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毛主席由西柏坡迁往北京,乘坐的是一辆美国吉普车。当时在西苑机场检阅进城部队时,朱德要毛主席坐轿车,毛主席风趣地说:“用我们缴获的战利品检阅部队,不是更好吗?”结果,他乘坐的依然是那辆美国吉普车。
毛主席西苑阅兵后来,苏共中央总书记斯大林看到了毛主席乘美国吉普车检阅部队的照片。一位共和国的领导人竟然没有轿车坐?他便指示汽车制造厂,专门为中国领导人制造了吉斯110和吉斯115各一辆。1949年12月16日,毛主席率中国代表团访问前苏联时,斯大林把这两辆车赠送给毛主席。在苏期间,毛主席乘坐吉斯115(斯大林的专车之一也是吉斯115)。回国时,这两辆车被带回北京,如今,军事博物馆中展出的就是其中的吉斯110。
吉斯115通身黑色,直到1991年12月为止,前苏联只限于高级领导人使用,并不作为商品出售。该车是防弹型,车窗玻璃需借助一套液压系统才能升降,车门关上后,还有一根很粗的链子锁,在关键部位使用了7.5mm厚的不锈钢防弹层,轮胎外带是双层结构,底盘装有厚厚的钢板;发动机为8缸、7L,耗油量惊人,1L油只能行走2.1km;车厢内还有一道可升降的厚玻璃,能与前面驾驶员的座位隔开,既防弹,又可保密。
斯大林赠送中国两辆吉斯轿车后,国务院又向前苏联定做了10辆吉斯轿车,分配给其他国家领导人使用。毛主席出远门时,如到西山或机场,坐吉斯115,如到人民大会堂或钓鱼台等较近的地方,就坐那辆轻型的吉斯110。那时,北京路上车少,毛主席外出从来不让警车开道,并告诉驾驶员,不许搞特殊化,遇有红灯必须停车。
毛主席坐车很特别,他从来不坐别人的车,却极愿意别人来挤坐他的车,有时实在没人来坐毛主席的车,他甚至会把开道车和尾随车里的警卫人员拉来,挤在自己的车里,简直是把自己的坐驾当做“面的”使用。20世纪50年代,中央机关每逢周末都会举办舞会或文艺演出,毛主席最愿意在散场时用他的吉斯车把客人热情、周到、安全地一个个送回家,他的吉斯115车经常会挤满了人。周恩来、陈毅、贺龙等都深知毛主席的这个癖好,只要有机会,就会去搭乘毛主席的车。1959年建国10周年大庆时,前苏联代表团前来祝贺,赫鲁晓夫听说毛主席这一癖好后,去人民大会堂参加国宴时,欣然与刘少奇、周恩来加上秘书和保卫人员一共7个人,一起坐进了毛主席的吉斯车里面。看着一大堆人与自己挤在一起,毛主席的心情便会变得特别舒畅。
毛主席喜欢坐在吉斯车后排右边的座位上,因为这一座位的靠背被专门装上了一个特制的软枕,可以把头靠在上面休息;车内很宽阔,红地毯铺地,绿色丝绒沙发坐椅,如果把中间的一排折叠椅折叠起来,后排的乘客可把腿伸直。惟一的遗憾是没有空调,到了夏天,驾驶员或是卫士就在车里放置一盆冰。毛主席是个生性喜欢热闹的人,但是到了晚年,随着他的威望越来越高,很少有人再敢来挤他的车,毛主席也就越来越孤独了,铺着柔软天鹅绒、高大宽敞的吉斯115也就越来越冷清,因此,毛主席也只好在坐车时以读书来解闷。他的专职驾驶员也便有了一项额外的任务:每次出车必须在后座上放几本毛主席爱读的古籍书。
五六十年代,毛主席经常去杭州,为了他的安全和工作方便,中央警卫局便把吉斯110运到了杭州。1992年,军事博物馆筹办纪念建军65周年展览,发现了有关吉斯110的线索。工作人员赶到杭州,在浙江省公安厅找到了此车。当时此车尚未完全退役,依然挂有牌照,里程表标明它仅跑了17000km。经国务院有关部门与浙江省公安厅联系,同意把这辆车赠送给军事博物馆。这就是军事博物馆中展出的这辆吉斯110老式轿车的来历。如今,在韶山毛主席同志纪念馆中,另一辆毛主席的坐驾——前苏联制造的银灰色吉斯110,被作为毛主席的外巡见证陈列着。
