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国人对汉奸的恨犹甚于日寇,而成为汉奸的大多是男性。

在世人的潜意识里汉奸都是男性,女性成为汉奸的少之又少,或者没有。
可实际上,抗战时期女的摇身一变出卖祖国,出卖同胞,充当日寇汉奸的不在少数。
最有名的当属,陈公博的妻子李励庄与陈公博的情妇莫国康。
这两个女人全部围绕陈公博而活,也因陈公博而投敌叛国,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女汉奸。
这二人的结局不仅相同,李励庄曾被国民政府抓获,但最后被释。

反而是情妇莫国康受到了应有的审判,只不过也不是死罪,仅是有期徒刑而已。
李励庄作为正妻罪行反而没有情妇莫国康多,尽管莫国康不是陈公博的正牌妻子,可她在汪伪政权当中一直扮演着正室的角色。
参与了陈公博几乎所有的卖国行为,仅仅是检察官拿出的起诉书就高达2万字。
这个本是北大才女的普通家庭女子,是怎样一步一步沦落成陈公博的玩物,又是怎样心甘情愿跟随陈公博卖国的?

1909年的广州虽然已经被列强打开了经商的门户,但普通百姓的生活依然贫穷,莫国康的家庭也是如此。
家中有5个孩子,缺衣少穿,吃不饱饭成了这个家庭的常态。
在这样的环境当中,莫国康的父亲生出了要把莫国康卖给地主家充当童养媳的想法。
或许命运在这一年即将注定,好在她的叔父莫长林提出了反对意见。

由于经商,口袋当中有一定的资产,愿意资助莫国康读书。
6岁的莫国康开始上私塾了,在私塾当中她展现出了贫穷人家少有的天赋。
脑瓜子聪明灵活,而且具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别人说要需要花费数年才能记住的经史子集,她只需要几个月就能倒背如流。
这样的天赋,再加上莫国康个人的努力,12岁的时候,她成了家乡唯一一个考入女子师范的女孩子。
此时的莫国康内心当中还是有志向的,虽然谈不上多么远大,但至少她要改变自己贫穷的面貌。

进而在学习上更加努力,1927年学校毕业,她又继续努力准备北京大学的考试。
功夫不负苦心人,她的梦想实现了。在学业上走得更远,成为了北京大学1927年的一名新生。
进入高等学府,她的才华有了施展的地方。北大日报成了她宣传自己的阵地,多篇文章下来之后,她获得了才女的名号。
或许,成也北大,败也北大在北大,莫国康不仅获得了新生,更是改变了自己的价值观。

她开始谋求出人头地。想要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因而必须有贵人相助才行。
渐渐的她的行事风格开始变的带有功利性达官显贵也渐走进了她的视野当中。
1929年,还在读大三的莫国康在一次文学演讲当中,意外结识了陈公博。
陈公博也不是随意可以攀附的,之所以给莫国康接近的机会,那是因为陈公博早已洞悉莫国康的才女名号,更是对她清新的样貌产生了兴趣。
借着演讲的机会,一来二去两人走得更近了。

北大的宿舍已经住不下野心勃勃的莫国康了,她收拾了几样东西,便从宿舍当中搬了出来,住进了陈公博为她提供的小洋楼。
此时的陈公博还没有叛变。莫国康跟着他以私人秘书的身份对外示人,享受到了火辣辣的羡慕眼光。
这极大满足了她的内心欲望,等到了南京之后,改变的不仅有生活质量,就连政治上的见闻也逐渐丰富。
莫国康的罪恶随着918的到来,特别是汪精卫投敌,莫国康的生活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陈公博投敌,莫国康在民族大义面前本有机会舍弃这段感情,断了这一段错误的关系,可她没有这样做。
跟陈公博出入伪政府,到访日本,充当起了陈公博与日本人之间的纽带、桥梁。
伪政府当有了她的职务,宣传部特别顾问,使得莫国康得意忘形,借着分管禁毒和粮食,她贪污受贿,无恶不作。
她的住所成为了日伪官员、军人交换情报,出卖国家与民族的场所。
甚至,在她的主持之下还实施了对抗日志士的迫害与暗杀。

汪精卫死了,陈公博的地位提升了,莫国康的身份与重要性也水涨船高。
她在伪政府当中呼风唤雨,各个系统各个方面的敌特人员、叛国分子都与莫国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她逃跑的时候,手中还掌握着伪政府内部所有人的联络方式与往来暗号。
1945年8月15日,日本走上了陌路,这些汉奸也意识到迎接他们的即将是审判与处罚。
特别是1945年9月国民政府颁布了处理汉奸的意见,更令莫国康惊慌不已。

她从南京躲到了上海虹口早已准备的秘密住所,后来又转移进法租界,下一步打算逃往香港,以为这样就可以逃出升天。
可令莫国康没有想到的是,她还没有踏出法租界的公寓就被军统人员抓获。
接受审判成为了莫国康唯一的出路,可她并不准备伏法,而是以曲线救国这种荒唐的理由为自己开脱。
检察官并没有给她辩驳的机会,而是直接拿出了长达2万页的起诉书,并附带各种从她家中搜出的罪恶证据。

当初那本记录为政府官员联络方式与暗号的密码本,成了为她定罪的证据之一。
面对这些,莫国康依然狡辩。三天的审讯下来,所有人不再听她的诡辩。
1946年2月28日,高等法院特赦法庭直接宣布了审判,死刑成立,立即执行。
南京外的雨花台刑场成了莫国康最后逗留的地方,当子弹从枪口喷涌而出的时候。莫国康的罪恶也随着这一声枪响而终止。
可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影响却历历在目,深深的刻在祖国的记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