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需求不足的经济周期中,大部分企业都遇到增长瓶颈,如何在弱势消费环境下,实现可持续增长是每个公司的必解之题。
刚刚发布财报的长城汽车给了一个参考答案。2024年,公司实现高质量增长,其营收实现2021.95亿元,同比增长16.7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97.35亿元,同比增长101.4%。公司现金流净额实现277.83亿元,同比增长56.49%。
能实现逆势增长,得益于公司不进行价格战内耗,而是聚焦高品质造车,以品质获得品牌溢价。得益于此,公司造血能力强于行业,其毛利率比A股上市公司高出8.71个百分点。
在稳健发展的同时,长城汽车也正通过出海、智能化重塑想象空间。
/ 01 /扣非净利润同比暴增101.4%,造血能力行业领先
2024年汽车竞争激烈,价格战持续,行业陷入到增收不增利的低质量发展中。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2024年汽车行业利润4623亿元,同比下降8%。
但长城汽车逆势增长,2024年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97.35亿元,同比增长101.4%。横向对比,长城汽车造血能力也强于A股汽车公司。2024年长城汽车毛利率达到19.51%,而A股上市车企平均毛利率只有10.8%。
长城汽车业界造血能力领先,是长城汽车坚持技术研发向上、高品质造车,以及高端升级的共同结果。
技术研发上,长城汽车研发投入连续3年超百亿,研发人员达到2.3万人。依托高强度研发,公司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慧底盘等领域布局全产业链,同时构建了“光伏+分布式储能+集中式储能”的能源体系,完成了“太阳能-电池-氢能-车用动力”的全价值链布局。
在持续高强度研发的基础上,公司依托高标准质量体系,严格把关从供应链管理到工艺流程的每个环节。建成并投用徐水试验场和一系列先进试验室,在性能测试等维度上不断精进。
公司产品品质也获得了行业认可,2024年,魏牌高山、山海炮斩获C-NCAP五星安全认证,坦克500、山海炮获澳洲ANCAP五星安全评级。
优秀的产品品质使公司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即使不跟随价格战,也能实现销量增长。2024年,长城汽车销量实现123.33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销售321795辆,同比增长22.82%.
在高品质造车的同时,公司进一步进行高端化升级,提高毛利。报告期内,公司整车价格进一步提升,其单车收入16.38万元,同比提升2.30万元。
越野车的进阶就是高端升级的例子,公司越野车已经完成了全场景、全动力布局,并在能耗、续航等方面做到了行业领先。
以长城汽车的泛越野坦克Hi4-Z产品为例,该产品是业内首次将功率分流技术应用于越野的车型,同时采用前后桥机械差速锁和迪翁五连杆越野专用后悬架,带来最大715kW的系统功率、4秒级零百加速和在插混越野领域全球最长的200公里以上纯电续航,充分兼顾城市出行与泛越野需求。
兼顾城市出行与越野需求,公司用户群体有望从越野用户向城市用户破圈,进而提高销量天花板。
在实现行业领先造血能力的同时,长城汽车的出海进程也在提速。
/ 02 /海外销量同比大增44.61%,实现高质量出海
一直以来,中国汽车出海都面临一道选择题,究竟是在价格上竞争,“以价换量”,还是从价值出发,实现品牌溢价。尽管后者是更好的答案,但现实中,前者才是常态。
好在,随着国内汽车竞争力的增强,汽车出海正从产品出海向品牌出海转变。而长城汽车正是其中的排头兵。透过长城汽车2024年财报能清晰的看到,公司正实现高质量的品牌出海。
2024年,长城汽车海外销量同比大增44.61%,海外销量创历史新高。拆分出海结构,公司高价值车型正在海外提速布局:2024年,魏牌高山出海迪拜、欧洲,坦克700 Hi4-T在哈萨克斯坦上市,坦克500登陆智利和印尼,坦克300进入南非、墨西哥、阿塞拜疆和马来西亚市场。
进入2025年后,长城汽车出海势头依然强劲。2025年2月,长城汽车位列澳大利亚中国品牌销量第一。3月,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与澳大利亚驻华大使吉思德,展开会共话中澳汽车产业的绿色转型与合作发展。
长城汽车实现高质量出海,得益于公司率先从产品出海实现了生态出海。
与大部分汽车厂商仍然停留在产品出海阶段不同,长城汽车已经形成了研、产、供、销、服的全面生态出海。
生态出海的优势是,可进行研、产、供、销、服系列资源的统一调配,直接对接市场和用户。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了海外团队沟通汇报的层级,也能更敏锐的洞察到海外用户的痛点并解决,有利于公司全球化品牌效应的提升,进而实现从产品出海到品牌出海的跃迁。
同时,生态出海也为公司带来了更高的经营效率。从1997年出海至今,长城汽车在欧亚、泰国、巴西拥有三座全工艺整车生产基地及多个KD工厂,海外销售渠道超过1400家。依托全球的产能,渠道布局,公司可实现汽车本地供给,既实现了更快的供给速度,也减少了运输费用,有利于优化利润率。
考虑到,海外汽车售价普遍高于国内,长城汽车依托领先的性能优势,在海外也获得了高溢价,公司在出海过程中有望实现市场规模与盈利能力的双增长。
/ 03 /智能化跃迁重塑价值
年初,车圈出现了“接入DeepSeek”热潮,资本市场对此也是先涨为敬。背后的逻辑是,AI是汽车智能化的质变关键点,汽车有望从单一驾驶工具进化为移动智慧空间,随之汽车行业价值也将实现跃迁。
但想要在汽车变局中抓住机会,除了跟风蹭DeepSeek热度外,更重要的是形成自身领先的AI能力。这一点,长城汽车走在了前面。
长城汽车针对端到端带来的“上限高、下限低”问题,确立“端到端+规则兜底”的基本思路,推出端到端智驾大模型——SEE。
公司大模型也获得了行业认可,长城汽车自研大模型应用项目,在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AIIA)联合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举办的大模型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入选“样板间工程”优秀案例,同时获得《智能体技术要求与评估方法 第6部分:汽车智能体》牵头编制单位证书。
长城汽车的AI能力获得行业认可的原因不难理解,AI竞争三要素是算力、算法、数据,长城汽车形成了全栈优势。
其中,算法决定模型性能,公司SEE大模型经过多版本迭代,可最大限度平衡驾驶体验和安全性。数据则能提高模型上限,公司构建了新一代AI数据智能体系,在车端标签方面设置超500种触发事件标签,为模型训练提供海量数据,让车辆“越开越聪明”。最后针对算力瓶颈,长城汽车也打造行业领先的九州超算中心,形成算力支撑。
如今,领先的AI能力也正反哺长城汽车的业务,公司依托AI已形成智驾系统、新一代智慧空间系统的布局,并实现了行业领先。
以智驾为例,公司旗下品牌蓝山是新势力之外第一个上端到端城市NOA的车型,目前用户智驾活跃率高达95%。随着AI带来产品能力的领先,公司销量也有望进一步增长。
而在资本市场上,随着AI成果的逐渐兑现,公司估值也有望从传统车企向智能电动车企切换,进而形成新一轮估值重塑。目前类似估值转换的逻辑已经被机构率先洞察到,天风证券在研报中提到,2025年估值从传统车企向智能电动车企切换是长城汽车的“潜在期权”。
综合来看,坚持品质造车使长城汽车造血能力优于行业,保证了公司下限,而高质量出海以及智能化层面的领先,则拉高了公司上限,使公司有望形成业绩、股价的戴维斯双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