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德修心,旺人旺己

零零看文化 2025-02-02 08:52:36

儒释道三家皆言修心:

老子谓「大智若愚」——容万物者不惑,

孔子叹「从心所欲不逾矩」——破心贼者不惧,

禅宗偈「运水搬柴无非妙道」——行远路者不息。

星月流转,山海无言,

人生三境:

以柔承刚,如水纳万形;

以静照妄,如镜拭尘埃;

以行证道,如竹破岩生。

终悟:世间万象皆是心相,

修得「不迎不拒」之清明,

方见王维笔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从容真意。

图片来自鸣蜩诗语

"内在拥有,外在成为"乃心物合一的修行境界。《大学》言"诚于中,形于外",恰如玉石含光,温润自显;王阳明谓"心外无物",证得本心即见天地。庄子云"至人用心若镜",照见本真时,行住坐卧皆成道场。此理贯通儒释道三家:内在充盈如源泉活水,外显自然如春山含笑。

图片来自鸣蜩诗语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乃禅宗破执妙谛。《金刚经》云"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恰如六祖闻此句顿悟:心若明镜台,不染方生辉。王阳明"心即理"暗合此道——不滞外物时,良知如月破云出。禅门有偈"竹影扫阶尘不动",无所住则本心自显,恰似寒潭雁过,水无痕而境已生。

图片来自鸣蜩诗语

《道德经》云:"道法自然",庄子言"至人无己",佛家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万物皆循道而行,如江河入海自成其势。强行扭转如逆水推舟,智者观流水而不执瓢舀,如阳明先生所言"心外无物"——允许即是参透天地本相的修心之本。

图片来自鸣蜩诗语

《道德经》云:"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论语》言"克己复礼为仁",佛家谓"降伏其心者,大雄"。外克敌易,内克己难,如阳明先生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强非凌人,而在心性如镜:不滞于胜负,不惑于外相,终以自知之明照见真我之境。

图片来自鸣蜩诗语

《诗经》云"青青子衿",喻少年治学之志。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王阳明言"知行合一",佛家谓"行深般若"。空怀鸿鹄志,终成纸上兵,如陆游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志在云端需以足履尘泥为阶,心向皓月须以汗浸阡陌为舟,方见朱熹所言"问渠那得清如许"的知行真谛。

《周易》言:"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苏东坡在赤壁舟中悟出"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人生如棋,执念者困于方寸,豁达者见星罗为河汉。昔范仲淹"先忧后乐"非强求,乃以躬身治水之实践映照济世初心;陶渊明"采菊东篱"非避世,是以耕耘南山之笃行守护精神桃源。

晨起扫庭,暮归烹茶,皆是修行——

看白居易"闲扫落花听暮蝉",是放下计较的从容;

观张岱湖心亭看雪,是剥离喧嚣的澄明。

天地不言,以四时为镜:春生时不急,秋收时不傲,恰如《菜根谭》所言"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

真正的志业,不在云端起舞,而在尘泥里栽莲,终成周敦颐笔下"出淤泥而不染"的觉醒——志以践为骨,道以淡为髓,方知阳明"心即理"三字,原是在柴米油盐中磨出的真光。

4 阅读:62
评论列表
  • 2025-02-03 08:42

    万有力与电磁力的统一是:物体(粒子、星球)之间不但有引力还有斥力,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换,都是电磁波力。中子、原子是带电的,物体是带电的。物体内外都有变化的电参数,还有变化的机械参数。能解释太多的现象,包括人类社会现象。宇宙、地球、动植物是个大化工厂。 黑洞是一台非常大的水泵(风机) 真空有电流 时间是事物变化过程! 光内外同样有引斥力及转作用 宇宙有平衡法则 从黑洞到量子,再到人都会纠缠,规律

  • 2025-02-02 17:09

    修炼:修的是念头,炼的是能量[点赞][点赞]

零零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