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新闻秘书迪米特里·佩斯科夫最近告诉塔斯社,普京“最终”要去顿巴斯进行视察,但是这个“最终”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佩斯科夫没有具体说明。
考虑到现在的战场局面,普京倒是应该及时去前线转一圈。不管媒体怎么嘲笑泽连斯基,泽连斯基还是去过几次前线的,去过伊久姆,去过赫尔松。普京需要通过类似的方式鼓舞一下前线的士气,表示一下对战争的信心。
至于为什么选择顿巴斯,估计是俄罗斯方面选择了顿巴斯作为打破僵局的重点方向,尤其是巴赫穆特之战,简直成了迷你版马恩河索姆河,俄乌在巴赫穆特激战数月后,生生把这个地方打成了电影《西线无战事》所展现的一战堑壕战风貌。最近在巴赫穆特外围取得了一些进展,如果能够扩张战果,拿下巴赫穆特,那至少能让俄罗斯人看到近几个月来难得的胜利。
现在俄罗斯在战场东线和南线都在承受比较大的压力,东线顿涅茨克方向,乌军采取了进攻态势,俄军在组织防御。南线乌军除了在金本半岛站住了脚跟,又以少量兵力渡过了第聂伯波河建立了桥头堡,而俄军没有对渡河行动进行阻截,反而是开始了第聂波河防线河扎波罗热的撤离行动,目前最明显的动作是行政机构、指挥机构和野战医院都在向东撤离,似乎是对南线基本没有了坚持下去的信心。
所以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必须做出抉择,是放弃扎波罗热,让克里米亚承受巨大风险,把力量集中在顿巴斯,这样做基本相当于放弃了克里米亚,毫无疑问会承受舆论压力。还是东南两线同时组织防御,坚守刚刚被纳入俄罗斯版图的几个州,但是这就意味着兵力分散,很容易被当前占据战役主动权的乌军找到薄弱环节进行突破和切割,当前俄军炮火密度已经不如以往,如果再出现伊久姆或者赫尔松那样的情况,损失会更大,并且还要面对更大的国内舆论压力。
要避免两难情况,当前只能靠更强有力的后勤能力,为前线提供火力保障。并且需要大量兵员补充,而且是不会听到枪声掉头就跑的那种。俄军宣布第一批30万人的征召已经结束,马上要开始下一轮征招,但是目前看来,这些新兵发挥的负面作用可不少。
而且这两天对俄罗斯的后勤体系还有不好的消息,俄罗斯的两处重要的战略轰炸机基地和其它一些设施疑似遭遇了乌军无人机的攻击,据不确定消息,损失了两架图95,死了几个人。乌军应该是借此反击俄罗斯轰炸机部队对乌境内电力设备的打击,这次行动之后,不排除乌军持续发起这种低成本进攻,减轻战略轰炸对乌克兰的压力。
关键是,遇到打击的俄罗斯基地距离俄乌边境也有大约700公里,这次打击也意味着很多俄罗斯的重要基地、后勤设施开始变得不安全,需要俄军抽调大量力量组织防御。
越是这样,普京越应该亲自靠近前线,就算不能大幅度提升俄罗斯国内的信心,至少能给中国国内很多媒体增加打赢的心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