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德国的人口无法与苏联相提并论,即使加上吞并来的苏台德、捷克等地区,德国的人口也不过才8000万左右。

同时期的苏联却拥有人口2亿,这样的人口储备为国家动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兵力。
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苏联的攻势之后,战果非常喜人,半年的时间内德军消灭了400个苏联师,这还不包括俘虏的苏联士兵。
在希特勒和众多德国名将的潜意识当中,苏联的有生力量已经被打垮,冬季作战不会到来,胜利必定属于德国人。
可苏联的反应不仅震惊了纳粹,更是令全世界为之惊呼。

它竟然在1942年初又编织出了800个苏联师,动员了1000万的人口投入战争。
这样的规模德国比不了,哪怕巅峰时期的美国也无法比较。
苏联800个师是怎么来的?军队数量在确保卫国战争胜利的过程当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残酷的1941年下半年1941年,德国在欧洲大陆上的声势即将达到顶峰,法国投降使得德国控制的人口一下子增加到了2亿左右。

如此一个庞大的帝国,足以让希特勒和纳粹将军们疯狂。
法国作为欧洲第一陆军强国,拥有98个师,可在德军的攻击之下,欧洲第一陆军强国举手投降。
这样的战绩让整个德军的气势变得不可一世,他们相信欧洲乃至世界没有人是他们的对手,美国不行,苏联也不行。
巴巴罗萨计划,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诞生了。

至于应对可能出现的冬季作战,希特勒和将领们不是没有考虑,但他们坚信德军锐不可当,一定会在短时间内取得战争的胜利。
战果也正如纳粹预估的那样,6月攻击开始之后,德国在三个方向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在苏联西南方向,中路和南路攻击集群给苏联带来了毁天灭地的打击。
基辅战役、斯摩棱斯克战役让苏联的损失直线上升,两军交战都是以集团军规模发起攻击,战场上最小的作战单元被固化在了师级作战单位上。

装备上的差距,士气上的悬殊,特别是苏联大清洗所带来的恶果,让苏联人吃了亏。
南路20个师、30万人被消灭,35个师被打的失去战斗力。
中路德军攻势迅猛,消灭苏联30个师,打残70个师。
至于北方攻击集群更是战果累累,明斯克战役让德国的战线无限向前推进,24个师在德军面前烟消云散,40个师狼狈逃窜。

被三路德军俘虏的苏联士兵更是不计其数,仅仅半年的时间,苏联就损失了400个师。
要知道战争初期,苏联的师级作战单位拥有1.1~1.5万人,400个师的损失使得苏联一下子失去了接近600万的军队。
这样的战果放在德国身上是无比的荣耀,这样的损失放在苏联身上是毁天灭地的。
悲观的不仅仅有丘吉尔,就连罗斯福也感到了绝望,因为任何一个国家付出400个师,600万军人都是伤筋动骨的。

可令所有人没想到的是,苏联的反应也是快速的。
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苏联发出了全国总动员,到1942年初,冬天还没有过完的时候,苏联的土地上又突然冒出了800个师。
单看数量就足以吓破所有人的胆,击溃德国人的不仅仅有苏联的冬天,更有苏联人不可战胜的意志。
这800个师尽管编制较以往弱了不少,人数维持在6000~8000人,但依然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

当所有人以为苏联的动员能力已经接近枯竭时,苏联依然保持了令人恐怖的号召力。
在接下来的战斗当中,尽管前线苏联士兵的伤亡出人意料,但苏联每天动员的人口也是惊人不已。
保持每天有50万新鲜士兵进入军营,编入军队,投入前线。
在这样的实力面前,哪怕莫斯科被德国拿下了,但他们面对的无非是苏联人的汪洋大海,失败是最终的。

除了从国内动员新人加入军队以外,苏联在远东存放的军队数量也不在少数。
解决了日本这个后顾之忧以后,苏联的远东部队迅速投入到了欧洲前线。
如此一来,苏联95%的军队全部用在了欧洲战场上,这使它的数量居高不下。
人数上的优势一定会弥补装备上的不足以及指挥上的缺陷,朱可夫正是靠着人海战术取得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
800个师不是苏联的尽头,到柏林战役结束的时候,苏联为整场战争付出了1200万的军人伤亡。

在德军战俘营死亡的苏联军人高达400万,国内民众更是有1800万死在了战争当中。
这才是苏联真正恐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