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坛地震,中方最棘手的敌人冒头,不是特朗普,美媒一针见血

南南评国际 2024-12-25 04:12:06

作为拜登政府的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在过去几年间可谓是对华政策的核心设计师之一。他推动了多项针对中国的战略,包括强化“印太战略”、拉拢盟友围堵中国、推动芯片出口管制以及直接遏制中国与俄罗斯、伊朗、朝鲜的正常外交和经济往来。美国媒体甚至称他为“中国未来十年最强劲的对手”。

沙利文在卸任前公开向中国发出“警告”,要求其与俄罗斯、伊朗、朝鲜“保持距离”,并指责中国试图通过与这些国家合作破坏国际秩序。沙利文的这一言论显然是有目的的:通过渲染中国与俄伊朝的合作关系,试图在国际社会中孤立中国,进一步抹黑中国的外交政策。在美国政权交接的背景下,沙利文的警告意在奠定更强硬的对华基调,使其继任者沃尔兹更方便接手和强化对华遏制政策。然而,沙利文的这一逻辑充满矛盾。美国自己不仅与俄罗斯保持能源贸易往来,还在某些领域继续与伊朗、朝鲜进行间接接触。试图用这样的“双重标准”来指责中国,无疑是“贼喊捉贼”。

沙利文的继任者沃尔兹在美国政坛以“反华鹰派”著称。他长期主张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主张加强军事威慑、经济制裁以及技术封锁,以遏制中国的崛起。与沙利文相比,沃尔兹的政策主张可能更加激进,甚至可能推动中美关系进一步恶化。

沃尔兹上任后可能采取的对华措施包括:进一步扩大芯片禁令,试图全面打击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推动更多美军力量部署在亚太地区,强化对中国的军事压力;加大对中国与俄伊朝等国合作的抹黑力度,干扰中国的正常外交和经济活动。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近年来都在对华问题上形成了罕见的共识:遏制中国已成为美国的国家战略目标。这意味着,无论沙利文离任还是沃尔兹上台,中美关系的大方向都难以改变。沃尔兹的激进立场可能让这一博弈进一步加剧,中美在经济、外交、军事等领域的竞争和对抗将更加复杂。

沙利文离任前对中国的指责,其背后是美国一贯的霸权逻辑和双重标准。沙利文要求中国“远离俄伊朝”,但美国自己却在某些领域与这些国家保持联系。比如,美国对俄罗斯的能源进口依赖、对伊朗的间接金融合作,甚至在朝核问题上依然试图与朝鲜展开谈判。美国试图通过标签化和妖魔化,将中国与俄罗斯、伊朗、朝鲜捆绑在一起,试图将中国塑造成“国际社会的对立面”,以便强化对华遏制的合法性。

然而,这种逻辑实际上反映了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深刻恐惧。中国与俄罗斯、伊朗、朝鲜的合作完全基于正常的外交和经济往来,美国对这些关系的抹黑,只不过是其全球霸权受到挑战后的惯性反应。

面对美国政坛的强硬对华共识,中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同时采取果断的反制措施:通过加强与发展中国家、金砖国家等的合作,扩大中国的“朋友圈”,形成对美国围堵的反制力量;应对美国技术封锁的关键在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尤其是在芯片等核心领域实现突破;针对美国的舆论抹黑,中国需要更有效地通过国际媒体和外交平台发声,澄清事实、争取更多国际支持。

此外,中国还需要警惕沃尔兹上台后可能采取的更激进措施。在面对更大的压力时,中国应通过经济开放、区域合作等方式,进一步巩固自身的国际地位和发展空间。

沙利文在离任前对中国的“最后施压”,既是其对华遏制战略的总结,也是为继任者沃尔兹奠定强硬基调的铺垫。未来,中美博弈不仅不会降温,反而可能因美国更激进的政策而升级。美国的霸权逻辑与双重标准已经暴露无遗,而中国则需要通过提升自身实力和灵活应对策略,打破美国的围堵企图。

0 阅读:1

南南评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