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跟闺蜜聊起二胎开销,她笑着问我:“你知道咱们都攒了钱最后用在哪儿了吗?”我还没反应过来,她补了一句:“就在孩子身上都花光了。”我这才意识到,4个月来我们家庭在养育老二上的开销已经超乎想象。
这个账目,早点儿算清楚可能能让人冷静点。
初为人母的时候,我觉得养个孩子能花多少钱呢!
大女儿小的时候,日子过得虽不大富大贵,却也没有因为孩子的到来大幅改变生活节奏。
现实并不是我想的那样顺利。
没错,我们真的掉坑里去了,而这个坑,花钱的数字简直让人“胆战心惊”。
4个月花销明细还记得准备迎接老二的那段时间,家里忙得不可开交。
各种必备用品一件件来,比如护理油、洗护用品、纸尿裤等等,有些东西一个就能让小票上的数字翻倍。
护士告诉我们这些准备得再充分不过了,但我们没想到的是,产后的一连串开销才真的令人应接不暇。
在医院待产期间,我们请了四天的月嫂,每天工作认真有效率,但每一天的服务费都是实打实2500元。
刚出生的孩子使用的必需品也不便宜,记得那时候,我们的大纸箱奶粉一共花了3500元。
因为孩子奶量大,赶上双十一囤了一批。
接下来的尿不湿,每包55元的尿不湿用了6包,满满330块钱出去了。
小熊吸奶器虽然是朋友赠送的,还好老公能自己动手维修,省下了不少心。
但光是网上买的配件也花了个50块钱。
湿疹、护臀膏、奶瓶……每一样都好像精打细算的样子,可累计起来同样吓人。
到四个月时,几针自费疫苗也是7000多元。
在产检上的钱,因为保险不报销,所以全是自己出650块,这些支出真的是一笔赛过一笔。
各种额外花费的无奈也别以为这就全了,小孩子的成长需求多得像无底洞,体检、AD钙、奶瓶、吃饭的各种餐具,上次去大商场,光是一个进口奶瓶就80,再加一个国产水杯40。
慢慢地,杂七杂八一加就是个不少的钱。
更让人头疼的是,随着时间推移,两只脚生火加速撒钱。
再过些时候,思来想去,当孩子上学所需的辅食机、加DHA营养,买小推车,过后再动不动兴趣班和幼儿园。
仅公立幼儿园进不去的花费就不说,还得算私立幼儿园的费用,少说一个月要三千以上,往上以万记。
这些琐碎的账单背后都是挣扎的付出,体现了我们希望孩子顺利成长的心愿。
但不可否认,当生二胎成了一道让人反复权衡的经济题。
每一家庭在下决心时,真的不能忽视这巨大的后续支出。
或许,这不仅是我一家之见,而是许多家庭生育二胎时的真实写照。
当孩子还在学校,我们能预见到不小的经济波动,在这寒暑假的轻松与紧张之间,孩子们带来了不止是欢乐还有无尽的责任感。
说到底,鼓励生育是一件复杂的事,涉及到的远不止幸福指数的提升,还有又一代人的财务教育和未来规划。
我们在成为父母的过程中,才看懂长辈们的良苦用心——想要出人头地,投入不能仅仅局限于情感与时间,经济账务也许才是分毫不差的生活篇章。
这一笔笔对账,不只是对个人家庭的责任审视,更是对整个社会助力家庭教育的期望。
在此,我们更应理解每一名选择养育与放养的家长,是如何在经济负担与家庭幸福之间,寻找那条平衡线。
正如我们目睹的,孩子们是无价的,但带来的开销的确难以如今的促生政策一张利好传单所能负担。
生活的重担总是千丝万缕,也许,我能唯一确定的就是,我们需要与孩子们一起,坚定地在这条人生道路上,包容探索,全面成长。
我们并不只是家庭的财务管理者,还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未来的引路人。
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教会孩子们怎么看待这些花销,为自己的人生做出理智而温暖的选择。