是是自己处于不败的地位,而不放过使敌人失败的机会。

【举例造句】: 以求自立于不败之地,则谥之曰‘保守主义’。 ★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

【近义词】: 所向无敌、百战百胜

【反义词】: 一败涂地、一败如水

3、以镒称铢

【解释】: 用镒同铢相比,表示力量处于绝对优势。

【出处】: 《孙子·形篇》: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翻译】:胜利的军队,在力量对不上,就想用以“镒“”称“铢”那样占绝对优势;失败的军队,在力量对比上,就像称用“铢”称“镒“”那样,处于绝对劣势。

【近义词】: 以铢称镒、以铢程镒

(本章完)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