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袭、趁人之危是日本惯用的伎俩,趁你病要你命,更是日本擅长的领域。

但有一点令人感到琢磨不透的是,当晚清陷入到辛亥革命的风波当中,中国大地处于北洋军阀混战的时候,对土地贪得无厌的日本为什么没有选择在中国最虚弱的时候出兵侵略?
难不成日本人的野心还没有爆发,或者说是良心尚存?
显然这种说法站不住脚,毕竟日本人的本性就极具侵略性。
日本之所以没有出兵侵略,完全是因为自顾不暇。

两场赌博性质的战争让日本不仅赔的精光,还债台高筑,哪怕军国主义引以为傲的军部,在日本的地位也出现了动摇。
那么,是哪两场战争让日本自顾不暇又输掉了赌博呢?
自然是日俄战争和日本干涉西伯利亚。
战争胜了,日本却赔个底儿掉
暂且不提日俄战争对于中国的屈辱性,单说为了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日本可以说举全国之力发动了一场与欧洲列强的对决。
尽管甲午海战的时候,日本也是赌上了国运,但他面对的不是列强,而是腐败无能的晚清。
现在,日本再一次赌上国运,面对的却是西方列强当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沙俄。
军部为了保证胜利,把本就工业基础薄弱的日本推上了战争高台。全国各地工厂开足马力,为日本生产军工弹药乃至日军军服。

但靠日本自己是无法与沙俄相提并论的,所以,借款成了日本的唯一出路。
英美等国也有遏制沙俄的意思,于是,痛快地向日本提供了战争贷款。
甲午海战过去不过十年,日本敲诈来的钱大多用在了国内恢复上,留在手中的屈指可数。
故而它向英美等国借了巨额债务,再加上自己为数不多的家底,日本为日俄战争筹措到了17~20亿日元。

这不单单是一个数字,还是日本7年的财政收入。
从这里可以看出,日本真的在赌博,而且是一次豪赌。
有了金钱的保证,再加上英美等国的协助,特别是沙俄自身的愚蠢,日本人艰难地拿下了日俄战争。
当日本从上到下在迎接胜利的时候,沙皇并不打算以失败者的身份与日本交涉,而是旗帜鲜明的提出切割东北权益可以,但想要沙俄赔款绝无可能。

甚至,倒反天罡向日本提出了威胁,只要日本胆敢要求赔款,那么,沙俄将再次发动战争,与日本不死不休。
欺软怕硬的日本人也只能拿着南满铁路、南库页岛聊以自慰。
死亡的日本士兵和战损的武器装备没有得到一点补充,国内的经济更是全面崩盘。
仅此一战,使得日本军部在国内的呼声直线下滑,内阁也倒台重组。

一场胜了的日俄战争,却需要日本数年的时间才能恢复。
英美列强吃人不吐骨头的操作,也让日本的债务越积越多,成为了欧美的打工仔。
趁人之危企图贪小便宜10月革命之后,沙俄变成了苏俄,但远东地区还在旧势力的掌控范围内。
日本以为天赐良机到了,准备出兵干涉西伯利亚,想在远东地区建立傀儡国,以此操纵西伯利亚地区。

为了这一次干预,日本拉拢了英法美等国家,大家组成联合军队,浩浩荡荡的开进了远东地区。
日本原计划只投入1.2万人,可刚一踏入前线,日本的士兵的数量一下猛增到7.3万。
到了1920年,日本更是把兵力增加到了10万人。
要知道,美国当时也不过出兵9000人,整个联合军队日本人占了八成以上。

人数的优势自然也有好处,那就是日本占领了海参崴,并控制了整个库页岛。
消息传回日本之后,日本人对花费7亿日元的代价也感到物有所值。
英美意识到日本的野心之后,主动撤出了这场为他人做嫁衣的战争。
苏俄在稳定了局势后也开始反攻,红军的攻势让日本人狼狈不已。

1922年,日本开始撤出占领区,原先侵占的利益全部吐回给了苏俄,等于这一仗白打了。
日本这一次依然是拿出了全部国力,千疮百孔的经济再也遭受不了一次国运的赌博了,这次彻底崩盘。
日本人连米也吃不上了,国内对军部的厌恶达到了顶点。
而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北洋军阀割裂,日本自顾不暇,更不用谈出兵了。

不过,日本这个国家与民族的野心是不容忽视的,尽管无法派兵干预,可日本依然通过援助等形式干预中国军阀斗争。
这是一个下雨都要捞几滴回家泡茶的国家,又怎会放着眼前的诱惑而不顾呢?
当下日本的心态没有改变,依然对周边的邻居虎视眈眈。
因而防范之心不能有丝毫松懈,迎战之心更是不能没有,时刻准备着这句话并不是一个空口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