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知青往事(连载一百五十四)~野营拉练走千里(二

晓峰爱思考 2024-04-16 08:46:43

(接上文)

晚上到了宿营地,打前站的已经在老百姓屯子里找好了房子,各班排分别住下。老乡看我们都是整整齐齐的大姑娘小伙子,穿的多数都是下乡前各城市发的黄棉袄,又是枪又是炮的,不知我们是哪路的部队,疑惑地问:“你们怎么都没有领章帽徽呀? ”马祖超特逗,一本正经糊弄人家:“我们把领章帽徽都摘掉了,遇到苏修特务,摸不准咱们这儿有多少正规军。”说得老乡半信半疑,不再问了。

朝鲜屯的老乡会种水稻,他们平时都吃大米饭,看见我们吃高粱米饭,觉得挺新鲜,就提出拿大米饭跟我们换高粱米饭,我们当然求之不得。后来被张参谋长知道了,开大会批评,说:“三大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你们呢,高粱换成大米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牡丹江北边的柴河,4师和2师的拉练队伍会师了。指挥部命令组织一次大的行动,凌晨两点就出发,每人发4张大饼做干粮,途中不埋锅造饭,目的地是四五十公里外的海林。

那次可把我们整苦了。很多人没有在意吃饭的问题,嫌背着大饼是累赘,早早就把大饼都吃光了。祝振清个子大,饭量大,饿得他一个劲儿嚷嚷走不动。我那时还剩下一张半大饼,看他可怜巴巴的,我们又是同学,就把饼给他。一张半饼,被他狼吞虎咽消灭了。到了最后的20多公里,我的肚子开始叫唤,起先还以为忍忍就过去了,可越来越饿,头重脚轻,眼前冒金花,背包和枪压得我像扛麻袋一样迈不开步。60年挨饿,是常年吃不饱,也没遇到这次这样,真是前心贴后心,心里空得就好像走到悬崖边上,摇摇晃晃就要往下掉,简直一步都不敢往前迈。这时候后悔了,我干嘛要把大饼给别人,害得我自己忍受这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痛苦,纯粹是吃饱了撑的!

最后几里路不知怎样走到头的,老天爷保佑总算跟着部队到了宿营地。放下背包,先强撑着给参谋长打好烫脚的热水,完事儿就一步一步挨到炊事班的临时伙房,找徐小弟问有没有吃的,徐小弟说没有,锅里的饭还要20分钟才能熟。那会儿,我连动动脑子的力气都没有了,找个犄角旮旯,顺着墙根就出溜到地上,想坐等开饭。可是一坐下,就控制不住地睡过去。后来想起来,其实是饿得晕过去了。好像刚睡一会儿,被别人推醒,我问:“饭熟了吗? ”人说早都开完饭了! 那天都饿得够呛,饭菜全部吃个精光,一点没剩。我一听,心里这懊恼加委屈。徐小弟见了,把他自己那份饭菜端过来,说:“我忙着收拾炊具,还没来得及吃,咱哥儿俩一起吃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哥哥你说,要没有徐小弟那份饭,我怎么熬过那饥寒交迫的一夜!

过去看小说《林海雪原》,讲少剑波、杨子荣智取威虎山的故事,就发生在牡丹江、海林一带的深山老林。“文革”时又改编成样板戏,家喻户晓,都对座山雕的威虎厅充满好奇。到了海林,已经离威虎山近在咫尺了,可是师首长不允许大部队去参观,只是让各分队的首长去。大家心里猫抓的一样难受。张参谋长参观回来,说幸亏你们没去,去了也会大失所望。原来什么威虎厅呀,不过一个山坡上小的不能再小的破山洞子而已,啥也没有。

杨子荣的墓我们都去看了,就在离海林火车站不太远的山脚下,立着3.1米高的纪念碑,因为杨子荣牺牲时只有31岁。还请了杨子荣的战友给我们讲英雄的事迹。

在横道河子那边的林海雪原里,为了从实战出发,锻炼“过硬”本领,我们还演习攻山头,哪里坡陡从哪里冲锋。年岁小,不懂什么叫危险,端着枪猛跑,有的地方积雪很深,看不清地形,很容易掉到山沟里去,小命玩儿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全泰大哥,我有时候自己瞎琢磨,那个年月,有必要搞这种拉练么? 得到锻炼是不假,结果又怎么样呢?当时除了锻炼行军走路,还讲革命传统、讲杨子荣的英雄事迹、讲阶级斗争。比如有天夜里,老乡摸到宿营地想偷东西,被值夜班放哨的刘德元发现,一声断喝,老乡吓跑了。后来说这是阶级斗争,是阶级敌人要搞破坏。其实哪有那么严重?那时候就是自己吓唬自己。

最后全泰说了一句:“想不明白就别想了,时代在变,世道在变,不管怎么说,咱哥们儿的感情就像杯里的酒,味道没变。”

哥说得没错,北大荒的感情没变,明明白白的。

我拿过旁边的酒瓶子,给两个杯里又倒满了……

0 阅读:15

晓峰爱思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