1959年6月29日,一个晴空万里的日子,庐山会议随行工作人员从九江港的码头把毛主席接上了吉斯轿车,趁着熹微的晨光,沿着登庐山的公路,缓缓驶向峰顶。正当汽车驶到半山腰时,水箱里的水滚沸了,需要停车加水。这时,毛主席推开吉斯轿车门,轻捷地下了车。他没有吱声,沿着上山的公路,迈着矫健的步伐往前走。走了一段路,毛主席停下脚步,侧转身,反剪双手,举目朝山下远眺着。啊,长江如带,鄱湖似镜,苍峦辽远,大地翡翠……事后才知道,毛主席当时正酝酿着一首气势磅礴的诗篇——7月1日写成的七律《登庐山》。
1965年5月,毛主席再次千里寻故地,重上井冈山。这次,毛主席仍坐的是吉斯车。车子穿梭在崇山峻岭中的盘山公路上,“跃上葱茏四百旋”,登上黄洋界。毛主席下车饱览当年哨口遗址、纪念丰碑的壮丽画卷,正准备上车继续前进时,驾驶员发现车子竟发动不起来了,这可把他急坏了。开车多年的老驾驶员断定是刚才上山时坡度大,发动机负荷大、温度高,汽车的水箱开锅所致。山上没有水源,所以很快有工作人员去报告主席,建议换乘另一辆车。
毛主席听后摇了摇头,亲自走到驾驶员面前安慰他说:“不要急,水箱里需要水,把我喝的凉开水先给汽车喝。”驾驶员照办了,把为毛主席准备的凉开水全倒进了汽车水箱,车子重新发动后,平稳地下了黄洋界,安全开进了茨坪。毛主席在茨坪住了7天之后,这辆吉斯车也一直伴随着他,经11市、县,行程705km到湖南故乡。以后毛主席来湖南,换上了红旗车,吉斯车便退役了。吉斯车作为毛主席的遗物陈列在纪念馆里,与成千上万的参观者见面。
1972年,毛主席的专车换成了特种防弹红旗,编号为7号。
红旗轿车有着很高的荣誉,也有着颇多的神秘色彩。1966年,中央向一汽秘密下达了为毛主席等几位中央最高层领导研制红旗特种防弹车的任务。这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使命,整个研制工作都是在极其保密的状态下封闭进行的,并从全国抽调了一批防弹装甲专家组织攻关。为保证秘密不泄露,参加人员一律经过了严格的政审,连零件加工的铁屑都要及时回收处理。
红旗特种防弹车型号为CA772T。其整体造型与CA70相同,装置国产221kW8发动机。红旗CA772T特长、特宽,自重就有4t多,几乎和解放牌卡车相当;继承了扇形栅格和大红宫灯形尾灯的传统,并作了一些改进,车身采用黑色,显得更加庄重典雅、豪华气派。车头是一面迎风招展的红旗标徽,两侧是三面小红旗标徽。
车内为三排座,前后座椅都可以调节,中间有可上下伸缩的玻璃,可使前后座隔音。前座后背装有折叠椅,翻下来可坐翻译或随从。中间翻下来,备有酒具,后排座放下后可供平卧休息。车身采用特种装甲钢板,车窗为厚约80mm的防弹玻璃,特制的防弹轮胎打进子弹也不会漏气。最主要的是车身全部为8mm厚的防弹装甲钢板夹层钢化玻璃,即使用轻机枪也打不透。为安全考虑,车内是全封闭的,同时配有大功率的空调设备,从车门关上开始,几分钟内就能将车内温度从38℃降至24℃。为确保安全可靠,全车的各个部件都经过了严格的检验和各种各样的性能测试,最后还要经受各种复杂路面的试车,可谓千锤百炼。但是,一汽人没有退缩,经过3年多的艰苦努力,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1969年4月,终于把第一辆CA772T防弹车送到了北京。
