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的军国主义思想一直在日本大行其道,上到天皇,下到每一个日本平民都深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以至于日本对外展现出的姿态与形象是强硬与死板的。

二次大战即将结束之时,日本的失败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但日本依然不愿意放弃胜利、承认失败,哪怕天皇已经发出了终战公告。
有不少的日本人试图继续战争,誓死捍卫日本的国体。
尽管叫嚣的十分猖狂,但美军到了后,乖的却像个小绵羊。
这不得不让人十分好奇,前一刻还在叫嚣着将战争进行到底的日本,后一秒就对美军的到来卑躬屈膝,大肆欢迎。
作为日本的最高统治者,裕仁虽然没有成为战犯受到战后的审判,但他实际上是整场战争最大推动者,更是最大的战犯。

裕仁的态度发生转变,从强硬派转到了投降派,裕仁到底打的什么算盘?
想靠战争攫取军功、发家致富的日本皇室在东京大审判的舞台上,日本曾叫嚣二战时期日本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天皇只是名义上的君主,并不享有实权。企图以这样的说辞,为日本天皇以及皇室脱罪。
可实际上,日本所实行的君主立宪制只是表面的。当准备战争以及战争发生的时候,日本已经成为了军国主义专制,天皇是名副其实的国家领导人,更是战争的决策者与推动者。
侵华战争这种事关国本的事情,只有日本天皇能够决策,哪怕是享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军部也无法单独实施。

没有天皇的点头,战争不可能发动,更不可能扩张,甚至南京大屠杀这样惨绝人寰的反人类事情,也有天皇在放纵与推动。
天皇是日军的最高统帅,军部只对日本天皇负责,他是最大的战争犯是毫无疑问的。
除了日本天皇以外,日本皇室更是战争的参与者与推动者。
侵华战争发生的时候,日本皇室众多成员参与到了战争当中,甚至不乏直接驻军中国的皇室成员。
裕仁有三个弟弟,三位亲王全部任职军中。

雍仁虽然有病,但时常出现在一线,为皇室担负起慰问部队的工作。
至于宣仁亲王更是海军大佐,对于海军的作战也曾出谋划策。
最小的弟弟崇仁亲王更是以身参战,1943年,以少尉的身份出现在了南京,南京大屠杀就有他的一份重大罪责。
至于裕仁的叔叔朝香宫鸠彦王,更是血债累累的刽子手,南京大屠杀的元凶。
上述皇室成员皆因身份的不同,而逃过了战后的审判。

除了上述4位在皇室当中属于直系皇族以外,其他众多日本皇室成员也纷纷出现在侵华战争的队伍当中。
这些皇室成员同裕仁一样,都想通过战争攫取军功,获得好处。
他们是战争的策划者与推动者,更是实施者,理应成为战犯接受审判。
可日本皇室在日本国内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先不说审判皇室等于令日本人蒙羞,单以个体来说,哪一个日本皇室成员又甘愿接受审判。
因为他们都清楚,如果审判,以他们犯下的罪责必定是死刑、绞刑。

为了活命,他们想方设法逃脱罪责,而作为最大的战争犯,裕仁同样有这样的想法。
卑躬屈膝的裕仁8月15日,终战公告发布之后,日本的失败已经成为了既定的事实,接下来日本要做的就是等待盟军的制裁与审判。
8月30日,日本未来的太上皇麦克阿瑟来了。他以为此次日本之行必将迎来日本人的诘难与不配合。但令麦克阿瑟没想到的是,刚一下飞机,麦克阿瑟就受到了日本的热烈欢迎,甚至欢迎的程度超出了麦的想象。

就连普通的日本人都难以接受天皇的这种安排。
裕仁的小算盘因为,麦克阿瑟是来制裁与管理日本的,而审判战犯、剔除日本天皇同样是麦克阿瑟的任务。
裕仁一方面为了保全自己的命,一方面为了保全日本天皇的国体,他不得不放低自己的姿态,全力讨好麦克阿瑟。
在摸清了美国与麦克阿瑟对于日本的态度之后,裕仁彻底放下了戒备心,开始全心全意的为麦克阿瑟和美国服务。

这样一来,美国保留日本天皇的意愿更加强烈。日本天皇保了下来,相应的日本皇室成员也得以顺水推舟被剔除在了战犯之外。
谁都不曾想到,日本的这种表演天赋成功“欺骗”了美国人,或者说美国甘愿被日本的这种手段所欺骗。
善于伪装的裕仁并没有停止自己的表演。1971年9月到10月间,他先后访问了欧洲六国。在六国的行程当中,裕仁一面展示日本人“慈眉善目”的假面目,一面见人就鞠躬、见人就道歉。
但欧洲人并不买裕仁的账,中国人更不相信裕仁的假面目。

中国作为日本侵略的最大受害者,从来没有得到过日本官方的道歉,更没有得到日本皇室的道歉。
这是一笔永远无法偿清的血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