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体育比赛,对阵的双方甫一出手,好像高下立判,可在比赛中间,常常会出现焦灼状态,最后结果,不到最后,还真的不好预测。
记得费德勒最巅峰的时候,在硬场地上,不是谁能赢得这场比赛的问题,而是谁能从费德勒手上赢得一盘的问题,对于很多顶级选手,这个结果似乎很奢侈。
记得2005年法网比赛,一上来,费德勒稀里哗啦地就拿下了第一盘,第二盘一开始,费德勒又在摧枯拉朽,以至于主持人都预先判断了比赛结果,说费德勒拿下这场比赛没问题。主持人还挺厉害的,这句话说完没多久,费德勒真的拿下了第二盘,比赛眼看就朝着主持人预计的方向发展了。
可主持人忘记了,纳达尔号称是“红土之王”,在红土上,费德勒对纳达尔没有胜利的记录,从第三盘开始,比赛的双方好像换了位子,最终结果是,纳达尔3:2获胜,继续捍卫“红土之王”的金字招牌。
即便是世界顶尖选手尚且如此,更别说一般人了。
最近看过一些业余选手的比赛,我认真地看过一个选手的比赛,在不同的赛事中,尽管他开局之初,都状态喜人,在取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结果,都被人翻盘了。
我不太懂这项比赛的技术,但是,我还是喜欢从战术上来分析。我觉得他先赢后输,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控制比赛的能力不足,这个能力是因为体能上的欠缺,还是心理上的欠缺,需要运动员自己去分析答案。我问了运动员,他说心理上没有变化,可我明明感受到他打球的节奏和气势降落了。
也许他是当局者迷,当然,这样的颓势,也有可能是体能下降后在技术上的表现,这个需要运动员自己分析。赛后,对手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突然觉得这句话非常有道理,他说“那是因为他输的不够多。”冠军不是赢出来的,而是输出来的,输够了,曙光也就出现了。突然觉得这句话特别有哲理。
其实,万事万物都存有这样的道理。
记得先前讲课时,好几次差点翻车。翻车的原因不是因为讲课内容和讲课方法上的问题,而问题都出在与讲课无关的场地、设备、音像效果等方面。原本就不善于控制场面的我,突然发现课件的音效出了问题,或者是场地出了问题,紧张加紧张,自己差不多都慌神了,好在最后,还是凭借自己强大的知识储备,以不变应万变,最终还是稳定了情绪,确保了授课的正常进行。
想想,当时自己能把场子镇住,也是自己经历过多次挫折之后,锻炼出来的处变不惊的能力。我是喜欢靠脑子思考后再说话的人,可有时候,脑子反应快,而嘴皮跟不上,其结果就是,自己想完了,可嘴就是转不过来,由是,就出现了掉链子的现象,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这是非常丢脸的事。
挫折多了,我就会不断提醒自己,事先一定要整理好思路,确保断线了,自己有瞬间接续的本领。不然,那是非常难熬的事,毕竟挫折过程中,心理会产生强列的放大效应,在焦虑的环境中,即便断线万分之一秒,自己都会感觉停了一段很长的时间。
为了克服这个毛病,我养成了每次讲课时都录音的习惯,在卡顿处,事后都要回听录音,结果发现,这样的尴尬都是自己内心里造成的,其实,对别人可能是无感的行为。这样的认知,自然是无数次总结得出来的。
分析一下前述的比赛,队员是迅速成长起来的新星,他确实有很多好的技术和战术,假如他能主动发挥,对手都会感觉有压力,可事实上,他很多时候是没法发挥的,尤其是,当他以为不错的发挥带来的是失败的结果的时候,即便手持灵丹妙药,他也不敢再尝试,这就是经验不足的毛病。
在那么紧张激烈的比赛中,运动员一定要使用自己平时用熟练的招式对迎敌,这是最可靠的做法,千万不可在紧急情况下去投机,不然,定会偷鸡不成蚀把米。
输够了才能赢得曙光,这句话有点类似,失败是成功之母,可事实是,输了多少才算够呢?这要看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分析总结能力,如果不会分析总结,就凭着失败去积累,那真要输惨了才可能会出现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