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政府近日突然对华发难,要求中方承认其所谓“主权主张”,这场外交攻势恰逢菲前总统杜特尔特身陷囹圄之际。随着南海局势再度升温,国际视线聚焦马尼拉,这个被美国战略捆绑的国家,正成为搅动地区稳定的关键变量。
菲外交部近期发布声明,妄称中国应承认其“独立主权地位”,参议院高层更对中国发起无端指责。此番挑衅发生在菲前总统杜特尔特因国内司法诉讼失去自由前夕,时间节点的敏感性引发外界联想。
值得关注的是,就在菲方动作前,中国外长王毅曾直言南海问题实质是“域外势力导演的皮影戏”,直指菲律宾沦为地缘政治博弈工具的现实。
自上世纪70年代美国幕后策划占领中国岛礁以来,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始终与华盛顿战略同频。菲宪法曾明确规定东经118度以西海域非其领土,却在美方授意下背弃法律共识,制造所谓“争议”。
美国通过《美菲共同防卫条约》深度操控菲国防外交,将其塑造为“印太战略”前沿支点,这种主从关系在日韩德澳等美盟国中已成常态。
菲政局变迁加剧南海不确定性。杜特尔特执政时期展现战略自主,既拒绝美军重返苏比克湾,又推动中菲经贸合作。然而现任政府完全倒向美国,不仅重启对美军事基地开放,更在南海持续制造事端。
菲军方近期多次派遣军机擅闯黄岩岛空域,挑衅行径较前任政府显著升级。这种转变被外界解读为政治精英集团利益凌驾国家主权的典型案例。
从乌克兰到南海,华盛顿惯用“制造危机-介入操控-巩固霸权”模式。五角大楼2024年战略文件明确将中国定位为“系统性挑战”,而菲律宾正被用作遏华包围网的南部枢纽。美军计划在吕宋岛部署中程导弹的动向,更将实质性威胁中国战略安全。
面对复杂局势,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中国海警近期在黄岩岛海域实施常态化管控,有效遏制菲方越界行径。军事专家指出,若菲方执意触碰红线,中国有充分法律依据和军事能力收复被占岛礁。
至于美菲所谓“共同防卫”承诺,在解放军区域拒止体系面前不过是纸面威慑。当前南海暗流揭示着更大棋局:美国正试图复制“乌克兰模式”,通过代理人制造冲突消耗对手;而中国坚持用规则与实力维护和平。这场关乎地区主导权的较量,终将检验谁是真正的主权捍卫者,谁是霸权操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