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我们跟主流媒体的观点不一样

上官茂华 2023-07-28 20:28:49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在一片废墟的基础上刚刚诞生,国家还极其贫穷,作战条件与对手相差特别巨大,没有人看好的情形下打赢的一场战争;是中华民族受尽列强百年欺凌,第一次敢于站立起来与抱团列强较量,并取得伟大胜利的战争;是开辟中华民族历史新纪元和重新规定世界历史新格局的战争。认真总结这场战争制胜的原因,对于开辟未来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定海神针和指路明灯般的伟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意义。

对此,主流媒体的结论是“人民必胜,正义必胜,和平必胜”。果真是这样吗?那么,鸦片战争、甲午战争、9.18事变等百年时间里的历次战争,为何我方无一不是惨败呢?这些战争,我们的人民都有参加,我们都是为了正义、为了和平呀?怎么就没有“人民必胜,正义必胜,和平必胜”呢?相比之下,抗美援朝战争是我方与敌方作战条件最差的,怎么反而“人民必胜,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了呢?可见,这么笼统地总结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不但没有多大的说服力,而且显得“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十分滑稽,还需要更具体更到位才行。

打开历史的记忆,我们会发现,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不但是“人民必胜,正义必胜,和平必胜”的有力注释,也是信仰必然战胜强权,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高智谋统帅必然战胜低智谋统帅的有力注释。于是,我们认为总结抗美援朝战争的制胜之道,还至少要补充如下三点:

一、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信仰之力的胜利。这个世界上,如果硬要列举什么力量最大,结论只有一个:信仰。有信仰的人一定是不平凡的人,有信仰的民族一定是强大的民族,有信仰的军队一定是不可战胜的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胜利,不是武器装备,不是科技能力,而是信仰。信仰使武器装备十分劣势的志愿军无坚不摧。

这也是人民军队与旧军队的明显区别和战无不胜的根本原因。

1894年6月,清政府应朝鲜国请求,派直隶提督叶志超、太原镇总兵聂士成率淮军两千五百人分批赴朝平叛。直隶提督叶志超与寻衅而来的日军不期而战。9月15日,在关键性的决战平壤之战中,双方自白天激战至傍晚,未分胜负。日军粮草不足,后援难继,准备退兵。

然而,让他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清军主帅叶志超竟然怯战逃跑,六天时间一口气“狂奔五百余里”!直到过了鸭绿江才敢停下来。因为主帅逃亡怯战,军心大乱,平壤城破,士卒被一路追杀,死伤殆尽。日军在清理战场时,发现了一封叶志超妻子给他的家信。“君起家戎行,致位统帅,家既饶于财,宜自颐养。且春秋高,望善自为计,勿当前敌......”意思是说,你从一个小兵干到一品武将,已经是很不容易了,咱们家里又不缺钱,该好好享受生活了,打仗不要拼命,你年纪也大了,打仗一定不要冲在前面,在后面保护好自己......这封信后被编入日本教科书,成为数代日本人鄙视中国人的重要原因,并培养了数代日本人侵华亡华的决心。也才会有“9.18”事变后,日本人三个月亡华的叫嚣这种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奇葩事。

别说是信仰,就连基本的战场纪律都没有了。如此贪生怕死之徒,临敌自溃的军队,怎能战胜敌人呢?

再看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我志愿军将士,头可断,血可流,压倒一切敌人,决不被敌人压倒,与叶志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杨根思,面对爬上阵地的敌人,在自己身负重伤的情况下,毅然抱起一个5公斤的炸药包,拉燃导火索,纵身向敌群冲去,壮烈牺牲。

邱少云,为了不暴露部队的隐蔽,活活被敌人燃烧弹烧死,十个指头痛得在地上抓掉了指甲,至死没有挪动一下身子!

黄继光,在血已完全流干的情况下,还能纵身一跃用胸口堵枪眼!

奉命断敌退路,趴在冰雪阵地上活活冻死也没有改变作战姿势的“冰雕连”……!

等等等等,这种伟大的信仰,在志愿军的队伍里,并不是个案,而是普遍现象。只是有名的英雄被人看见了,才让我们知道了他们的姓名而已。

世界上只有两种情况可以让人不怕死:一是生不如死,一是信仰。前一种我们暂且不说,因为不是本文讨论的话题。而信仰让人舍生忘死的时候,这时,信仰便成了无坚不摧的力量,除非对手也有信仰方可匹敌。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都是为钱打仗的雇佣军,哪能有什么信仰,纵使纪律再严,在钱与命的取舍上,他们也不可能能做到舍生忘死。这便是他们面对志愿军这样的对手,恐怖得寝食难安的根本原因!

