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房屋养老金”这事会引起这么大的波澜。
原本只是国新办例行的一个“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让各个部委出来和大家沟通沟通,讲讲已经做了,未来还会干啥。
上周五(8月23日)轮到住建部的领导介绍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其中,在回答人民日报的问题时,董副部长在接下来要重点抓的工作里提到——
第五,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目前,上海等22个城市正在试点。特别说一下房屋养老金,个人账户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经有了,试点的重点是政府把公共账户建立起来。
全场发布会就这里讲了下房屋养老金,其来源个人部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经有了;重点在于公共账户,政府要建立起来。
“房屋养老金”实际上在2022年就频繁出现在官方文件、会议、讲话中。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那一年4月29日,长沙发生了特别重大的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5月1日的会议上提到研究建立房屋“养老金”制度。此后,就一直在探索推进。
但是,这次经过一个周末专家和自媒体们的解读,到昨晚掀起了不小的讨论。
像这样的文章,挺能挑动大家的神经,不管是标题,还是开头的第一句话,直接抓住了大家的眼球和心理。
这和抖音名句“注意看,这个女人叫小美,新的一年她要夺回属于自己的一切……”异曲同工。
当然,他很轻松地收获了“10万+”。
而相对中立的解读,客观地把“房屋养老金”来龙去脉讲清楚的文章,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关注。
今天(8月2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官媒《建筑杂志社》微信公众号通过社评文章解释:连日来,早在2022年开始就被官方多次提及要研究建立的房屋养老金制度,被严重误读。房屋养老金不是房地产税,公共账户不需要老百姓出钱。
这发声还算及时,但作用有多少打个问号。质疑的人还是会说,公共账户的钱从哪来,政府现在也没钱,只是另一种转移支付。
说实话,只要方案最终没落地,谁也说服不了谁。
还是股民比较实际,房屋检测概念股今天表现抢眼,集体涨停。不管最后这钱咋解决,房子老了总要检修的,“养老”在哪都是刚需。
对于“房屋养老”这事我不想说太多,但它让我想起了上个月的“延迟退休”刷屏。
7月22日,忽然间,各个微信群、朋友圈,还有其他网络平台到处流传,“90后无论男女都得65岁以后退休”。
这其实是一个叫“监管之声”的微信公众号个人解读,只是这号名字取得比较唬人,许多人以为是官方消息。
为什么会讨论这事,主要因为官方刚刚发布纲领性文件。
文章发布前4天的重要会议,在《决定》里提到,“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然后这些媒体就有了自己的解读,差不多都是两三天时间的发酵,随后席卷全网。
这两件事放一起说,我自己觉得蛮反映当下的现状。
一方面,ZF部门的文件、讲话对于普通人来说确实比较晦涩难懂,不够接地气。同时,实施细则落地又需要较长时间,咱们实在是不知道最终是个什么样子。
另一方面,经济持续低迷,大家压力都非常大。本来寄予ZF部门能扩大开支拉一把,可是等啊等,迟迟没有想要的财政刺激,心态上就变得越来越敏感。
一旦碰到像“延迟退休”、“房产税”这样的事情,不免会让人觉得“增加个人负担,减损个人权益”;再加上某些自媒体的解读,自然就像烧滚的高压锅,减压阀一拿走,气往一处喷。
现在,大事小事在互联网平台的作用下,如果一碰到大家的敏感点,很容易刷屏。
“误读曲解”,一再上演。
经济发展速度不断下台阶,过去高速发展阶段,不是问题的问题都冒出来了。
可这些问题,都不好回答,甚至有时只能两害相权取其轻。
而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不时地感受到刺痛。
或许只有像一次次保卫3000点那样,痛到麻木时,再怎么挑动神经都不会有太多反应,就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