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曾评价李世民:”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李世民的早年,可谓是波澜壮阔,风云际会,尽显千古一帝的豪迈气概,用“英明神武”来形容他可谓实至名归。论军事才能他兼资文武,不次于部下任何名将,论品行他从谏如流,不贪财不贪色,善待功臣,体恤民力,完全是理想中的圣主明君的形象。
但是,这样千古一帝在在创业的过程中也是历尽千难万险,多次在九死一生的绝境中凭借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超人的智慧与胆识而逢凶化吉,最后走向成功!
今天我们只讲李世民与王世充在洛阳决战的三个生死瞬间:
一、武德三年(620年)慈涧突围:
李世民打仗有自己亲自侦查地形的习惯,刚到东都洛阳战场,李世民命先锋罗士信率部进入慈涧,伺机进攻。七月二十八日,李世民亲率一队骑兵在慈涧周围侦查,正在他专心致志地勘测地形的时候,王世充带着三万士兵从天而降。由于兵力太过悬殊,唐军大惊失色,一时间不知所措,还没有反应过来,王世充的军队已经把它们团团围住。
考验李世民的时候到了,别人慌了主帅不能慌,不管对面多少人,临危不乱是优秀将领的基本素养,而李世明就是最优秀的那一个。只见他镇定自若地领着队伍,且战且走,向着大营方向突围,甚至还前后奔杀,左右开弓,最先冲上来的郑军纷纷落马,王世充的大将燕琪也被李世明一箭射落马下,唐兵居然把他擒获。王世充不知虚实,不敢向前追击,稍一犹豫,李世民杀开一条血路,绝尘而去......
二、武德三年(620年)景陵反胜
九月二十一日,李世民率领尉迟敬德和五百骑兵巡视战场,走到位于邙山下的景陵时,王世充带领着一万多名骑兵突然出现,迅速将他们包围,郑军猛将单雄信一马当先,飞冲而至,长矛直刺李世民,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尉迟敬德拍马奔来,厉声嘶喊,声到人到,从侧面刺中单雄信,单雄信负伤落马,郑军士兵大惊,不敢上前,尉迟敬德遂保护李世民突出重围,随后居然带队反击,在王世充阵中来回冲杀,如入无人之境;稍后,屈突通闻讯率领大军来援,大胜郑军,王世充与单雄信带着少量部众狼狈逃回洛阳。
三、武德四年(621年)血战青城宫
二月十三日,李世民率大军进驻青城宫,还没有来得及修筑营寨,王世充就率领两万精锐出城攻击,李世民登高察看之后,知道王世充在唐军立足未稳之际要决一死战了。
决战就决战,李世民让精锐骑兵在邙山下列阵,命屈突通率5000人度过瀔水攻击王世充,随后自己亲率骑兵冲入敌阵。
为了探测敌人的纵深与打乱敌人的阵型,李世民骑着他那心爱的飒露紫,在数十名骑兵的掩护下,向一支离弦之箭杀入敌阵,最后竟然横穿而出!郑军阵型大乱;但是李世民杀的兴起,居然杀过头了!突然发现前面没人了——眼前是瀔水的河堤,回头一看,黑压压的全是郑军,护卫的骑兵也落在后面了,身边只剩下丘行恭一名将领;怎么办?冲啊!再杀回去,两个人面对着无数敌人又折了回去,对面乱箭齐发,李世民心爱的飒露紫中箭负伤,紧急关头,丘行恭连发数箭,射杀几名敌兵,把自己的战马让给李世民,自己牵着飒露紫左冲右突,和李世民一起杀开一条血路,不久与赶上来的大军会合,再晚一会就玩完了。惊险过后是真正的决战,这一仗打的异常激烈,从早上一直打到午后,虽然王世充竭尽全力,但依然败退城内,从此坚守城池,再无出战,直到投降。
牛逼唐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