美国陆战第一师士兵马汀.麦克唐纳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说道:“当我看到那成排的冻僵的志愿军还保持着战斗姿势时,我们已经清楚,这场仗是打不赢了”。美国士兵整天祈祷:“上帝给我明天”。仗打到这个份上,谁赢谁输,结果已经昭然若揭了。

二、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社会主义先进文明的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信仰,来源于新中国腾空而起的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一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先进文明,破天荒地使千百年来深受剥削压迫的中国人民做了国家的主人,获得了做人尊严,如光芒四射喷薄而出的一轮朝日,照亮了志愿军将士的心。他们知道自己在为谁扛枪,为谁而战。

同时,社会主义先进文明也照亮了中国人民的心,激发了中国人民支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热情。4万万中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有人出人,有力出力,有钱出钱,各行各业大干快上。从战争的爆发到战争的结束,即1950年至1953年,中国GDP从426亿元增长到709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15%,三年间GDP总计1700亿元人民币,战争所耗的62亿元只占其3.6%,做到了“仗打得好、建设也搞得好”。

烈士邱少云,是从国民党军队里投诚到人民军队里来的人。人民军队和社会主义新中国锻造了他,让他成了大义凛然的英雄。事实上,像邱少云这样投诚过来的人,志愿军队伍里并不少,他们都成了共和国的英雄,成了伟大的战士。

社会主义新中国不但哺育了共和国伟大的军队,也哺育了伟大的人民。

河南的常香玉,新疆的巴什拜·乔拉克,个人捐飞机支援前线。全国上下,为抗美援朝捐款捐物蔚然成风。踊跃参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成为当时中国国内最为靓丽的景观。

加上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的组织优势,不但把百年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组织起来了,而且保障机制畅通高效,真正“唤醒了沉睡的高山,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前方后方心在一起,力在一起,中国人民志愿军越打越强。

而联合国军就不一样了。他们背靠的是资本主义制度。战争源于资本的掠夺,打仗是为了赚钱,整个战争都是为了钱,与人民没有关系。而且,战争越是走坏资本就越不想投入,至于兵员的补充,花的钱也只会越来越多,这样的社会制度和社会体制,与新生共和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较量,焉能不败?

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我方统帅智慧高于敌方统帅智慧的胜利。抗美援朝战争,双方统帅的指挥艺术不在一个水平,我方统帅对敌方统帅的指挥艺术明显要高出很多。毛主席,彭老总以及我志愿军指战员可谓是把扬长避短的战争指挥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联合国武器装备先进,飞机大炮多,但”气少“,我军则恰恰相反。我志愿军就尽量避免与联合国军硬碰,发挥两条腿的作用,与联合国军兜圈子,巧妙利用地形地势地物,打山地战,打夜战,打运动战,牵着打,追着打,出奇不意地打,装进口袋里打。而联合国军的战法还是二战时期中途岛战役几乎一样的战法,拼武器装备,拼消耗。而这种战法,一到山高路险的朝鲜,再好的摩托化装备,战斗力也会大打折扣,若被人关在山谷里,还会产生负战斗力。联军名将沃克死于逃跑时的车祸,原因就在这里。

从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来看,作战双方与井冈山反围剿特别相似。不同的是当年的老蒋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而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是原来的哪支部队。

特别需要纠正的是,直到现在,社会上还有不少人认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我军人海战术的胜利。

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堪称现代战争的白痴。人海战术取胜,对于冷兵器时期的古战争还有三分道理,对于现代战争,则根本就是一个笑话。一挺机关枪扫射过去,人再多,也不用费什么劲,就可以全部消灭。

抗美援朝战争创下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战争奇迹。这一奇迹的背后,除了“人民必胜,正义必胜,和平必胜”这一宏观概论之外,我们认为,上述三个原因,更具有决定性和不可忽视性,也给予了我们掌握制胜之道的恒久启迪。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告诉我们,决定战争胜负的决不仅仅是武器装备。军队意志品质,国家制度,民族的凝聚力,指挥员的能力,都十分重要,且缺一不可。而战争的胜负,特别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胜利,关乎生死存亡。

我们应该从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之中,坚定我们的“四个自信”,切不可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犯颠覆性错误;坚持用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打造我们的军队,切不可走迷信美西方那套东西,花钱买人打仗,犯买椟还珠的错误;从实战出发练兵备战,特别是从实战出发全方位培养和锻炼我们的各级指挥员,打造他们指挥战争,驾驭战争,赢得战争的能力。如此等等,如果都能进入我们的思想和工作,那么,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便能在我们这代人身上发扬光大,指引我们开辟和赢得新的胜利。

87 阅读:5308

上官茂华

简介:一个有正义感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