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文锋的故事要从2015年说起。这位1985年出生的数学爱好者创办了名为"幻方"的量化对冲基金,取名源自中国古代的洛书图示——一种数学上的奇特图形,其行、列和对角线的数字之和都相等。
在2015年至2020年间,幻方量化表现亮眼,有时甚至高出股市基准20至50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该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已达约140亿美元。正是这笔可观的利润,为DeepSeek的诞生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开源战略:影响力与挑战并存今年初,DeepSeek凭借免费的开源人工智能模型在全球引起轰动。其所研发的模型可与西方最顶尖的模型相媲美,但采用了性能较低的芯片——这是DeepSeek团队两年努力的成果。
他们常引用法国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的话作为座右铭:"务必要疯狂地怀抱雄心,且还要疯狂地真诚!"这句话或许最能概括DeepSeek的发展理念。
然而,开源免费策略虽然迅速提升了DeepSeek的全球影响力,但也带来了巨大挑战。由于用户激增,DeepSeek的服务器频繁崩溃,用户每天只能与其聊天机器人进行少数几次互动。为了减轻服务器负担,DeepSeek不得不向部分付费客户提供大幅折扣,让他们在用户使用量较低的清晨时段使用其服务。
更值得注意的是,腾讯等科技巨头正在测试DeepSeek的技术,以便在其社交和支付应用微信中提供搜索引擎等功能。 然而,他们不需要向DeepSeek付费——这种"技术红利"被大公司无偿获取的现象,引发了业内对开源模式可持续性的担忧。
科研理想与商业现实的矛盾"我们的目标也很明确,就是不做垂类和应用,而是做研究,做探索。"在2023年的一次采访中,当记者问梁文锋为什么这么做时,他回答道,"一种好奇心驱动。"
这种"好奇心驱动"的科研理念与资本市场的盈利诉求存在根本矛盾。据知情人士透露,自2023年底以来,DeepSeek曾向包括一些外国公司在内的几家风险投资基金进行了融资推介,但这些基金拒绝投资,因为他们看不到明确的资金回报途径。
如今,尽管DeepSeek缺乏清晰的盈利计划,最近仍有更多潜在投资者表达了投资兴趣。但梁文锋婉拒了这些提议,以便专注思考公司未来的长期战略。他担心外部投资者会干扰DeepSeek的决策,影响公司的研发方向。
这种坚持纯研究路线的策略,虽然保持了决策的独立性,但也可能限制DeepSeek的规模扩张和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在AI领域,算力和数据是核心竞争力,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DeepSeek未来的发展可能面临瓶颈。

面对这一困境,DeepSeek或许可以探索"开源核心+商业服务"的混合商业模式,在保持技术开放性的同时实现商业可持续。目前,DeepSeek正在探索如何帮助科技巨头开发商业应用,并希望能从中受益。
此外,中国AI企业还可通过"技术出海"策略,在全球AI治理中获得更多话语权。随着AI技术的全球化发展,中国企业有机会通过技术输出,参与国际AI标准的制定,提升中国在全球AI领域的影响力。
上月最后一周,DeepSeek发布了他们使用降级版英伟达芯片训练人工智能模型的技术,这些技术突破或将为DeepSeek开辟新的发展路径。

在资本与技术的十字路口,梁文锋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他的决定或许会被质疑,但也展现了一个创业者对理想的坚守。正如他所信奉的那句话:"务必要疯狂地怀抱雄心,且还要疯狂地真诚!"
在AI领域的激烈竞争中,DeepSeek能否在坚守科研本心的同时,找到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这个问题的答案,或许将重新定义中国AI企业的发展路径。
你怎么看待梁文锋拒绝融资的决定?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