第一辆防弹红旗车生产出来后,先送到毛家湾让林彪审定。据说当时林彪的儿子林立果曾用五六式冲锋枪对红旗防弹车进行近距离射击,结果子弹只在车玻璃上留下了浅浅的弹痕,这让林彪很满意。于是,林彪对这辆编号为1号的红旗防弹车更是情有独钟,从1969年起红旗车几乎从未离开过他,就连林彪到外地视察工作,也总是习惯用空军运输机把这辆车先运去。开红旗车的驾驶员一天24小时,都要随时听从调遣。
同年9月,一汽又送了两辆红旗防弹车到中央。此后,先后为朱德、陈云、周恩来等领导配置了红旗防弹车。周恩来首先配备的是5号车,1972年又配备了改进型的6号车。
红旗特种防弹车原计划是配给中国政坛四巨头“毛刘周朱”乘坐的,用以换下他们的吉斯防弹车。但由于它的推出之时正值“文化大革命”,使得刘少奇、朱德二人失去了乘坐的资格,倒是被江青、王洪文等政治暴发户趁机享用了。
为方便上下车,毛主席的红旗车特别装备了电控升降脚踏台阶。毛主席是中国领导人中最后坐上红旗的,至此奠定了红旗轿车至高无上的地位,也为红旗轿车罩上了一圈最为耀眼的光环。
1972年8月,中央在庐山召开工作会议,毛主席是坐专列到南昌,然后乘坐江西省委提供的吉斯110轿车上山,可林彪却是从九江机场坐自己的红旗防弹车直接开上山的,他最后从北戴河仓皇出逃时,仍坐的是红旗车,不过那不是1号车,而是4号车。他和叶群、林立果等强行冲过机场警卫部队,然后上三叉戟飞机,最后折戟沉戈,摔死在蒙古温都尔汗。当时,机场警卫部队曾对红旗车阻拦扫射,但子弹只在红旗车的玻璃上留下几道淡淡的痕迹。
红旗CA772T特种防弹车一共生产了12辆,除配给政治局常委外,还作为礼物赠送给胡志明、金日成、西哈努克亲王等国际友人。改革开放后,新一代国家领导人的专车换上了德国进口的奔驰S500防弹车后,仍有数辆红旗防弹车留在中南海警卫局,供新一代领导人在特殊场合使用。红旗车成了国宾车,红旗车成为代表民族尊严的一种象征。
20世纪60年代初,国宾车队装备的主要是前苏联产的吉斯高级轿车。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无论从政治上还是民族感情上,用国产轿车取代前苏联轿车已是大势所趋。此时,红旗轿车经过不断地改进与完善,已达到相当的水平。1962年锡兰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访华,成为了第一位坐红旗的外国元首。
据说,当时外国政要访华所期盼的最高礼遇有三项:“见毛主席、住钓鱼台、坐红旗车。”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印尼总统苏加诺、前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英国首相希思、巴基斯坦总统布托等来华访问,都乘坐了红旗轿车。最引人瞩目的要数1972年震惊全球的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了。当时先期到达的总统特使黑格将军在谈判中提出,按美国通常惯例,总统出访要乘坐由专机运送的总统保险专车。对此,周总理坚决地表示,中国的红旗是高档轿车,绝对安全可靠,完全可以接待最高贵的客人。当近500人的庞大代表团来华后,我方派出50辆红旗轿车,周总理还将自己的6号红旗防弹车让给了尼克松总统乘坐。在北京,在上海,在杭州,接待美国总统的红旗车队浩浩荡荡,英姿勃勃,令世界为之轰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