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民党杂牌军,黄百韬所带领的部队,远超其他杂牌军的战斗力。然而不管他们战斗力如何强悍,依旧被粟裕斩于马下。
临死之前,黄百韬心中无限懊悔,他向天连问三个问题,最终遗憾去世。
他的这三个问题是什么?他为什么要问这三个问题?
在孟良崮战役之后,粟裕就盯上了黄百韬。对粟裕来说,当时的华野已经有了以弱胜强的能力,所以就要尽可能多打几个歼灭战。
所以,当时粟裕就想歼灭黄百韬。因为当时黄百韬为了救援74师,将自己置身于非常突出的位置。
然而一场“七月分兵”,极大削减了粟裕手中的可支配兵力。当时的粟裕,手中只有四个纵队可以指挥,剩下的部队都被安排到了外线。
但这是军委不得不作下的一个决定,如果不分兵,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就会艰难数倍,战场局势很可能就会因此改变。
所以华野的分兵是必然的,但分兵之后的情况,是谁都没有预料到的。外线部队英勇作战,然而他们面临的敌人实在是太多的,处境非常困难。
粟裕留在内线,手中可用兵力又实在太少。他按照计划发起了南麻临朐战役,最终将两场攻坚战打成了消耗战。
对于这两场战役,粟裕进行了深刻的检讨。在之后的沙土集战役中,华野再次发挥了他们的实力,将敌军整编第57师全歼。
在豫东战役中,粟裕带领华野围歼了区寿年兵团的主力和部分黄部的军队。豫东战役之后,中原大片地区被解放,国民党失去了在中原进攻的能力。
豫东战役之后,粟裕提出了淮海战役的构想。他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我军已经拥有大兵团作战的能力,不需要继续渡江南下。
只要继续打几场大的歼灭战,敌人就会丧失反抗的力量。而粟裕的头号目标,就是当时驻防在徐州的黄百韬。
在豫东战役中,黄百韬因为表现优异被老蒋提拔,成为了新组建的第七兵团司令。一个杂牌军出身的将领,能成为老蒋中央军部队的司令,黄百韬这一路走来不容易。
如果没有强悍的战斗力,他在国民党内部到达不了这个高度。
第七兵团组建成功后,他率部前往新安镇驻防。然而在济南被解放之后,他所在的位置就成了最突出的位置,这也让他成了一面靶子。
当时他已经发现了自己的情况,所以给刘峙打报告,希望自己能率部撤离。然而,刘峙没有同意,反而让他掩护李延年西撤。
1948年11月6日晚上,华野七个纵队星夜兼程,矛头直指黄百韬,淮海战役的序幕就此揭开。
面对来势汹汹的华野,黄百韬只能仓促抵抗。当时邱清泉和刘峙,都认为我军主要的进攻目标不会是第七兵团。但黄百韬据理力争,最终还是取得了刘峙的支持。
原本黄百韬可以立马撤退,和其他部队一起撤回徐州。然而就在这个时候,顾祝同突然给他下令,让他等44军一起走。
当然,44军也被编入了第七兵团,归他指挥。要是平时,顾祝同将44军交给他指挥,他一定非常高兴,但现在不一样。
现在是部队撤退的关键时刻,任何犹豫都有可能遭遇无法挽回的后果。明知我军正在包围他,他宁愿不要44军,也要想办法直接撤离。
但顾祝同对他有恩,没有顾祝同就没有他,所以他必须留下来。他想要撤退,只能征求刘峙的同意。
然而等他的电报发出去之后,迟迟没有收到刘峙的回电。在他等得快要绝望的时候,刘峙终于给他回电了,但电文的内容却让他大吃一惊。
“你部务必要等44军会合,之后才能赶往徐州。”
这个消息,可以说是击碎了黄百韬最后的侥幸,他已经无计可施了。
他只能告诉刘峙,自己可以等44军,但他必须派人去大运河上给自己架设浮桥,保证自己等到了44军能立马撤退。
黄百韬愿意等44军,刘峙就已经很满足了。面对黄百韬提出的要求,他自然满口答应,保证自己会将大运河上的浮桥搭起来,让第七兵团直接过河。
8日,黄百韬终于等到了44军,开始向着大运河方向撤退。按照他原本的计划,只要浮桥架设好了,第七兵团未尝没有突围的能力。
然而他再次失算了,刘峙并没有遵守承诺在大运河上搭浮桥。黄百韬到了大运河的时候,河上只有一座铁桥。
黄百韬那个气啊,他恨不得将刘峙拖出来打一顿。但现在说什么都没有意义了,他马上就被华野包围了,想要活命只能自救。
为了渡河,他下令部队分散突围,自己则带兵退守碾庄。当时曹八集地区,还有李弥的兵团在,他希望李弥能拉自己一把,将自己救出去。
李弥一开始答应了,但随着我军到来,碾庄和曹八集之间的西撤通路被截断,李弥也害怕了。他告诉黄百韬,自己回徐州给他请救兵,然后就带兵跑了。
黄百韬没办法,只能想办法给顾祝同发电报,希望能得到支援。但这个时候,顾祝同也给不了他支援。
黄百韬麾下五个军,除了63军在分散突围时被全歼之外,其他四个军都和他一起被围在了碾庄地区。老蒋让他就地抵抗,顶住华野的攻势。
他在碾庄地区修筑防御工事,将四个军全都派到了前线,又向老蒋要援军和粮草弹药补给。
然而他面对的,是华野的十一个纵队。在粟裕的安排下,敌人44军的阵地是我军重点突破的方向。两天的时间,我军突破了44军的阵地。
随着我军攻势越来越强烈,他心头的绝望就越来越多。他知道,自己恐怕是等不到援军了。
15日,顾祝同坐飞机来到碾庄上空,告知黄百韬老蒋正在调李弥和邱清泉支援他。
但这两支部队的前进并不顺利,他们受到了我军的顽强阻击。这两支部队从11日就出发了,但自从受到我军阻击之后,他们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19日,我军已经突破了敌人大部分阵地,只有黄百韬率领一小部分敌军还在坚守。剩下的敌人,要么被歼灭,要么被俘虏。
在这时候,黄百韬还是执迷不悟,他决心抵抗到底。看他这种情况,我军也不必继续给他留情面,最后总攻的时刻终于来临了。
20日凌晨,胜负已定,黄百韬身边只剩下了一些残兵败将。22日,突围无望后,他彻底陷入绝望。
据黄百韬的副官说,黄百韬在临死之前,曾经三次向天发问,自责自己太傻太天真。他的这三个问题分别是:
第一个是我为什么傻乎乎在新安镇等了44军两天?第二个是我为什么会相信刘峙的话,而不是自己派人在大运河上搭浮桥?
而第三个是李弥在曹八集为什么要自己逃跑,而不是选择拉自己一把?
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他永远也找不到了。因为就在他问出这三个问题之后,拒不投降的他选择了自杀,最后只有一直在他身边的杨延宴逃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