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海军女中将徐莉莉:有血性有才情,曾多次立功获奖!如今咋样

小彭的灿烂 2024-12-10 02:42:28

文|小彭的灿烂笔记

编辑|小彭的灿烂笔记

声明:本文陈述内容参考的“官方信息来源”,均赘述在文章末尾,感谢支持。

【前言】

在波澜壮阔的解放军发展史中,有这样一位人物,她从普通的农家女孩到巾帼不让须眉的中将,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倾注在祖国海疆的守护上。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二位女中将,她创造了无数历史,比如说首位海军女将军,也是全国妇联副主席,更是数十次立功获奖的杰出军人。

此时可能会有朋友好奇,这些耀眼的头衔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奋斗历程?是什么信念让她在漫长的军旅生涯中不断突破自己?

【从普通女兵到开拓者的成长之路】

1952年的济南,刚刚经历过解放的这座城市,空气中还留有新中国的欣欣向荣,徐莉莉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她的童年并不特别唯一与同龄孩子不同的是,她从小对大海有种难以言喻的向往,12岁时徐莉莉被选入山东省游泳队。

这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次转折,虽然只是区区游泳运动员,但这为她后来的命运埋下了伏笔,18岁那年徐莉莉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二个机会海军选拔人才。

彼时的她游泳成绩并不突出,但胜在身体素质过硬,面对这份从未接触过的职业她既兴奋又迷茫,但她没有退缩,而是带着一腔热情迈进了东海舰队的大门。

从这里开始,她的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入伍后她被分配到后勤岗位,做的工作远比她想象中单调,照顾病患、饲养牲畜、整理材料,她做过护理员,为瘫痪患者擦洗身体。

当过饲养员,尝试各种土法让牲畜增重,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她却干得有声有色,甚至被评为“模范战士”,每一份努力都在为她积累无形的经验。

几年后徐莉莉迎来了新的挑战成为医院船医疗队的一员,那时的海军医院船尚属新事物,对每个参训者的要求极为严苛。

经过多轮考核,她终于登上了中国海军第一艘医院船,成为首批登舰的女兵之一,这个机会不仅让她第一次真正接触到海洋,还让她明白海军的使命远比她想象得更加神圣。

紧接着徐莉莉被任命为医疗队指导员,这个看似简单的头衔,实际上需要协调医疗救援和船队管理工作。

海上的风浪、船舱的颠簸,这些她从未经历过的挑战接踵而至,可她并没有退缩,而是迎难而上,用一次次的实践证明女性在海军中同样可以撑起半边天。

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孩,能一步步走到这里,并非偶然每一个选择的背后,是一次又一次的坚持。

而徐莉莉用实际行动,向人们展现了何为“准备”,从她的经历中,不禁让人思考,一个人究竟该如何面对看似普通的起点?

【从学者到军事改革的探索者】

如果说在基层的日子为徐莉莉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那么知识的渴求便是她开启新篇章的钥匙,1979年徐莉莉面临人生的一次抉择。

当时她已在正营职岗位工作四年,组织准备提拔她到副团职,但她却选择放弃晋升,报考中国人民大学,这是一个令人费解的决定对她而言却异常坚定,她明白只有知识才能帮助她走得更远。

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后,她面对的不只是知识的海洋,还有现实的挑战,年龄偏大、基础薄弱、课程繁重。

每一样都足以让人望而却步,但徐莉莉没有选择退缩,她将这些困难当作追逐梦想的动力,每天凌晨四点半她准时起床,晚上十二点才休息。

冬天宿舍冷得像冰窖,她索性戴上棉帽、手套,窝在被窝里苦读,两年的刻苦努力让她如愿以偿拿到了毕业证书。

但她的学习之旅并未就此止步,紧接着她进入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深造,攻读舰艇指挥专业,在这里,她系统学习了海军战术和指挥理论,为她后来的工作注入了专业化视角。

这种对知识的不断追求,成为她军旅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毕业后她迎来了职业生涯的又一次突破。

1988年,36岁的徐莉莉被授予大校军衔,并被派往海军政治学院担任院长,这是一个极具挑战的岗位,不仅需要管理能力,还需要理论创新。

但徐莉莉没有让人失望,而是凭借扎实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创造了多个“第一次”,她率先创立了“开放式学习、互动式交流、自助式教育模式”。

让学习不再是单向灌输,而是双向互动,她还推动网络学习教育,为基层官兵提供了更灵活的成长平台。

徐莉莉的探索并未止步于教育改革,她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军事科研领域也取得了诸多成就,她主编的十二部海军政治工作教材,成为全军政治教育的范本。

她组织研发的“海军战时政治指挥模拟仿真系统”,获得了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她发表的多篇论文和专著影响深远。

这些成果不仅展示了她卓越的学术能力,也体现了她对军队建设的深刻思考,徐莉莉用行动证明,知识不仅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更能影响一支军队的未来。

如果说学习让徐莉莉拥有了破局的力量,那么实际行动则展现了她的担当,1998年她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中国海军的第一位女将军。

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从此她走上了更加广阔的舞台,作为一名女将军,她始终将“解决问题”放在首位。

汶川地震时,徐莉莉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担任部队救援工作的指挥者,面对满目疮痍的灾区,她迅速组织部队展开行动,协调资源运送、搭建临时医疗站、安置受灾群众。

与此同时,徐莉莉也特别关注基层官兵的需求,在担任全国妇联副主席期间,她围绕军队中的女军人展开了深入调研,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她受邀参与奥运安保方案的策划工作,从防控演练到应急预案,她和团队夜以继日地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奥运期间万无一失。

后来到了2010年,她应邀在法国三军防务学院发表演讲,这是中国军人首次登上这一舞台,面对来自78个国家的学员,她毫不犹豫地说道:“中国军人,从不好战、决不忘战、更不惧战!”

这句话掷地有声,震撼了全场互动环节中,面对学员们的刁钻提问,她沉着应对精准作答,她的表现不仅赢得了学员的尊重,还被时任学院院长评价为“最热烈、最成功的一次演讲”。

无论是在灾区、基层,还是国际舞台,徐莉莉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军人”的意义,她的身影如同灯塔,为无数人指引方向。

后来随着年龄越来越大,徐莉莉便也不在做这些事情,那么现在的徐莉莉在做什么呢?

【将生命的热爱延续在艺术之海】

2015年,徐莉莉结束了63年的军旅生涯,正式退役,但即使离开了部队,她的心仍与祖国的海疆紧密相连,她选择了一种全新的方式,继续表达对大海的热爱绘画。

她开始学习油画,将自己对祖国海疆的深厚情感融入画作中,描绘蓝色的海洋、威武的军舰、忙碌的码头,用色彩讲述她的故事。

这些画作不仅承载了她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表达了她对海军未来发展的期待,除此之外徐莉莉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特别关注女性发展,徐莉莉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推动多项女性权益保护项目。

不得不说徐莉莉为女性军人和普通女性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她还参与策划了一系列公益活动,通过讲述自己的经历,激励更多女性勇敢追逐梦想。

【结语】

虽然已经退役,徐莉莉始终保持自律,她每天坚持锻炼,保持旺盛的精力,参与社会事务,她的故事告诉人们,退休并不是生活的终点,而是新篇章的开始。

参考资料:

中国妇女报在2019年9月28日关于《“我为祖国的海疆履职”|新中国女性第一》的报道

0 阅读:21

小彭的灿烂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